史本林,李汶玥,白云萍,李世伟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60年风雨砥砺、众志成城,60年沧桑巨变、春华秋实。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历届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奋发图强、锐意改革、艰苦奋斗,西藏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个伟大成就的取得在于做到了八个方面,即坚持党的领导“总前提”;牵住经济发展“牛鼻子”;围绕工作思想“指南针”;坚守思想路线“传家宝”;坚定改善生活“落脚点”;落实社会稳定“压舱石”;保障援藏工作“助推器”;保护绿色生态“新屏障”。回顾西藏民主改革60年的光辉历程,从伟大成就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在新时代实现和谐西藏、美丽西藏、小康西藏、幸福西藏,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西藏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进步。1959年3月,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部分当权者妄图维持旧的社会制度,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怂恿与支持下,公然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但达赖集团的叛乱,在英勇的解放军与广大爱国僧俗人民的同心协力之下很快被平息,为民主改革的实施开辟了道路。应西藏百万农奴的强烈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从广大贫困农奴的实际利益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了民主改革。不到一年,西藏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众多群众组织在全区普遍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西藏的民主改革翻开了藏族同胞进入新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崭新篇章。
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从开始着手进行民主改革,到基本胜利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党中央和西藏工委精心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及富有创造性的政策文件,为中共赢得这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中央对牧区、寺庙的民主改革以及对待工商业等方面的问题,也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为西藏的民主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农业区的改革,不划富农“两步走”①;对于农奴主阶级的改革,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对于牧区的改革,“三反两利”②稳慎推进;对于寺庙的改革,严格划分政治问题和思想信仰问题的界限;对于城镇改革,“四反双减”③保护工商业;对于边境线改革,采取稳妥缓改的办法。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雪域高原各族同胞共同进行了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西藏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所有制和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彻底消灭了“人吃人”的残酷剥削制度,无数农奴拥有了生产资料,打破了封建的枷锁,看到了光明的希望;废除了政教合一制度,保障了西藏人民信仰自由的权利;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政治权益,西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纪元。
60年来,西藏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成绩卓著,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喜人,少数民族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西藏自民主改革以来,西藏人民的政治参与从无到有,从开始的被动参与转换为主动参与;西藏的政治体系也从局部到全面,从政治单一性转变为政治多样性。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全面建立和完善,西藏政治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民主政治。比如,西藏有20名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中少数民族14名,分别是12名藏族代表,1名珞巴族代表,1名门巴族代表,少数民族占70%;2019年西藏自治区有各级人大代表35963名,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2.18%。
图1: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图2: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西藏民主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西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走在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2018年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7.63亿元,是1959年的191倍,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已连续2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60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了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人民群众收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一个台阶,2018年达到了1728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7元,是1965年的7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0元,是1965年的10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一[1]。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如今,西藏百姓家中手机、电脑、汽车等物品越来越常见。旧西藏没有现代工业,民主改革后,西藏工业飞速发展,如今西藏工业体系愈发完善,已形成以建筑业、采矿业、医药业、民族手工业为主的较为完备、极富西藏特点的工业体系。工业增加值从0.15亿元增加到114.51亿元,2018年较1959年增加了763倍。
民主改革之前的西藏,生产力极其落后,粮食亩产仅80千克。民主改革后,良种补贴、繁育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国家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的实施,西藏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从1978-2018年的40年间,自治区粮食单产增长了4倍,从1370千克/公顷到5688千克/公顷。2018年,西藏青稞产量达到81.4万吨,粮食产量更是达到了104.9万吨[2]。同时,2018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2.83%,新增就业人口5.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8%以下,西藏城镇化率从不到1%到31%。
图3:2013-2018年西藏城镇化率增长情况
60年来,西藏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文盲率从95%以上降低到0.52%。西藏实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实行十五年免费教育,是全国第一个实现这两个政策的省级行政单位。党和政府大力支持西藏教育事业,截至2018年8月底,17个省市和3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中小学先后派出1276人次援藏教师赴藏支教,目前在岗785名[3]。西藏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42所,其中小学教学点有164个,学生人数达到了70.2336万人;入学率方面,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同样高达99.5%,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9.2%,人均受教育年限也达到9.55年[4]。
经过60年的改革发展,西藏医疗卫生由病无所医实现了祛病延寿。旧西藏天花、霍乱、伤寒、破伤风等疾病流行,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高居不下,因营养不良而未老先衰占总人口的80%[5]。而今天的新西藏,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47个,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9035人,分别比民主改革前增长24倍和23倍。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西藏人口60年增长了2.8倍,从1959年的122.8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43.82万人,人均寿命已经达到了68.2岁,几乎是民主改革前的35.5岁的一倍。
图4:西藏人均寿命变化情况(单位:岁)
民主改革60年,西藏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从无到有,从有到广,累计投入1万亿资金建设800余个重点项目。
图5:西藏公路里程变化情况(单位:公里)
60年来,西藏以青藏铁路、旁多水利枢纽为首的一大批惠民利民工程建成使用,西藏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公路、铁路、航空全方位覆盖。2018年99%行政村通了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4万公里,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以拉萨为中心,“三纵、两横、六通道”的布局。此外,青藏、拉日铁路建成运营,川藏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拉近了西藏与世界的距离。形成了点面结合,互补性强,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为辅的能源体系。西藏电网进入500千伏超高压时代,主电网覆盖率达到83.79%,供电人口272万人,电力“天路”在青藏、川藏之间搭建,电力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西藏通信事业快速发展,2018年底,全区共有312.3万移动电话用户,行政村移动信号已全覆盖,宽带通达率85%[6]。
民主改革60载,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西藏人民的努力和全国各兄弟省市的援助之下,雪域高原进行了深刻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精神和物质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同时也使我党的西藏工作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是总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7]。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必须领导一切,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中国最本质的特征,是全体人民利益所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明天[8]。西藏民主改革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做好西藏的工作关键在党。正是由于党充分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统一各方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为西藏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正是由于党领导下的民主改革,西藏才得以打破枷锁,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才能在短短几十年中,取得千年未有之跨越性成就,使藏族同胞获得民主自由,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总书记治边稳藏战略思想贯彻落实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全面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西藏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纵观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正是抓住了发展这个“牛鼻子”,制定了加快改革、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政策,才使西藏经济连续20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等民生事业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中央西藏工作思想是引领西藏发展的“指南针”和“导航仪”。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心西藏的发展,总书记关于西藏稳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是对十八大以来党的西藏工作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它全面、系统而深刻,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内在规律的把握。只有坚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引西藏前进的方向,治边稳藏才能有强大的思想武器支持,才能指引西藏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利器,也是指导西藏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推行民主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分类施策,对参加和未参加叛乱领主的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分别实行了不同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各界各阶层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为西藏民主改革的顺利施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党从西藏实际出发,坚持“两个长期不变”政策,使农牧民休养生息,短时间内便使西藏经济得到复苏。党在西藏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开展西藏工作必须要坚持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和稳定的基础,是发展和稳定的结合点,是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民主改革60年的实践证明,西藏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始终把西藏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藏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为西藏的长治久安注入最为广泛、最为实际、最为众多的力量。
没有稳定,一切都谈不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把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各方面工作统筹谋划、综合发力,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7]。自1959年达赖叛逃以来,境外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活动就未停止过,严重影响了西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西藏社会的发展稳定。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思想指引下,狠抓稳定工作,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促进了西藏又好又快地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开展反分裂斗争,才能为推进西藏的各项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借助外力即对口支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优化援藏干部人才结构”。我国于1979年正式提出对口支援政策。对口支援政策实施以来,先后有援藏干部进藏工作,相继实施援藏项目。对口援藏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这个“内因”更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民主改革60年的实践证明,西藏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党中央的关怀、全国各兄弟省市无私援助和自身努力,只有将内外因结合、双管齐下,才能助推西藏快速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藏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势高峻,地理特殊,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是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生态资源丰富,在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环保工作,为保护雪域净土、实现可持续发展,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始终坚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雪域高原的生态环境。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西藏在封建农奴统治下,对自然条件的适应与生存能力极为低下,依据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能对西藏生态环境有客观的认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就组织“政务院西藏工作队”,考察和评价了西藏的各项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意见,从而开西藏科学认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先河。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投资建设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的“一江两河”工程项目,改善西藏生态环境,节约用水,防止荒漠化这些环保意识与倡议逐渐深入人心。自1988年建立珠峰自然保护区以来,西藏已建立47个各类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11个),总面积41.22万km2,居全国第一。保护区的设立,为西藏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如藏羚羊数量从1990年代的6万只增长到2018年的20余万只。
进入新时代,要有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新西藏发展新篇章,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下稳步推进西藏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聚焦政治建设必须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地维护总书记和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把习近平治藏思想作为开展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往心里学、往深里悟、往实里做,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转化为建设美丽西藏的强大思想武器。
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好、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结合自治区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持续优化全区产业结构,努力改变传统、低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的状况,推动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量的经济建设人才是支援西藏地区经济稳步增长的有力支撑。认真落实人才引进战略,开展集创新与人才元素的高水平项目,构筑藏区人才发展体系,完善藏区人才服务机制,坚持真情实意引进人才,为人才专心服务藏区制定“西藏标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聚焦民生事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正确处理政策推行的“准”与“偏”、重视程度的“重”与“轻”、依靠力量的“多”与“少”、贫困户的“脱”与“返”等辩证关系,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牧现代化。把中央对西藏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好,根据各地市的特点制定差别化政策,更好地促进发展,切实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牧区覆盖,稳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保证全区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紧紧围绕“美丽西藏”建设,保护西藏生态安全,做好建设规划,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健全环保责任制,让“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更美、更净。
聚焦长治久安,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力维护社会局势稳定,使人民幸福安康。西藏拥有120万平方公里土地,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在我国国家安全总体战略布局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正因如此,维护西藏地区稳定团结,对西藏地区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全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应提高反分裂斗争工作水平,提升宗教事务管理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治理,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使民心向党,团结统一。
民主改革60年,西藏地区各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世人有目共睹,这是奇迹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些伟大成就的达成离不开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民主改革的实施,离不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西藏发展的辉煌成就,不仅得益于全国各省市多年来的大力援助,也依靠西藏各族群众自身的努力奋斗。展望未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在西藏各族群众的不懈奋斗下,在全国各省市、中央企业,以及中央国家部委对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逐渐得到贯彻落实之后,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的增收致富本领将极大增强,西藏地区的自身发展能力将大幅提升,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必将取得更多瞩目的成就,不断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
[注释]
①1959年5月25日中共西藏工委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问题的通知》和1959年7月1日西藏工委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工委“关于在当前平叛工作中几个政策问题的决定”和中央对这一决定的批示的指示》规定了农区的民主改革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以“三反双减”为内容,即反叛乱、反乌拉差役、反人身奴役和减租减息(日喀则未叛地区实行“双反双减”)。第二步是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农奴主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关于牧区工作的指示》提出:除了没收叛乱的农奴主及其代理人和叛乱牧主的牲畜分给原放牧者和贫苦牧民所有外,对整个牧区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本上不予变更。不分、不公开划阶级,而开展以“三反两利”(反叛乱、反乌拉差役和反封建特权,牧工牧主两利)为内容的民政运动。
③根据《关于西藏地区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的规定,在城镇开展反叛乱、反封建制度、反封建剥削、反封建特权和减租减息的“四反双减”运动,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