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璟秀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骨科患者例数明显上升。骨科作为临床重要科室,其收治的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而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伤口极易受外界病菌感染而导致不良情况发生[1]。因此在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十分重要,但很多医院目前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尤其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我国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现象十分严重,会 导致细菌耐药性、患者住院率不断升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骨科手术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2014—2018年凌源市中心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凌源市中心医院500 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0 例,女210 例,年龄19~78 岁,平均(56.3±3.4)岁。纳入标准: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呼吸、消化、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排除标准:多次手术、死亡、信息不全、用药疗程未结束。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通知》[3]对500 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名称、用药时机、联合用药情况。
在500 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435 例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00%,其中头孢硫脒、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使用率占据前3 位。见表1。
表1 500 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在用药时机方面,术前、术后使用率分别为80.00%、20.00%。见表2。
表2 500 例手术患者用药时间分析
在435 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中,12 例患者存在二联用药、4 例患者出现三联用药,占2.76%、0.92%。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已超过国际相关标准,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患者住院比例上升,不利于人们的健康。为了控制抗菌药物临床滥用现象,近年来临床不断提升监管力度,积极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4]。在Ⅰ类切口手术中,部分医师未充分意识到消毒灭菌技术、精细的无菌操作环境对患者治疗的重要性,过度依赖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以预防术后感染发生[5]。而且目前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很多医师为了避免患者出现预后不良情况,而采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甚至有患者主动要求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6-7]。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对目前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控制情况产生巨大阻碍。
本研究中,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00%,说明目前在骨科Ⅰ类切口手术中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仍然占据较高比例,高于卫生部门相关要求。在使用药物种类方面比较,前3 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硫脒、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其中前两种均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采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进行预防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预防效果有关[8-9]。在用药时机方面,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Ⅰ类切口手术应选择术前2 h 内使用抗菌药物,术后给药往往错失了最佳预防时机,无法取得有效预防作用[10]。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用药时机合理占36.09%。在联合用药方面,本研究中存在少数二联、三联现象,同样属于用药不合理情况。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手术中仍然存在一些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包括用药频率、用药时机、联合用药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增加病菌耐药性,不利于人类健康发展,应遵循国家抗菌药物相关标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力度,培训临床药师,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