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群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以广东某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2019-07-06 06:29晔,李
统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市场营销岗位学院

吴 晔,李 鲤

(1.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广东广州510990;2.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系,广东汕头515078)

一、引言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到,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1],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201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通过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2]。因此,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执教能力成为高校师资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主要围绕教学团队管理机制、教学团队构建途径等角度开展。在教学团队管理机制方面,谢文德(2016)提出,为了满足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建议基于提高团队能效角度,通过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若干环节进行团队建设的创新[3];任志华(2018)提出,为推进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从主管部门、高校及教学团队等多维度视角探索高校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明确团队建设目标,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的规范与制度,建立团队建设运行的环境保障体系,从而促使团队建设的各项措施顺利有效地开展[4]。在教学团队构建途径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课程群角度或专业发展角度,王育晓(2012)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依托,通过搭建学科建设平台、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及构建课程师资队伍的梯队结构等方面来推动教学团队建设[5];欧晓华(2013)从学科知识需求角度提出以经济和管理两大学科为支撑,通过科研、教学和师资结构等途径来打造兼具理论与实践创新特色的教学团队[6]。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进一步论证了教学团队建设可有效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势在必行。为了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不同高校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学团队建设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目标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校,是为了缓解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和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形式,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独立学院始于1999年,根据教育部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265所独立学院,教职工人数达162 330人次,专任教师为122 151人次。独立学院的出现为我国民办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缓解了本科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现象,满足了大量学生的求学需要。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无论办学条件还是生源质量都无法与普通高校相比,这使得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理论型、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的普通高校有所区别,独立学院培养的是既具备符合本科层次要求的基本理论素质又具有高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尤为强调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由于独立学院存在时间尚短,既无可借鉴的办学模式又无自身经验的积累,在办学过程中遭到很多质疑,使得独立学院的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其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尤为突出。独立学院无论在师资构建还是团队管理方面都较为薄弱,因此,需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内涵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和管理模式。

(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1.团队建设不足,教学过程多依赖于单兵作战,缺乏团队合作。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多数偏于理论性,课程内容的特性使得多数专业课程为教师单兵作战,即便如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之类的同一学科内不同专业的平台课程,由于学生人数多,同一门课程需要由多个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但也是各自为政、自行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单兵作战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和标准化,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只能依靠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和执教水平,从而造成教学内容在传授过程中出现片面性或不均衡性;其次,由于缺乏团队建设,教师长期独自承担同一门课程或少数几门课程教学,使得教师因与同行交流不足造成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得到提升而影响教学质量,也会使得教师因产生职业倦怠而影响教学效果;再次,专业内不同课程由不同教师单独承担教学任务,因单兵作战的教学方式无法将各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无缝链接,造成不同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知识点的重复或断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知识体系,从而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教师这种单兵作战的现象在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极为普遍,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独立学院作为社会需求与高校教育发展的特殊时代产物,无论在办学模式还是办学条件与普通高校存在明显差异,独立学院的师资主要来自母体高校教师兼职、其他院校同行兼职、自有年轻教师等,高层次的自有人才极为缺乏。来自母体高校或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身兼双重教学任务,压力较大,无暇顾及兼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建设。而自有教师多为应院校工作需求聘任的近几年毕业的年轻博士(数量较少)、硕士,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还是职称上都存在不足。一方面,年轻教师由于科研和教学经验尚浅,无法胜任引领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的学科带头人,使得独立学院团队建设严重滞后于普通高校;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教师收入主要来源于课时费,教师会通过超负荷承担教学任务来提高薪资,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更重视数量,因此也无意于通过团队成员交流和团队建设来提高教学质量。

2.师资流动频繁,教学团队稳定性较差。其一,由于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大多聘任的是近几年毕业的硕士或博士,人事聘用、科研环境、薪资报酬、医疗保障和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都无法与公立院校相提并论,很多青年教师把独立学院当作积累经验和提升职称的暂驻地,等时机成熟再转入条件更好的公立院校工作;其二,由于独立学院生师比严重不足,绝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都由年轻教师完成,使得教师疲于课程教学,教学压力较大,导致青年教师出于对未来职业前景发展的考虑而辞职。独立学院教师的频繁流动使得专业知识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前后不一致,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专业发展都受到严重影响。

3.团队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导向性,团队能效无法体现。传统高校教学人员主要定位于知识传输者,但近年来高校教师受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重视科研和社会服务,逐渐偏离了教学,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人才培养需要与市场需求相耦合,随着政府关于互联网政策的出台,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这需要高校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兼顾知识传输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迫在眉睫。传统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主要从梯队结构建设与完善团队管理机制等角度展开,脱离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进行的团队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能效的实现。

团队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导向性的现象在独立学院中尤为明显。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产物,是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办学形式,部分师资和管理层来源于母体高校,团队建设存在盲目照搬或参照母体高校的现象,极少根据学院自身特征和定位开展,导致团队建设成效甚微。

(二)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1.服务于地方经济。独立学院一方面肩负着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通过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获得企业、行业、社会及政府的支持。因此,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都立足于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构建教学团队时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合理配置相应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团队成员,切实提高团队教学效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

2.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就业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能否为企业所用、所留,取决于毕业生能否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独立学院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取决于教学团队对课程体系的实施。独立学院的教师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讲师”,更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程师”。因此,以学生为主导,根据社会及企业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以及建设教学团队,能够有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团队具有一定开放性,能够适应社会动态发展。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也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独立学院,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人才,高校教学团队要保持动态性和创新性。第一,需要与社会、行业、企业和政府保持互动,及时了解人才市场需求的动态;第二,要及时把握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不断引进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第三,要与同行保持紧密联系和交流,吸收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三、基于培养岗位能力路线课程群的教学团队

(一)以课程群组建教学团队

高校教学团队主要以专业、课程或课程群为对象来构建,随着学科“合—分—合”的发展趋势,学科之间出现了新的融合现象,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越来越多,学科边界越来越模糊,相比按专业进行教学团队建设而言,按课程群为导向来建设教学团队更能适应高校发展,更有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学团队对课程体系的实施,而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教学方式等要素组成。因此,教学团队建设的载体应是课程或课程群。其中,课程群是由承担不同任务、在内容上有不同特点,但为了完成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形成的多个子课程有机组成的系统[7]。相比课程的单兵作战,基于课程群来建设教学团队更为科学。

(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搭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市场营销是联结社会需求与企业供给的中间环节,这要求高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以所服务地区的经济特色和学校性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依据“岗位—能力—课程群”逻辑主线进行课程群的设计[8],是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经营类、市场类、销售类和客服类,表1为营销专业四个主要就业方向的各类营销岗位。由于大多营销岗位需要从业人员同时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因此企业通常不会直接从高校应届生中招聘高层营销岗位人员。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之初主要从事基层营销岗位,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及能力的提升再从事更高层的营销岗位。

表1 市场营销岗位

广东某独立学院(以下简称“该院”)从2002年开始在专科层次开办市场营销专业,2010年开始在本科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下开设市场营销方向,2016年设立市场营销专业。该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根据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特色及学院的IT优势,确定培养目标为:面向珠三角工商企业,聚焦服务型行业,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新媒体工具,从事市场开发和营销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对市场需求、专业定位的分析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调查,该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市场类和销售类。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初在市场类方向主要从事市场调查、数据收集与初步筛查、活动策划等工作,通过个人经验积累及能力提升后可从事市场督查或市场经理等管理层职务;在销售类方向开始主要从事业务代表、产品推广等工作,而后通过个人努力可升任渠道专员、销售经理、销售总监等职。因此,该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群设置时主要围绕市场类和销售类岗位来开展。课程群设置主要依据四个步骤进行:首先,充分了解市场类和销售类现有的岗位及岗位特征,确定岗位要求;其次,根据岗位要求确定胜任岗位所应匹配的专业能力;再次,根据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设置相匹配的课程群名称;最后,根据课程群确定基础支撑课程及专业技能课程。

表2显示,该院市场营销专业在课程群设置时采用“基础支撑课+专业技能课”的模式。市场类岗位主要从事销售前端引导和中期市场监督等事宜,需要具备市场调研能力、市场数据及信息分析能力、活动策划能力。为培养所需的岗位能力而形成“市场分析与策划”课程群,该课程群的基础支撑课程为市场营销学,专业技能课有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问卷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数据分析处理与方法、市场营销策划等。销售类主要从事企业产品或服务销售环节的工作,需要具备客户开发与维系能力、沟通与谈判能力、渠道建设与维系能力。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纷纷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营销模式,使得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需要同时具备传统销售技能和新媒体运营技能,因此该专业为培养销售类岗位能力而形成“业务开拓与销售管理”和“新媒体运营”两个课程群。前者的基础支撑课为销售管理,专业技能课为商务谈判、服务营销、营销渠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务礼仪实训等;后者的基础支撑课为数字营销,专业技能课有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社群营销、平面图形软件应用、视频编辑处理、直播平台策划与运营等。

表2 与岗位相对应的课程群模块

(三)基于岗位能力路径课程群构建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1.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链,实现课程群内知识的无缝链接。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各自为政,缺乏交流,导致课程教学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重复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不同课程和知识点缺乏衔接,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形成体系。

2.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协同作战。随着政府互联网政策的出台,企业要求市场营销人才同时具备营销和新媒体知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现有教师是传统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缺乏新媒体专业知识背景,因此以岗位能力为路线设计课程群,以课程群为导向构建教学团队,将不同专业背景教师汇聚成一个团队,可促进成员相互交流、协同备课,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效果。

四、基于课程群建设教学团队的具体措施

(一)依据课程群培养的岗位能力目标及课程内容确定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需求

该院市场营销专业形成市场分析及策划、业务开拓与销售管理、新媒体运营三个课程群,不同的课程群内存在多门课程,课程性质存在差异,单一专业背景的教师无法满足课程群的教学需求。

表3显示不同的课程群对教师专业背景的需求情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分析及策划课程群要求教师一方面具有传统市场营销和心理学的学科背景,培养学生具有市场策划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具有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培养学生具有市场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互联网时代,为了适应企业新型的营销模式,高校要培养“新媒体+营销”人才,因而新媒体运营课程群需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加入教学团队。

表3 课程群对应的教师专业背景需求情况

(二)依据课程群对教师专业背景的需求设置团队结构

组建课程群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把内容相关、目标一致的子课程有机纳入一个系统。同一课程群的不同课程内容虽有区别,但围绕岗位能力能够形成互补互助的有机整体,因此同一课程群组的教师专业学科背景、职称等在结构上应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和梯队性。但是,独立学院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科研环境都无法与传统高校相比,而且市场营销专业在该院是“小众”专业,这使得引进教师时在学科层次和数量上受限,无法实现同一课程群教师团队学科背景多样化和结构层次性的目标。为了解决传统学科传承与多元化师资引进不足之间的矛盾[9],在构建师资结构时要突破专业、学院和行业的界限,通过跨专业、跨学院以及跨行业利用流动师资、兼职、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协调师资。例如,在构建新媒体运营课程群的教学团队时,将该院网络新媒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以及市场营销专业的部分教师纳入一个课程组。

(三)以课程群为主线调整团队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部一系列加大实践教学会议的召开,团队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理念,形成“开展实践育人、提升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较欠缺,专业技能竞赛恰恰是通过举办技能竞赛来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社科类全国市场营销大赛、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等市场营销专业竞赛具有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该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了提高学生参赛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课程群为依托,构建一系列“课堂—社团—竞赛”以赛促学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块。以课程群构建的团队成员共同指导学生参赛,可以使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来准备参赛项目,提高学生参赛水平和参赛积极性。该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课程群带动学生专业社团建设,以社团推动学生参加专业竞赛,鼓励不同年级参加不同层次的专业竞赛,营造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氛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促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充分结合。

(四)依据课程群的建设要求及教学目标确定团队成员培训方案

该院市场营销专业各课程群的团队成员或来自其他专业的流动师资、或来自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或来自企业的实践导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实现课程群教学目标,需要依据课程群的教学要求来确定团队成员的培训方案。其一,从教学质量出发,以“团队作为,协同创新”为主旋律,团队成员共同探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取;其二,从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胜任力的角度出发,采用“一对一”结对子方式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人士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

(五)建立评价体系,依据课程群评价结果不断优化团队成员结构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团队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使团队成员明确课程群教学过程中的成绩和不足,促使团队成员进一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程群的教学效果。课程群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依据所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及课程群的教学目标等角度,从课程群教师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设计、组织、执行等)、教学效果(课内外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等)、课程考核形式及考核成绩等方面来开展。考核时应以课程群为单位来统计课程群内各成员的考核结果,根据教学效果反馈意见来调整课程群成员构成,或对课程群成员的教学任务进行调整,形成“设置—考核—调整—跟踪—进一步调整”的模式,不断优化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师资配置。

高校教学团队专业能力和执教水平会影响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影响毕业生就业。以岗位能力设置课程群,依据课程群建设教学团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提升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的目标。

猜你喜欢
市场营销岗位学院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技工学校市场营销学科探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关于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发展的战略思考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