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丽宏
小时候读过两个故事,至今难忘。故事的主人公,都很特別。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牛顿,有一天他请一个朋友吃饭,朋友来了,他却还沉浸在实验里抽不出身,眼看吃饭时间早已过去,朋友就自己到餐厅吃掉了一只烧鸡,鸡骨头留在了碗里。一会儿,牛顿来吃饭,看到碗里的鸡骨头,惊奇地说:“我以为我没吃饭呢,原来我已经吃过了。”便掉头回了实验室。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我国书法家王羲之。他自幼爱习书法,常常着魔一样,沉湎书写不能自拔。有天,婢女送饭到书房,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麦饼。婢女侍立一边请他吃饭,三番五次,他兀自埋头写字,像没有听见,婢女只好去请夫人。她们来到书房,只见王羲之正拿沾满墨汁的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吃得津津有味。
故事中的牛顿,近乎天才,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学、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另一位,王羲之呢,是中国书法之“圣”,作品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书苑。虽然这两个故事都有“戏说”的成分,但也反映了他们取得成功的背后,都有一种“痴迷疯魔”的状态,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全情投入,热烈追求,删繁就简,忽略了其他,甚至是生活常规。
“疯魔”,其实是精神专注投入的外显。当人全力以赴,如痴如狂,殚精竭虑之时,思考与研磨之力,往往变得高度灵敏、高度集中。这就宛如一柄打磨得锐利无比的钻头,发力处集中于一点,何等坚厚的障壁不能钻透?
其实,任何一个领域,都以无限辽阔的疆界铺展在每个人面前。唯有全力以赴、炽烈追求者,才能深入其中,策马奔腾。那个看上去山穷水尽的泥穴,深入进去,却是花繁叶满的桃源。其中趣味无限,如鸟语花香和山清水媚般令人沉醉。
那些曾经在某一领域陷于“疯魔”的人,事业无一例外获得了巨大成功;而高不可攀的世俗成就,在他们,却只是精神享受之外的副产品。
著名作家王小波说“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其实,我们普通人,也都有我们自己的“主题”、我们的“桃花源”,若深入其中,必有大美风景。但当下,我们身处的时代,信息泛滥如泡沫浮浪,令人茫然四顾,无所适从。我们习惯了手机片刻不离手,做事三分钟热度,时间稍长就无法集中精力……
不疯魔,不成活。“疯魔”,便是指那种如痴如狂的专注投入状态;“成活”的意思,则是成才,是成事,是跨越,是发展,是提高,是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将一项事业做到巅峰水平。
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掀开事物表面的浮障,去洞察其内在本质,才能获得一种极致的快乐。这个沉潜、掀开、洞察的过程,其实充满了专注和宁静,很美很美。也许这些距离“疯魔”状态还很远,但那又有什么要紧?我们借助专注和宁静,一步步走向品质生活,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