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淦
前不久,我校发生一起教职工家属因长期患抑郁症在教学楼跳楼自杀的事件,跳楼者坠落后送医院伤重死亡。时值中午放学时间,很多学生目睹惨剧发生而吓得大哭,有的甚至瘫倒、呕吐。在校园危机中,面对突发事件的师生可能在第一时间有“泰山欲压顶”的感觉,校园充斥着惊恐、无助的情绪。此时心理教师必须镇定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留意师生情绪、想法和一些细节问题,引导师生积极应对,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以维护校园心理稳定。
第一时间干预,
进行全校范围的
心理讲座。
台湾的吴秀碧教授强调创伤事件的班级辅导重点是:表达成人或学校的关怀;提供学生所需的事实资料;提供学生情绪表达机会和支持;厘清对创伤事件错误的认知;讨论死亡教育有关知识;统整创伤经验;提供评估个别学生的机会;告别事件和重建班级心理团体。
为了安抚学生,稳定情绪,我从当天午读课开始安排心理讲座。我首先如实地向全体师生汇报了情况,做到不隐瞒,不遮掩。然后引导大家一起做深呼吸放松,以在第一时间缓解紧张氛围,并起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接着,我提议全体师生手牵手为遭难家庭祈祷,再写下一句话对当事老师表达慰问。牵手是让大家彼此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力量和支持,同时传播爱心,也起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从自己身上产生的惊恐、悲痛情感转移到关心遭难家庭的情感,以降低惊恐感。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明白是“别人遇到了死亡问题”,从而纠正了他们经历事件后产生的“我遇到了死亡问题”的错误认知。
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雏形,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
有专家指出:“死亡教育不仅可以用于正常儿童的心理教育以预防自杀、提高对生命的尊重等,也同样可用于灾后儿童的心理重建。因为儿童能否很好地适应由于灾难而导致丧亲或者致命疾病后的心理恢复,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对死亡的理解。”
中国人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死亡的话题较为忌讳,也不愿意面对,这也就容易对死亡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如果只是单纯的心理放松、支持,那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同样会无从应对。但引导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我给全体师生讲了一个明朝传奇人物王阳明去世引发万人空巷的故事作为引子,进而列数一些著名封建帝王的死亡,然后引出死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正确认识生与死的关系,进而才可能探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引导珍惜现在,珍惜与亲人、老师、同学的感情,学会体验爱与被爱。
有些人在经历如此突发事件后会产生弥散性恐惧,对环境产生不安全感,认为危险随时随地会发生。我提醒大家这是个体孤立事件,周围环境总体上是安全的。最后我还建议大家做一些集体活动,多与其他人谈心交流,转移注意力等。
创伤后的团体心理辅导
一些学生特别是现场亲眼看到坠楼的学生情绪表现得犹为惊恐,对这些学生应做好心理创伤辅导。与遭遇相同或拥有相似经历的同伴共同分担体验,可消除他们的恐惧感,也能使他们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心理创伤辅导可分事实期、感受期、辅导期和恢复期。
在事实期和感受期,辅导者应尽可能地引导倾诉、宣泄和给予心理支持。我首先让他们尽可能完整地讲述所发生的事件,相互补充描述,进而谈谈看法。这些学生在惊恐之余会问的问题主要是:“我无法接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我面前消失”“场面血淋淋的,太恐怖了”“为什么生命那么脆弱?”等等。在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表达更多的认同感,以“对于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我觉得很难过”、“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等接受性语言进行,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尽可能地宣泄自己的情绪。此时,有些学生才是自事件发生后第一次放声大哭。然后请他们相互讲述经历事件后的应激反应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易受惊吓等,让他们彼此体会到不是只有自己身上才会出现这种特殊反应,而是存在一定的应激合理性,可接纳现在存在的哀伤、恐惧等负面情绪和某些退化行为,进而降低对自己未来状况的担忧。
在辅导期,我介绍了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反应的常态化等,提醒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消除学生們“为什么我会这样”的心理顾虑。在此基础上开始和大家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对方式,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如建议参加集体活动、结伴散心、写日记、与家人倾诉等等。在这个环节可强调事件已发生的不可改变性和自己可面对的积极性,即事件的“过去”和自己的“现在”、“未来”的区别和应对,从而强调适应能力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辅导者还应分析正常合理应激反应和过度应激反应,对于过度应激反应者可转移注意力,培养其它兴趣,多与亲人倾诉以体验关爱,制订好每天计划,或可进一步寻求个别心理辅导的帮助等等。
在恢复期,针对学生们的恢复情况引导交流体验、经验,进行阶段总结,强调相互支持、体验爱与被爱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积极面对并做好下一步计划等等。我在这个环节还向大家推荐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影视、历史书籍、诗词等资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面对并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全体班主任的心理培训
因学校没有足够的心理教师,而经此事件的学生最信任的人之一是班主任,所以我在事件的第二天举行了班主任的心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首先要求班主任要理清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和看法,防止有负面想法影响学生。强调事件发生后班主任的真诚对学生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在班级辅导中可多分享个人感受,并全程对学生陪伴倾听,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可让一些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不要批判对待其想法,也不要有“高、大、上”的要求,而是表达普通人的应激反应,进而形成班级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我建议班主任可组织一些有利于团结、能营造温馨氛围的游戏活动,可与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留意情绪不稳的学生的动向等等。情绪稳定后还可共同探讨班级发展方向等等。
留意存在的问题和细节
在事件发生的当晚,我发现了一个细节:事发现场的走廊在往常都是学生晚自习课前最喜欢学习的地方,但事发当晚却没有一人敢在事发现场的走廊读书。而造成这个原因是学生认为那里死了人。为此,我在第二天通过班主任再向全体学生详细讲述事件过程:当事者在跳楼后摔成重伤,但当时只是摔成重伤,其时还能意识清醒地说话,在随后送院后伤重才不治。潜台词是学校并没死人,所在地是摔伤现场,而不是死亡现场,从而降低学生的即时恐惧感。结果在告诉学生这一细节的当晚,事发现场的走廊又可见到不少学生在读书了。
反 思
1在校园危机中的心理干预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简单的抚慰、支持。应从积极心理角度帮扶学生成长,提高他们以后遇到类似事件时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鼓励学生们多与同学、老师和亲人交流,体验爱与被爱,既起到稳定情绪、转移注意力的目的,也起到培养积极情感的目的。
2当前中小学的生命教育特别是其中的死亡教育存在缺失,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探索,开发相关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客观认识死亡,正确看待生与死的关系,从而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等等。
3当前因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较缺心理教师,很难及时有效地应对较大群体的突发事件。为此,除了在中小学心理教师编制上增加名额外,还可引入“院—校”合作机制和本地区心理老师联动机制,充分整合资源,共同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校园危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