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分层现象的成因及其矫正

2019-07-05 10:20徐晓燕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成因措施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教育中的分层现象是教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发展。文章阐述了小学数学分层现象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校对措施。

关键词:分层现象;小学数学;成因;措施

作者简介:徐晓燕,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浙江  丽水  323000)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12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研究理念和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这些方法被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堂,用于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在学生知识水平分层问题上,每年也会涌现出许多精彩的、有借鉴意义的解决策略和思路,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中出现的分层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一、造成小学数学分层的原因

1.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小学属于基础教育,各学科的学习内容都是基础内容,就像语文学拼音、汉字,英语学音标、单词一样,小学数学也是围绕着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展开的。但也许正是“太简单”,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往往是只学了“点”就以为掌握了“面”,在忽略基础知识学习的情况下,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在进入高年级后,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教学节奏越来越快,教学内容越来越难,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就开始掉队,最终出现分层现象。

2. 学生思维能力存在差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对于数学有着极高的敏锐度,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有的学生则对数学问题不那么敏感,需要更多的时间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而如今的小学教学,班级人数众多,教学压力也比较大,教师很难因为某个学生知识掌握不牢而反复教学,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对数学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一个问题听不懂,慢慢地就会有更多的问题听不懂,最终造成分层现象。

3.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存在差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弱,很多时候都是凭着兴趣在学习,喜欢的、感兴趣的就会很认真学,不感兴趣的可能连听都不想听。从兴趣出发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而数学学科知识逻辑性较强,比较枯燥,这对于活泼好动、喜欢色彩图案的小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班级会出现个别学生特别喜欢钻研数学问题,而有些学生却对数学“望而却步”。

4. 教师教学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快乐学习,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存在差异。有的数学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心得,能够很快地发现学生数学学习上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有的教师在教学上有独特技巧,能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而有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欠缺,课堂教学平淡无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分层的矫正措施

1. 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教好数学,要具备较好的教学水平和运算能力,这样才有能力去教导学生。近些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加大,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提升,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督促自己不断学习和提升,研究各大教学法的内容和应用情况,把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和教学技巧都“吃透”,教师要认真钻研,改进提升,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得心应手。

2. 力争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点名册抽查提问、按座位顺序回答、课下单独交流等方式,关心和了解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也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失误并及时给予指导。

3. 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小学阶段的教学需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学习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培养出相应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基本运算”时,笔者采用竞赛的形式,每节课利用5~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数学计算练习,竞赛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不间断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熟能生巧”,对于小学数学的一些内容来说,保质保量的强化训练要比所谓的“技巧”更重要,也更有效。

4. 分层教学为主,小组学习为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适當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是不可缺少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落实到教学中即分层教学,笔者认为,可在分层教学中适当结合小组合作,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混合计算”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有梯度的教学计划,先加减混合,再乘除混合,最后加减乘除混合,逐步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还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接受程度加以不同的辅导。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学习,采用积分制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每个学生初始积分五十,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若是一位学生教会了另一位学生一道题,则可以获得这位学生的一个积分,出题正确率高的一方可以得到五分,攒够一定积分可以兑换礼物等。通过诸如此类的方法促进学生落实小组合作,保障教师在无法顾及所有学生时,学生依然能形成互助学习并保持较高的热情。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个别学生特别“拔尖”,个别学生成为后进生的情况,这需要教师仔细研究、认真思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矫正方式。教师要提升业务能力,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合理判断,也要注重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分层现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进度,设置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案和实施办法,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具体来说,可以在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分层现象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矫正措施。在教师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基础练习,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保障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前提下,尽快实现学习进度的相对一致。

参考文献:

[1] 张小琴.送一缕阳光给学生——浅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校正措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

[2] 黄先彬.论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赤子(下旬),2016,(7).

[3] 陈艳雪.基于名校背景下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8,(4).

[4] 李缝缝.论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赤子(下旬). 2016,(6).

责任编辑 袁静琴

猜你喜欢
成因措施小学数学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