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

2019-07-05 07:01李丹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游戏化

李丹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成长所需的基本活动,内容和质量在幼儿园的整体教育中是尤为重要的。同时,随着近年来国内幼儿园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幼儿喜好和需要”逐渐成为决定幼儿园保教水平的重要指标后,各地各级幼儿园都在教育教学中针对游戏活动进行着不同程度上的改变和完善。其中,游戏化教学和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不断推进,其效果和价值快速的在各地幼儿园所展现。然而,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本文则是针对以往幼儿园存在的问题,来探析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 区域活动 幼儿需求

幼儿阶段,是孩子的心理和治理发育的关键性基础阶段,同时也是让幼儿接受和习惯学校教学与自主学习的重视时期。因为幼儿存在好动、好奇的特殊性,很难适应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较强自我管束能力的教学环境,因此也无法接受过多或过于专业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最适合幼儿的教学模式仍是以轻松、自由的游戏化课程为主。其中游戏化课程与区域活动的结合,此类多人的游戏模式,一方面,利用游戏的特征满足了幼儿好动好奇的需求;另一方面,亦满足了幼儿成长对社交的需求。但为了突出两者结合的实际价值,保证其科学性和人性化,则需要以解决以往存在的教育问题为目的。

一、幼儿園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化情况严重

近年来,国内幼儿园数量的快速增多,意味着行业的良好发展,但也令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幼儿园为了快速提高自己身的教学成果,从而应用了过多传输性的教学方式,但这对于幼儿的未来成长而言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从本上来说幼儿无法适应或不是幼儿需求的教学方法。如在识字相关的教学中,很多幼儿教师采用的教课方式是展示字卡或将汉字书写在黑板上,然后带领幼儿进行阅读。包括为幼儿讲述字、词的意义,最后进行实用性造词造句的练习。另外,很多幼儿教师还会针对幼儿的书写进行严格的规范性管理,幼儿在学习过程存在大量的重复性内容,此类教学方式与小学识字过程非常相似,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感受和需求被严重忽视。幼儿因自身条件关系,通过自主意识而获取的知识是有限且凌乱的,而且因为玩乐好动的意愿较强,在自我管理和集中力方面时常有所不足,此时如果教学中游戏或动手获得知识的内容较少,幼儿心理则容易产生排斥感。在这种情况下,纪律性较强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会带给幼儿心理上较大的压力,幼儿则很难接受和喜欢学习。

在幼儿园市场竞争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很多幼儿园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往往融入部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内容,以此来吸引家长的,内容上会包括基础性的语文、数学计算和英语等。还有部分幼儿园会加入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极大的增加了幼儿的生活以及学业压力。而在课程设置上,则很少用于游戏和户外活动,幼儿的大脑和心理长时间处于严格的管理和忙碌的学习环境中,在对幼儿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游戏化课程的价值和优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从过去到现在,很多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心并没有放在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方面,针对幼儿的教育发展,转而以文化知识为主,融入大量小学的课程内容,最终导教自身的教育性能越来越低效。近年来,经过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幼儿与小学之间的衔接过强,幼儿学习内容与小学存在较大的重复,很容易让幼儿在进入教学阶段后,因此所学内容自己已经掌握,从而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而重复性越大,则越容易加重这一情况。

(二)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内幼儿园多数为私人开办,大小规模不等,因此师资方面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规模较小或专业性较低的幼儿园,在关于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方面的硬件设施上存在很大的不足,一般只有基础的娱乐设施,如:滑梯组合、转椅等,而这些幼儿娱乐设施往往无法应用于游戏化课程以及区域活动中,只能作为单一的幼儿放松和活动的设施,其中缺乏足够的教育性。另一方面,在幼儿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幼儿教师的需求无论是数量或质量都在逐渐增加,而部分幼儿园则无法保证自身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或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对教学质量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有效结合策略

幼儿教育的根本在于对接受教育的幼儿所创设的环境。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与区域活动的结合是幼儿在同小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所创建的。其中各种玩具、教具或模型都是两者结合后的基础性硬件设施,也是实现游戏活动的重要工具。幼儿需要通过亲自参与并实际操作种种玩具和材料,实现在游戏的过程中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得到锻炼与成长,这是游戏化课程与区域互动结合的主旨。细节上则针对幼儿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力,通过游戏得到有效的培养。因为区域活动首先需要一定的空间环境、时间及操作物品,而空间、时间和物品三要素所组成的游戏环境,还应以幼儿为核心进行构建。

(一)丰富的活动物品

幼儿年龄的特征不单单表现在生理部分,更重要的他们的心理活动。心理和思想的成长水平则是以幼儿的生活经历和智力成长环境等多个因素所决定的。因为幼儿年龄越小,生活经历相对越少,因此自约束、表达和分析能力等都较弱。针对这方面,游戏活动的环境设计,则需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为基础,进而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其中,共同构建符合其兴趣和成长需求的活动内容。

例如,对于中小班幼儿而言,集中力和耐心较差,而直觉性则较强,因此游戏活动在保证娱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同时,还要简单便捷。因此,自由简单、具体形象的游戏内容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对其注意力和学习态度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用方形、三角和圆柱等简单图形的小模具搭建房子。用彩色纸张或海绵纸制作蔬菜水果、花草动物等,并且可以把两者联合在一起,把用纸制品制成的各种植物和动物排放在小模型组建的建筑中,以此增加幼儿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实际性,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创作和游戏。

中大班的幼儿在分析能力和执行力方面有所成长,性格化的特征开始成型。因此,促进幼儿个性化的表达对于游戏化课程和区域活动的结合而言尤为重要。如图画。在让几个幼儿一起完成图画时,可以进行分门别类,每个幼儿负责图画不同的部分,以此赋予每一个幼儿自由展现个性的机会,与此同时亦满足了幼儿的社交需求。其次,让幼儿更多的贴近自然走出室外也是十分重要的。针对这一点,幼儿园和教师可辅助幼儿种植一些小巧和比较容易养育的植物。在养育植物的程中,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的成长变化,自身的观察力、记忆力可得到有效的培养,而教师通过教授幼儿养育植物的技巧,也可把简单教学内容融入其中。

(二)创设灵活的游戏过程

幼儿园的游戏化课程具有教学性,区域活动则是以娱乐性和启发性为主,同时在幼儿成长是过程中,对游戏种类的需求往往是多样的,因此这就要求两者结合后的游戏环境应富有灵活的弹性。现代幼儿在生活物质方面逐渐提高,但相对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却在减少,针对这一点具有动态的、自由的游戏环境更显得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游戏的内外环境会因为季节和主题的更换而变化,园方和教师也应及时发现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喜好和变化,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新,令游戏化活动更加人性化,从而完善游戏模式,真正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如足球、篮球等球类活动。因幼儿身材较弱小,因此游戏空间、游戏方式和游戏物品也应进行调整,包括调整足球、篮球的大小以及材质,提高游戏的安全性,调整球门和球框大小,同时缩小游戏范围,减少体育类游戏活动的危险性和剧烈性,并且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和与幼儿的发展,游戏内容也应融入更多专业的元素,保证拥有足够的多变性和灵活性。

三、游戏活动中精神环境的科学创设

游戏环境并非单指场地、座椅、参与人员等物质环境,还包括了精神环境,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反应,包括情绪的变化、情感的体验以及自身的想法。针对这方面,幼儿园所创建的精神环境首先要重视幼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模式。这种模式是难以用语言和文字形容的,它是复杂、多样且多变的,但同时对幼儿的心理成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此,游戏化课程和区域活动的结合,在精神环境上则要具备平等、自由、和睦以及真诚几大要素。

(一)建立平等、和睦的交际环境

《纲要》中明确表明:“幼儿园应建立和保障良好的师生与同伴关系,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拥有足够的愉悦感,从而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由此可见平等、自由和和睦是游戏化课程与区域活动结合的核心之一。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首先应拥有温柔与宽容的内心,同时重视并尊重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做到即是引导者亦是参与者,游戏之中虽然教师和幼儿的功能不同,但交际的权利是平等的,从而使教师在幼儿中建立牢固的信任感,利用幼儿同教师一起游戏时的自然、轻松的感觉,促进游戏活动的效果。

例如,利用橡皮泥和磨具制作食物。幼儿使用橡皮泥制作简单的食物,包括丸子、面条、馒头或香肠等形状简单的食物。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或教师的要求制作各种各样的食物,并且在颜色或形状上可以打破常规。如彩色的面条和丸子、巨大的骨头等。然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式的游戏活动,而这方面可分为两大类。第一,把不同幼儿制作的成品组合在一起,形成套餐,第二把幼儿组成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分别制作食物的不同部分,如排骨可分为骨头制作和肉的制作,之后由幼儿自己组织语言介绍食物,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其中,为加强教师的引导性,教师可以请求幼儿的帮助,制作自己的午餐,提高幼儿的游戲参与度。利用此类独立与合作共存的游戏模式,幼儿的个性和自主意识在得到培养的同时,也满足了在社交方面的需求,同时亦提高了幼儿对幼儿园的接受度。

(二)增加幼儿之间分享和互助的内容

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交往关系是影响自身思维和性格模式的关键性因素。幼儿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中存在的礼貌、规矩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之间相互协作的过程和方式,这些内容都是为游戏的稳定性和效果提供了保障,进而提高了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影响力和幼儿的自主性成长。针对这一点,第一,可鼓励幼儿把家中的自己常用或喜欢的玩具、图书等带到班上进行展示和介绍。第二,在幼儿生日时,可在幼儿园中组织其他幼儿为进行庆祝,庆祝过程中可增添与“生日”相关的游戏,或幼儿们一起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礼物,但同时又具有独特的风格,如让幼儿们在彩纸上简单的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剪切下来,签上自己的名字,最后组成生日贺卡。一方面,这种礼物制作过程简单,省时省力,而且原材料便宜,经济压力较低,另一方面所有幼儿多可以参与其中。

(三)为游戏环境增添真诚的思想文化

文化的创设是幼儿园未来发展所需的根本性条件,它也是决定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结合后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针对这方面,首先作为一线工作者的教师和幼儿园的管理层,行为模式都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幼儿,同时幼儿和家长又会因为前者的言行而做出评价,最终形成印象。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用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因此,为人师表,则成为了保证教育效果的基础。然而,教师和管理方只有自身先保证言行和蔼、仪表整洁、表里如一,才能对游戏化的课程与区域活动的结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并不只是教师自己的责任,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彼此之间以及与教师的合作关系也应保持相互尊重的关系,从细节入手,共同为幼儿建立良好成长的环境,也是区域活动与游戏化课程结合的支柱,如教师或管理方存在素质问题,任何教育方法都是低效或无效的。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文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下一代所接受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看似简单,但也是由游戏空间、游戏工具、游戏内容、教师和幼儿等多种元素所组成,且缺一不可。想要真正地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步的教育评价和研究是不应却少的。只有不断地通过评价与研究才能不断的完善游戏模式,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种种问题,才可保障游戏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艳贞,杨新好.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儿童行为的观察与评价[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2]陈中兰.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27).

[3]徐英.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路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

[4]周敏.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2016,(11).

[5]王万凤.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途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16).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游戏化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