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周轶群 高忠恩
【摘 要】 高忠恩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除有关节疼痛症状外,大多伴随乏力、大便不调、烦躁等脾虚虚火证候。因此,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以脾虚为本,郁热及风湿为标,治疗时除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外,高忠恩教授提出配合阴火理论论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阴火论;临床经验;高忠恩
高忠恩教授是苏州市中医学会风湿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州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他从事临床四十余载,博览群书,精悉经典,尤其对李东垣《脾胃论》研究深入,临床上擅长运用阴火理论辨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笔者有幸师从高忠恩教授,在临床学习中,从阴火理论治疗RA感悟颇深,在此以2例病案作简要介绍,以飨同道。
1 病案举例
【病案1】患者,男,74岁,2016年5月24日初诊。患者以全身多关节疼痛20年,加重1周为主诉。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多个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疼痛不适,于当地医院诊断为RA(具体不详)。患者长期服用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控制病情,双氯芬酸钠止痛,自訴曾间断服用过正清风痛宁、益肾蠲痹丸等中成药后出现腹泻,经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易反复,患者感关节疼痛尚可忍受,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双手第2,3,4,5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疼痛加重,晨僵 > 1 h,双膝肿痛,行走不利,口干不明显,时有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胃纳一般,大便时有不成形,小便正常,夜间烦躁,不易入睡,余无异常。舌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滑。既往有轻度脂肪肝病史。查体:患者双手第2,3,4,5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压痛均(+),双膝关节压痛(+),双膝皮肤发红,肤温较高,余关节无明显压痛。辅助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51 mm·h-1,类风湿因子(RF)1840 IU·mL-1,C-反应蛋白(CRP)18.9 mg·L-1,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710.8 RU·mL-1;免疫球蛋白系列(-)。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证属脾气不足、湿热痹阻。治宜健脾益气,升阳降火,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处方:炙黄芪20 g、白术10 g、春柴胡10 g、生地黄10 g、知母10 g、黄柏10 g、威灵仙10 g、桑枝30 g、夏枯草10 g、车前子15 g、天麻10 g、钩藤(后下)10 g、潼蒺藜10 g、白蒺藜10 g、枳壳10 g、炙甘草6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饭后半小时温服。继续口服甲氨蝶呤每次10 mg,每周1次;美洛昔康每次7.5 mg,每日1次。
2016年6月7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病情缓解,双手指关节、双膝关节疼痛均有减轻,晨僵时间30 min,大便成形,每日1次,头晕乏力、夜间烦躁感有所减轻,夜寐稍转调,余无异常。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继予前方加鸡血藤30 g,服用14剂,嘱患者停服美洛昔康。加减用药2个月余后,患者双手指关节、双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晨僵已不明显,大便成形,每日1次,夜间已无烦躁,夜寐转调,余无明显不适。后继续服药巩固至今,病情平稳。
2016年8月2日复查,ESR 25 mm·h-1,RF 75 IU·mL-1,CRP 3.9 mg·L-1,ASO(-),抗CCP抗体160 RU·mL-1,免疫球蛋白系列(-)。
按语:患者曾服用正清风痛宁、益肾蠲痹丸等中成药后出现腹泻,由此看出,患者素体脾虚。一味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不仅药效无法吸收,长期服用反而进一步加重患者脾虚的表现。患者双手多个指关节、双膝关节肿痛,头晕乏力,大便时有不成形,夜间烦躁,入睡困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关节失濡,不荣则痛;气虚卫外不足,加之风寒湿邪进一步入侵,痹阻关节经络,不通则痛,故出现关节疼痛、头晕乏力、大便不调。脾虚气陷,阴火内生,故有夜间烦躁、入睡困难等虚火证候。结合患者舌苔脉象,辨证为脾气不足、湿热痹阻。患者病性属本虚标实,脾气不足为本,湿热痹阻为标。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健脾益气降火为主,佐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中黄芪、白术补益脾气,春柴胡升阳散火,生地黄、知母、黄柏养阴清热,威灵仙、桑枝通络止痛,车前子清热利湿,天麻、钩藤平肝息风,潼蒺藜、白蒺藜养肝明目。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得健,清阳得升,则诸症自除。
【病案2】患者,女,27岁,2016年11月16日初诊。患者以全身多关节疼痛3年,加重伴发热10个月为主诉。3年前患者产后10个月时因受寒出现全身多关节酸痛,于上海某医院诊断为RA,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次200 mg,每日2次,来氟米特每次10 mg,每日1次,治疗1年,病情稳定。2017年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肿痛明显,全身关节酸痛不适,予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后,左膝关节肿痛有所好转;但出现反复发热(体温38 ℃左右),予醋酸泼尼松每次20 mg,每日1次口服,体温稍减但仍有反复。至2017年10月15日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疗程结束,目前服用醋酸泼尼松每次2.5 mg,每日2次;双氯芬酸钠每次75 mg,每日1次控制病情。现患者左膝关节虽已不肿,但疼痛时作,全身关节仍酸痛不适,以肩、肘关节为主,发热时全身酸痛感加重,每周发热约2~3次(体温38 ℃左右),乏力明显,纳少,口干,大便不调,无咳嗽咳痰,无咽痛咽痒,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查体:周身关节无明显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肝炎系列、肿瘤指标、Ts-pot、甲状腺功能系列均未见明显异常。ESR 50 mm·h-1,RF 25 IU·mL-1,CRP 15 mg·L-1,ASO(-),抗CCP抗体118 RU·mL-1。西医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证属气血两虚、湿热痹阻。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清热利湿通络。处方:炙黄芪20 g、白术10 g、茯苓10 g、春柴胡10 g、升麻10 g、白芍10 g、当归10 g、桑葚子10 g、菟丝子10 g、川牛膝10 g、白茅根10 g、白花蛇舌草30 g、忍冬藤30 g、青风藤30 g、炙甘草6 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联合醋酸泼尼松每次5 mg,每日1次,口服。
2016年11月30日二诊,患者周身关节酸痛感已去大半,左膝关节已无明显疼痛,近半个月发热仅有2次,胃纳、大便转调,乏力缓解,口干仍明显,余无异常。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细。上方加枸杞子10 g,服用14剂。醋酸泼尼松调整为每次5 mg,隔日1次。前方加减用药2个月余,醋酸泼尼松停用1个月,患者周身关节无酸痛乏力感,未再出现发热,无口干,胃纳转调,大便正常。
2017年3月20日复查,ESR 18 mm·h-1,RF 16 IU·mL-1,CRP 5 mg·L-1,ASO(-),抗CCP抗体25.8 RU·mL-1。后继续服药巩固至今,病情平稳。
按语:患者产后气血大亏,腠理不固,风寒之邪趁虚而入,痹阻关节肌肉,不通则痛,故患者出现周身关节酸痛不适、左膝关节肿痛。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生化乏源。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后出现反复发热,口干明显,实为脾气不足而阴火內生,结合患者乏力纳少、大便不调的症状及舌苔脉象,辨证为气血两虚、湿热痹阻,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益气健脾,升阳散火,方中黄芪、白术、茯苓补气健脾,春柴胡、升麻升阳散火,白芍、当归、桑葚子、菟丝子养血润燥,白茅根养阴生津,川牛膝引火下行,白花蛇舌草、忍冬藤、清风藤清热利湿、祛风通络,炙甘草调和诸药。治疗中患者大剂量激素口服后仍有反复发热,经配合益气养血健脾、清热利湿中药治疗后,激素逐渐减量至停服,后病情稳定,且未再发热。所谓脾胃运化有权,元气兴旺,清气上升,营卫气血和调,则阴火亦除。
2 讨 论
“阴火”一词由金代医家李东垣所创,在其四部著作中,多处提到“阴火”的概念,并将阴火称为心火、肾火、包络之火、脾火、肝火、肺火、五志之火等,如“肾为阴火”“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1]“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1]等,由此说明,阴火的发生与表现范围广泛。现代医家对阴火的概念及认识也各有不同。顾芮博等[2]认为,阴火的本质是脾胃之气在受劳倦、饥饱失宜或七情内伤的情况下,脾胃的运化和受纳腐熟功能受损而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补中益气汤治疗阴火的原理为健运中焦,恢复脾胃运化谷食的正常功能,使阴火所生乏源,再以风药泻之,则元气复,阴火散。蔡超产等[3]认为,阴火是因闭藏太过导致的无生发之性的郁火,其来源于下焦的包络相火,上传为“代君行令”的心火,进而侮脾乘肺、实肝扰肾,变证丛生。《素问·调经论篇》言:“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4]强调脾气虚导致发热,脾胃气虚,水谷精气化生不足,气血亏虚,致肾阴不足,肝肾相火亢盛,火犯上焦,心火亢进,此心火、肝肾相火的亢盛,产生“阴火”[5]。高忠恩教授认为,“阴火”与《黄帝内经》有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李东垣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又打破《黄帝内经》心为中心的五脏理论枷锁,改心为君主之官成脾胃为核心,创立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学说,故“阴火”就是因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起,乘虚而侵害机体之火。正如《内外伤辨惑论》言:“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1]
高忠恩教授认为,阴火理论与RA密切相关,患者素体脾虚,或者长期服用治疗RA的西药致脾胃受损,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关节失濡,不荣则痛;复外感风寒湿邪,痹阻关节,不通则痛;脾胃元气损伤亦进一步加重,升降失常则中气不足,气虚下陷,阴火内生,是RA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临床运用阴火理论论治RA疗效满意,为RA的中医诊治提供新思路。
3 参考文献
[1]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14.
[2] 顾芮博,崔俊波.对于阴火的新认识[J].光明中医,2017,32(8):1090-1092.
[3] 蔡超产,杨博文,孙鸿昌.李东垣阴火本质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48-50.
[4] 姚春鹏.黄帝内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0:494.
[5] 王进波,李能娟,胡江.从“阴火论”探析脆性糖尿病中医证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2):108-111.
收稿日期:2018-11-16;修回日期: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