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学昌 何小雪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列,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位居第1位[1]。随着治疗技术的广泛发展,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转移,主要在于肿瘤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所以早期诊断现已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2]。当前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X线、CT与MRI等,其中超声诊断具有应用简单方便,费用较低等优势。不过常规超声不利于鉴别肿瘤性质,很难反映肿瘤血管的全貌[3]。超声造影剂有着抗声压能力强、稳定性好、微泡直径小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的血管渗透、血流扩散等情况,当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4]。现代研究表明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分子异质性疾病,相同形态学肿瘤之间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具有不同的治疗反应性及预后差异性[5]。比如早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90.0%左右,有区域性扩散者降低至72.0%,有远处转移者仅18.0%[6]。本文具体探讨了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以明确超声尤其是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到2018年5月,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79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女性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单侧发病;年龄20~80岁;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临床、病理资料缺项者;合并严重心肝肾异常者。在79例患者中,年龄最小30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6.11±2.98)岁;平均体重指数(22.14±3.10)kg/m2;平均病灶直径(8.09±1.87)cm;平均病程(4.13±0.45)年;发病位置:右侧40例,左侧39例。淋巴结转移32例;分化类型:高分化30例,中分化28例,低分化21例;临床分期:Ⅰ期40例,Ⅱ期19例,Ⅲ期16例,Ⅳ期4例;病理特征:导管内癌20例,浸润性导管癌45例,浸润性小叶癌14例。
采用GE Logiq E9超声诊断仪(ML6-15线阵探头,探头频率4~12 MHz),配套有乳腺表面专用线圈与专用相控阵线圈。造影剂选择意大利Bmcco公司生产的氟碳类声学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干粉剂。
1.2.1 常规超声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双侧乳腺自然悬垂,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及腋窝,于乳腺部位进行横向、纵向、扇形扫查,采用常规超声观察肿瘤的边界、后方回声、钙化、边缘、大小等指标。
1.2.2 超声造影方法 将超声仪器调至乳腺检查模式,造影剂加入5 ml生理盐水配制成六氟化硫微泡混悬液。确定病灶部位后,固定探头、静脉团注5 ml混悬液,然后进行实时造影。将造影剂达峰时的增强程度分为4个级别,分别为:无增强(1分):从开始至消退结束时肿瘤内始终未见明显造影剂充填;低增强(2分):达峰时乳腺肿瘤增强强度低于周边正常乳腺组织;等增强(3分):达峰时乳腺肿瘤增强强度等于周边正常乳腺组织;高增强(4分):达峰时乳腺肿瘤增强强度高于周边正常乳腺组织。
全部超声征象由3位专门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医师盲法阅片,出具诊断报告,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记入。
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类型、病理特征、转移情况,同时进行 ER(雌激素)、PR(孕激素的病理分析。ER、PR单克隆抗体都来自北京中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选择所有患者的存档组织蜡块,各制备5 μm连续性切片5张,选择ER、PR单克隆抗体进行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R、PR工作液浓度分别为1∶240和1∶400,阳性对照采用已知的阳性切片,阴性对照采用PBS代替一抗。ER、PR阳性部位为细胞核,随意选取20个高倍视野,计数大约2000个细胞,以阳性细胞数占病变部位细胞总数的10%及其以上作为阳性判断标准。
使用SPSS 21.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校正t检验、卡方分析等,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在79例患者中,边界缘毛刺67例,后方回声衰减70例,内部微钙化76例,形态不规则67例。
在79例患者中,ER与PR阳性分别43例和45例,阳性率分别为54.4%和57.0%。
在79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评分为(3.54±0.14)分,其中1分0例、2分6例、3分44例、4分29例。
在79例患者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超声征象特征(边界缘毛刺、内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形态不规则)与ER阳性、PR阳性、临床分期、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都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见表1。
在79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评分在不同分化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ER与PR阳性患者中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分化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超声造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γ=0.341、0.368、-0.289,P<0.05)。
表1 乳腺癌常规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n=79)
表2 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患者的超声造影评分对比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当前诊断乳腺癌的诊断方法比较多,其中钼靶X线摄影技术成熟,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但是临床中有部分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为假阴性,可延误诊治。并且中国女性乳房偏小,其他组织结构无法分清,使得较小肿瘤不易察觉,对无钙化表现而肿瘤近胸壁的小乳腺癌易漏诊[8]。CT与MRI检查过程比较复杂,有一定的辐射损伤,且诊断花费比较高[9]。
超声能清晰地显示乳腺肿瘤的一般情况,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本研究显示在79例患者中,边界缘毛刺67例,后方回声衰减70例,内部微钙化76例,形态不规则67例。边界缘毛刺是乳腺癌最特征的超声表现,主要表现为肿瘤长短不一、边缘粗细的毛刺状低回声[10]。微钙化与恶性程度有恒定的关系,乳腺癌恶性程度越高,微钙化的发生率也越高。而与其他肿瘤细胞一样,乳腺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内部因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而发生坏死,可出现后方回声衰减[11]。不过乳腺为富含脂肪组织,如果脂肪不能被很好地抑制,会影响超声对病灶的显示,给鉴别诊断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仅以形态不规则诊断乳腺癌的病理分型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低[12]。现代研究表明乳腺癌的ER与PR病理分型对乳腺癌的诊治有重要作用,也是了解其影像医学表现的基础[13]。本研究显示在79例患者中,ER与PR阳性分别43例和45例,阳性率为54.4%和57.0%。相关研究报道认为癌肿毛刺状边缘与癌细胞ER、PR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ER、PR阳性表达率低的患者癌灶周围缺乏毛刺征,不易诊断[14]。
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的强回声散射,提高超声图像的对比分辨力,增加与周围组织间的对比,弥补了常规超声对肿瘤内细小血管显示不足等缺陷,有利于提高诊断效果[15]。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相结合能显示肿瘤内微循环灌注,也有利于观察肿瘤解剖结构,可减少误诊率,具有很好的优势互补性,可以对乳腺癌术前的准确分期提供可靠依据[16]。本研究显示在79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评分为(3.54±0.14)分,其中1分0例、2分6例、3分44例、4分29例。主要在于恶性肿瘤的大多病理微血管密度较高,血管内造影剂产生的信号则更强,微血管活性较强,从而评分更高[17]。
乳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包括临床分期、标志物的免疫组化、分化类型、病理特征、转移情况等,乳腺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影像诊断的基础,不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18-20]。本研究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超声征象特征(边界缘毛刺、内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形态不规则)与ER阳性、PR阳性、临床分期、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都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分化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超声造影评分有显著相关性(γ=0.341,0.368,-0.289,P<0.05)。不过本研究中的乳腺癌病例数较少,对其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无法进行统计学估计,相关性的研究有待今后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总之,乳腺癌常规超声征象、超声造影评分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有显著相关性,对判定患者病情与预测预后有很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