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这里安家

2019-07-05 08:43安徽省民政厅
中国民政 2019年11期
关键词:蚌埠残疾儿童特教

□ 安徽省民政厅

走进安徽省蚌埠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家的气息扑面而来:印有各种卡通人物的楼梯,妙趣横生的墙面,幼儿防撞扶手的走廊,郁郁葱葱的花草,香气扑鼻的厨房……

每逢节假日,曾荣获2016年度“蚌埠十大新闻人物”的安晓晨都要从就读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赶回院内。在她心里,福利院是永远的家。这里有疼爱她的叔叔阿姨,也有她疼爱的弟弟妹妹,虽然看不见,但是内心光明,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

学有所教。晓晨是安徽蚌埠福利院培养出的第四个本科生。多年来,该院不断融合康复和特教资源,建立“早教—启智教育—学校教育—技能教育”为一体的特教模式,走出了一条“用个性塑造孩子、用技能培养孩子、用榜样引领孩子、用情感温暖孩子”的特教之路。抓住0-3岁早期大脑发育最佳时期,把社会成功的早教经验与院内残疾儿童有机结合,创新开展“残障婴幼儿早期教育”项目,14名参与早教残疾儿童各项指标均显著好转。在全省首创“天线宝宝”网络教学模式,让院内6名不能随班就读的肢残、低智儿童通过“院内网络教学+学校送教上门”方式实施同步教育。从第一位本科生——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吴冬开始捷报频传,先后有4人考上本科、3人考上专科,16人考取中专。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设书法班、绘画班、十字绣、手工制作班,培养孩子们养身的技能,使11名孩子走上工作岗位,真正自食其力。

困有所助。在蚌埠市延安路第二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高出一头的小涛格外引人注目,10岁的他刚刚入学,比同学们大了好几岁。因为家境贫寒,小涛和弟弟小虎一直没有走进校门。随着父亲因病去世,智障母亲走失,兄弟俩成为事实孤儿,被送入福利院抚养生活。这是该院首次将农村困境儿童纳入服务保障范围。为了圆小涛的入学梦,福利院多方走访,寻求支持。终于在市教育局的帮助下,进入市延安路第二小学随班就读,开始了全新的校园生活。首例困境儿童的成功“脱困”标志着蚌埠福利事业发展站在了全新的历史起点上。2017年,蚌埠福利院将不具备康教条件的县级儿童福利中心内3名孤弃儿童集中到市级供养;2018年接收“事实孤儿”“父母判刑收监”等困境儿童5名。

早教游泳抚触

创有所为。困境儿童“脱困”,是该院服务品牌“小姨工作室”取得的实效之一。2017年,院内青年专技人员自创“小姨工作室”。在院内,将家庭式抚养理念植入到孤弃儿童养育上,通过“亲、抚、授、带、动”等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受到民政部、省民政厅等领导的高度肯定。在院外,工作室的成员们利用自己技术专长走进困境残疾儿童家庭,建立帮扶关系,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2018年,“小姨工作室”成功当选“蚌埠榜样”年度蚌埠新闻人物,蚌埠福利院也因此成为安徽省民政系统唯一一家学雷锋示范点。

幼有所护。发挥“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品牌价值,与县区民政局、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等部门密切协同,合力助推未成年人保护。蚌埠市怀远县淝河乡兄妹俩乐乐和月月出生后便没见过母亲,父亲也不闻不问,只能从小与爷爷一起生活,生活环境极差。怀远县用足了相关保护、扶助政策,效果不佳。2018年春节,蚌埠福利院发挥“市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作用,协同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怀远县民政局,及时提请司法保护程序。2018年5月28日,经怀远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依法撤销其父母的监护人资格,指定怀远县民政局作为兄妹俩的监护人,有效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展现了儿童福利机构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责任担当。

迈入新时代,安徽蚌埠将探索项目化运作方式,利用“关爱孤弃儿童慈善晚宴”金字招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儿童福利事业新篇章!

猜你喜欢
蚌埠残疾儿童特教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