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2018年高考,全国卷的语病题一改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用语段阅读的方式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语境,积极响应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的建议。这种新题型不仅具备综合多点考查的价值,而且存在多变发展的可能。这里笔者针对高考真题进行分析,展示部分变化示例,并提出积极应考的建议。
在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语病题被融入一则400字左右的阅读材料中,与成语辨析题和语句衔接题一同考查。整体把握2018年的高考真题,探究命题规律,对今年的复习教学意义重大。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原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船经历了任务”,明显存在动宾搭配不当的问题。同时,考生稍加留心也可发现,“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这一并列短语的内部结构并不相同,即便他们不了解“多个”做定语时位置究竟该在哪里,至少也能看出其位置前后矛盾。观察选项,A项没有修改并列短语的错误,试图修改动宾搭配的错误,却改出了“经历……航次”的错误搭配。“航次”一词对考生来说较为陌生,但根据字面意义可以推测该词指的是“出航的次数或次序”,而语段不涉及“次序”之意,所以应该理解为“次数”,这样与“经历”搭配依然不合适。C项亦同前项,后半句“完成……任务”搭配恰当,但前一句依然是搭配不当。D项,用“执行”与“航次”搭配也不合适。只有B项成功修改了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的问题,虽然存在相同定语“多个”的赘余之嫌,但相对而言已是最佳选项了。
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这里画横线句子只是半句话,主语是“戏曲的创新”,分析原句可以看出,“戏曲的创新……才能探索出……创新之路来”存在着明显的搭配不当,而“眼花缭乱”一词很少单独做定语,需要与“令人” “教人”等构成兼语词组,因此原句还存在着成分残缺的问题。只有B项准确地修改了这两处语病。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相对完整,较2018年全国卷另外两套的病句要短一些。通读全句即可发现,句子存在“通过……的参照”和“以……作为参照”句式杂糅的问题,“获得方向”还存在动宾搭配不当的问题。四个选项中,A项和D项没有修改句式杂糅的问题,C项用“辨析”搭配“方向”也不合适,只有B项修改得最恰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种新题型有如下特点:①语段中的病句存在两处语病;②不恰当的选项有的修改了一处语病,有的修改了两处却有一处修改错误;③《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只考查两种,即画横线病句的错误类型是哪两种,选项中的病句也只会在这两种类型中出错。2018年全国卷语病题和《考试说明》中例题涉及的病句类型统计如下表:
病句类型2018年全国卷考查次数《考试说明》中出现次数语序不当12搭配不当34成分残缺或赘余12结构混乱11表意不明00不合逻辑00
通过以上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新形式的语病题在错误类型上大有丰富的空间,在设题角度上还能变化。笔者认为,2019年高考中,语病题可能会出现以下新变化。
表意不明通常是因为指代不明、对象不明,语句中有多义词、多音字等造成的,在语境缺失的情况下容易形成歧义句。现在语病题用语段的方式来呈现,出现歧义的可能性变小,但指代不明、对象不明等问题依然可能存在。
例1 我是生物学的忠实粉丝。自1997年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先后读过150余本生物学著作,领教过生物学思想家的大小观点、各色表述,不计其数。其中一句格言最令我折服:“事实比想象更离奇。”长考这句话后是惊叹和气馁,惊叹大千世界的奇特,气馁我们想象力的孱弱。如果不是看见,我们能够想到海底会有海星这样奢华的生命造型吗?自青霉素问世以后的70余年间,抗菌素花样翻新,多如牛毛,但细菌安然无恙。何故?它一天平均繁殖30代。靠着这种速率和与它成正比的变异,它保有着极大的多样性。此理同样可以解释海星。大自然中一把把严酷的选择剪刀与基因特有的变异之间的伟大互动,将多样性推向极致,超乎我们的想象当不在话下。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它一天平均繁殖30代。靠着这种速率和与它成正比的变异,细菌保有着极大的多样性。
B.它平均一天繁殖30代。靠着这种速率和与它成正比的变异,它保有着极大的多样性。
C.它平均一天繁殖30代。靠着这种速率和与它成正比的变异,细菌保有着极大的多样性。
D.它一天平均繁殖30代。靠着这种与它成正比的变异速率,它保有着极大的多样性。
分析画线句,多个代词“它”造成指代不明,第一个“它”代指细菌,第二个“它”代指“这种速率”,第三个“它”事实上代指细菌,但紧承第二个代指“速率”的“它”出现,本来就是近指代词,很容易引起代指“速率”的误会。同时,还存在“一天平均繁殖30代”语序不当的明显错误。A项没有修改语序不当,B项没有修改指代不明,D项修改了原意,将“靠着速率和变异”的动宾结构简化为“靠着速率”,并未修改原来的两处错误。只有C项,修改得最为恰当。
语病中的“不合逻辑”往往表现为因为表达不够周密而产生形式上的错误,或是对客观事物认识不清而产生内容上的问题,常考点一般包括概念混乱造成的并列不当,两面与一面对应导致的照应不周,主动与被动错位导致的主客颠倒,多重否定造成的否定失当,强加因果、不合事理等。“不合逻辑”的判断重形式,也重内容,融入语段中与其他语病一同考查,能够提高试题难度。
例2 欧洲的语法研究起步较早,16世纪时传统的拉丁语法已经相当成熟。相比之下,中国虽有《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汉语言研究的专著,但较侧重于语义与音韵,对汉语词法与句法的系统性研究较少。进入19世纪,随着欧洲汉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教士和专业学者投身于汉语的语法研究中。雷慕莎的《汉文启蒙》在词类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句法规则,并指出汉语的语法不能用西方传统的拉丁语法去生搬硬套。马士曼的《中国言法》在汉语语法本体研究上,由八大词类入手着重讨论词法,对句法的讨论较为简单,甚至有时句法与词法的界限并不清晰,将许多构词法放入了句法部分。整体看来,16世纪至19世纪西方人所构筑的汉语语法体系自始至终都有着“拉丁化”的烙印。不过,随着认识的加深,使他们也敏锐地认识到了中西语言差异。汉语中的虚词、语序、语法等问题也逐渐进入研究视野中。汉语语法的研究开始从“削足适履”式的套用慢慢走向“求同存异”式的共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过,认识的加深使他们也敏锐地认识到了中西语言差异。汉语中的虚词、语序、语法等问题也逐渐进入研究视野中。
B.不过,随着认识的加深,他们也敏锐地认识到了中西语言差异。汉语中的虚词、语序等问题也逐渐进入研究视野中。
C.不过,随着认识的加深,使他们也敏锐地认识到了中西语言差异。汉语中的虚词、语序等语法问题也逐渐进入研究视野中。
D.不过,认识的加深使他们也敏锐地认识到了中西语言差异。汉语中的虚词、语法等问题也逐渐进入研究视野中。
分析原句,“随着”和“使”同时使用导致淹没主语,全句缺少主语;并列结构“虚词、语序、语法等问题”存在逻辑问题,依据语境可以得知,语段讨论的问题均属于语法研究的领域,画线句中提及的“虚词”和“语序”应属于“语法”研究的一部分,三者并列不当。观察选项,A项删去了“随着”,修正了成分残缺的问题,但没有注意并列不当的问题。C项将“语法”挪至“等”后,修改了并列不当的问题,但没有注意成分残缺的错误。D项删去了“随着”解决了主语残缺的问题,但后一句删去“语序”并不能改正并列不当的逻辑问题。只有B项,恰当地修改了原有错误,故为正确答案。
因为画线句不大可能太长,所以不太可能出现三个以上的语病类型。但选项可能会跳出原句病句类型的限制,出现第三种类型。比如例1的D项,可以是:
D.它平均一天繁殖30代。靠着这种速度和它成正比的变异,细菌保有着极大的多样性。
这样,D项虽然改正了原句的两处错误,却出现了另外的错误类型——成分残缺,缺少介词“与”。
又如例2的D项,也可以更改为:
D.不过,随着认识的加深,他们也敏锐地认识到了中西语言差异,把汉语中的虚词、语序等语法问题也逐渐进入研究视野中。
该选项删去了“使”,“语法”往后挪了,修改了成分残缺和并列不当的错误,但在后一句前加“把”字,表主动的“把”字接在“语法问题”后,并不能与“进入”搭配,产生了搭配不当的问题。
这种命题思路是将“辨析并修改病句”与“语言表达连贯”两个考点有机结合起来。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准确修改了原句错误,且不存在其他语病。这时就需要对语句衔接是否连贯进行判断。
例3 在上海儿童博物馆陈列着一件特殊展品,宛若一口大锅置于金属支架之上,黑乎乎灼烧的外表透着些许金属的光泽,小的撞击凹痕清晰可见。虽然其貌不扬,但它是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它就是曾遨游过太空的中国第一代返回式卫星回收舱。
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在太空遨游3天后,返回舱在贵州六枝成功着陆,这标志着中国成为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第三个国家,此时距离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仅仅时隔5年。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此时距离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仅仅时隔5年。
B.这标志着中国成为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第三个国家,距离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仅仅时隔5年。
C.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距离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时隔5年。
D.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距离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仅仅时隔5年。
原句存在语序不当和成分赘余两种错误。分析句意,数量词“第三个”修饰的不是“国家”,而是“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应放在“掌握”之前,同时“此时”和“时隔”语义重复。A项仅修改了语序不当,B项仅修改了成分赘余,C项和D项两处错误均修改正确,不存在语病,但是C项多此一举删去了“仅仅”。综合分析原文语境,显然有意突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此处保留“仅仅”,可起到强化效果。故本题对画线句子修改最恰当的是D项。
距离2019年高考越来越近,在这个阶段的复习备考中,提质增效很重要。在上述例题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应对语病题时做到以下三点。
从答题的实际状况看,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容易被画线部分吸引目光,从而只关注画线句。但是,画线的也许只有半句话,如果不能整体把握句意,就有可能判断错误。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卷的病句都不是完整的句子。比如全国卷Ⅱ,如果目光局限在画线处,便不能发现“探索……之路”的动作是由“创新”发出的,也就找不出语义上存在的问题。
面对一个存在多处语病的辨析对象,要能够清醒地判断哪处错误是最关键的,这样的问题必须改正。如全国卷Ⅰ中的“经历”和“任务”的动宾搭配,这是必须正确修改的部分。其他选项如果没有改对这一处,即便瑕疵处修改得很完美也不能选。至于类似“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细微问题,可在与其他待选项比较后进行取舍。今后如果真的将语病题和连贯题融合为一小题考查,这种答题思路就更加实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