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林静 王 莹 田佳慧 刘可春 王 慧 楚 杰*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2.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
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属于芽孢杆菌属,为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菌,可以分泌多种抗菌素、抗菌肽和抗菌蛋白等多种抗菌物质[1],并且这些抗菌物质的抑菌范围非常广[2],对多种致病病原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繁殖速度很快,可以产生稳定芽孢[3],可以产生极大的抗性[4],抵抗恶劣的生存环境[5]。因此,芽孢杆菌在各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具有优势。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鲜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场饲养的各种动物,产生的粪便中存在着各种致病菌,不仅使畜禽患病,而且污染环境。疫病主要由致病菌造成,抑制致病菌已成为从源头治理畜禽患病的重要举措。化学杀菌剂对畜禽本身危害颇大,不宜长期使用,排入下水道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进而威胁人类健康,而芽孢杆菌具有广谱抗菌、高效、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易降解等特点,可以实现废弃物(粪便)无害化和资源化,有利于卫生防疫。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丹尼鱼,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6],这使得斑马鱼成为一种可以模拟人体的绝佳模式生物,可以用于多数的人体药物实验,目前已经成为遗传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7-8],斑马鱼胚胎透明,便于观察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此外,其具有发育快、易于实验室饲养、繁殖量大、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点,在不喂食情况下96 h 死亡率不超过5%,以排除自然死亡的干扰,实验更具真实性,故适合用于96 h 净水实验[9]。
前期试验得出,短小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猪大肠杆菌、鸡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其活性成分结构分析发现,该短小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属于脂醇类小分子化合物,目前,关于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的急性毒性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斑马鱼的诸多优点,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进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10]。通过观察其存活情况、行为学特征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指标的测定,研究该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的急性毒性,为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乙酸乙酯分析纯;LB肉汤培养基,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丙二醛试剂盒、乙酰胆碱酯酶试剂盒、超微量Na+K+-ATP酶试剂盒,南京建成有限公司;斑马鱼实验用水,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药物筛选平台提供。
全波长酶标仪,美国DYNEX Spectra MR(用于测定吸光度);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氮吹仪,上海精密仪器仪表公司;压力蒸汽灭菌筒GB 150.1-4-2011 型,上海东亚压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振荡培养箱ZQZY-AFB 型,上海知楚仪器有限公司;低速大容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数显恒温水浴锅。
短小芽孢杆菌(由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引进)。
本研究中选用斑马鱼为AB 野生品系(由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药物筛选平台提供),体态正常,行为活跃,平均每条体重0.8~1.0 g,雌雄随机。采用净水实验法[11],试验前将试验用鱼先在实验室环境下饲养7 d,每日正常饲喂饲料,更换新鲜鱼水,并及时清除粪便和食物残渣。试验前24 h停止喂食,以96 h为一个周期,观察周期内鱼的行为变化。试验期间及时去除死亡鱼体,防止腐烂污染水体。
短小芽孢杆菌发酵液,离心取上清液,旋蒸浓缩10 倍,根据实验室之前萃取试验条件,选择乙酸乙酯与发酵浓缩液按1∶1 萃取,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旋蒸浓缩至2~3 ml,使用氮吹仪将残留乙酸乙酯吹干,过硅胶柱,用不同梯度有机溶剂洗脱,含活性成分部分洗脱液浓缩,干燥,最后用无菌水稀释50倍制成母液,4 ℃备用。
根据预试验结果,斑马鱼对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的耐受浓度为6 mg/l,因此试验设计8 个梯度(0.3、0.6、0.9、1.5、3.0、6.0 mg/l)和空白对照,每浓度组放入8尾鱼,设三个平行[12],每组添加的鱼水和药剂总量为800 ml。
暴露处理96 h后,将斑马鱼活体解剖,取头部(去除心脏)、躯干组织,在冰浴条件下按1∶9(鱼体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体积)的比例加入预冷的生理盐水,在匀浆器中匀浆,制备成10%匀浆液。匀浆液在4 ℃、15 000 r/min条件下离心20 min,上清液采用南京建成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Na+K+-ATP酶的活性。
本试验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0 进行统计学显著性分析,采用单因素t 检验,认为当P<0.05 时,具有显著性。
试验观察,将斑马鱼放入含6 mg/l代谢物的鱼水中时,立即出现呼吸急促,鱼鳍张开并充血,且游速加快并上浮,1 h 内开始出现斑马鱼死亡,7 h 后斑马鱼全部死亡;经解剖观察,肝脏损伤严重,肠道积存黄色液体。浓度组1.5 mg/l和3 mg/l亦出现鱼的死亡,12~24 h是斑马鱼死亡的集中时间段,不同时间条件下,各浓度组斑马鱼的死亡率(死亡率=死亡试验鱼数/试验鱼总数×100%)见表1。在1.5 mg/l浓度下存活的斑马鱼经过死亡高峰期,适应环境后无异样发生,解剖得部分斑马鱼出现肝脏缺失、心包水肿等现象。在低浓度0.3、0.6 mg/l 和0.9 mg/l 下没有斑马鱼死亡。总之,代谢物中毒现象表现为呼吸急促,鳃外翻充血,并上下反复窜游,也有浮头现象出现。以上现象均说明,代谢物浓度越高,对机体损伤越大,机体应激反应越激烈。
表1 不同试验时间斑马鱼死亡情况(%)
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96 h 的LC50值以及95%的置信限由统计软件SPSS 20计算而得。计算得代谢物半致死浓度LC50为1.606 mg/l,95%置信区间为1.207~2.199 mg/l(见表2),参照国家环保局制订的《生物技术监测规范(水环境部分)》中对毒物的分类(见表3),代谢物对斑马鱼的毒性属于中毒[13]。对照组中斑马鱼的死亡率为0。
表2 短小芽孢杆菌代谢物对斑马鱼96 h的半致死浓度
表3 毒物对鱼类的毒性标准
2.3.1 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躯干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利用硫代苯巴比妥法(TBA 法)测得各浓度组代谢物中躯干MDA含量如图1所示。与对照组相比,短小芽孢杆菌代谢物浓度在低于0.9 mg/l 的情况下,对MDA 的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当短小芽孢杆菌代谢物浓度达到1.5 mg/l浓度以上时,MDA的含量显著性增加。
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生物机体在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会通过酶或非酶系统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生物膜产生丙二醛等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含量间接反映了机体受到损伤的程度。它的产生会加剧膜的损伤,因此可通过检测MDA 的含量来了解膜脂过氧化的程度[14]。图1 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代谢物浓度达到1.5 mg/l 时,机体内MDA 积累量出现显著性增加。当代谢物浓度在0.3、0.6、0.9 mg/l 时,均未对MDA 的含量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得出短小芽孢杆菌代谢物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图1 斑马鱼96 h躯干MDA含量的影响
2.3.2 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躯干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的影响
利用SOD 试剂盒(WST-1 法)测各浓度组躯干总SOD酶活力如图2。
图2 斑马鱼96 h躯干SOD酶活力的影响
机体在外界环境变化时会产生应激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5],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是一类敏感的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它可催化超氧阴离子与氮离子反应生成过氧化氨,从而解除活性氧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当环境胁迫达到一定程度时生物体内SOD活性通常会降低,从而导致活性氧产生细胞毒性,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引起炎症,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可能促使机体衰老;由图2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代谢物浓度(0.3、0.6、0.9 mg/l)的增加,SOD的酶活力呈增加趋势(P>0.05),可以清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当代谢物浓度达到1.5 mg/l以上时,与对照组相比,SOD的酶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 或P<0.01),机体修复能力下降。因此,当代谢物浓度达到一定时,造成机体损伤,从而产生鱼体死亡。
2.3.3 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头部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活力的影响
利用乙酰胆碱酯酶试剂盒测试各浓度组头部AchE酶活力如图3所示。
图3 斑马鱼96 h头部AchE酶活力的影响
由图3 可知,代谢物在低浓度时,AchE 酶活力呈增加趋势(P>0.05),但随着代谢物浓度的升高,AchE 酶 活 力 显 著 或 极 显 著 降 低(P<0.05 或P<0.01)。乙酰胆碱酯酶可参与神经调节、肌肉运动、大脑思维记忆等功能[16],测试斑马鱼头部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可以评价该代谢物的神经毒性。图3 表明随着药剂浓度增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能力随之增加,机体受损程度随浓度加大而加重。这干扰了斑马鱼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从而表现出试验中的S 型扭曲游动,游速加快,并出现撞壁现象等神经中毒现象。由于肝脏是合成AchE 的唯一器官,这与解剖中看到的肝脏受损严重是一致的。
利用Na+K+-ATPase 试剂盒测试各浓度组头部Na+K+-ATPase酶活力见图4。
图4 结果显示,0.3、0.6、0.9 mg/l 的代谢物浓度对Na+K+-ATPase 的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代谢物浓度增加(1.5、3、6 mg/l),Na+K+-ATPase 的酶活力极显著增加(P<0.01)。Na+K+-ATPase 是存在于组织细胞及细胞器的膜上的一种蛋白,在物质运送、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鱼类的氯细胞主要分布于腮丝上皮内,氯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而膜上有丰富的Na+K+-ATPase,这是细胞内外离子转运的结构。代谢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对机体产生生理毒性(如图1),使SOD 的酶活力降低(如图2),从而造成氧化损伤,导致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如图3),生物膜损伤会导致细胞渗透压的紊乱,因此Na+K+-ATPase 酶活力增加来维持细胞的内环境稳态(如图4)。
图4 斑马鱼96 h头部Na+K+-ATPase酶活力的影响
根据本试验结果,斑马鱼在短小芽孢杆菌抗菌代谢物浓度为0、0.3、0.6、0.9、1.5、3、6 mg/l 条件下,96 h 死亡率依次为0%、0%、0%、0%、62.5%、87.5%、100%。从表1 可以看出,在96 h 内,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抗菌代谢物对机体并没有造成损伤,这与抗菌代谢物在环境中对致病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间接的净化鱼体肠道健康,增加鱼体抵抗力,维持正常代谢与生命活动。这从图2、图3 的结果中可以看到。但随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抗菌代谢物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开始明显,并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浓度效应关系,这是因为代谢物浓度过高,不但对致病菌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对一般环境及鱼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从而破坏了肠道整体菌群失衡,造成抵抗力下降,机体内各种生物酶活力受代谢物影响,MDA 含量、Na+K+-ATP 酶活力上升,SOD、乙酰胆碱酯酶活力下降,说明机体应激反应以自我保护的能力下降,不足以维持自身正常稳态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神经系统、脑组织、肌肉组织等许多器官功能发生改变,甚至受损,从而影响改变了斑马鱼的行为变化,导致鱼呼吸急促、运动机能减弱,最终导致窒息死亡[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