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在思想政治课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知识为例,谈谈如何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即启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分析、判断、甄选、归纳、推理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该能力要求考生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必须做到针对不同的问题要用对应的知识来说明,若审题不准,就会出现答非所问或切不中要害。第二,要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将日常所学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准确的表述出来,也就是要具备牢固的知识基础。
下面以2018年两道高考题为例进行分析:
【例 1】(2018 •江苏卷 • 20)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答案】C
【解题思路】该题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是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如果考生仅立足于获得好评可能会误选A。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属于社会实践,是立足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发展,是社会实践推动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答案颠倒了材料的意思。材料也未涉及传统文化的繁荣,D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C。这是在审题方面需要我们注意的,时刻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材料表达的主旨意思。
【例 2】(2018 •天津卷 •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
【答案】①德化瓷具有独特性和民族性,富有中华文华的内涵。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德化瓷适应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文化需求)。③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解题思路】该题在审题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设问方面的范围较大,围绕的是《文化生活》知识,没有确定哪一个单元或者框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去遴选。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够抓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这一句就能够联想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民族性。根据“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这一句联想到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推陈出新,能推断出传统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新。根据“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联想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创新应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到此,该题的答题范围及具体答案也就明晰了。
笔者认为该题对我们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1.抓准切入点,引领学生,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培养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从时间角度来看,侧重从纵向发展角度谈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要求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从空间角度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文化有差异,这是侧重从横向跨度谈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求同存异。但时间纵向与空间横向二者又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纵向发展中,存在着与其他民族文化之间的横向交流,而在横向交流中各种文化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纵横交错,不断发展。
2.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在讲新课的过程中我们更多注重的是点的突破,而在深入复习过程中更要注重知识面的覆盖。
在复习过程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防止仅记忆片段知识出现零散的现象。
在高考教学中,除了要求考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学科知识外,还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来回答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关心政治,关注时事。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将重要文件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进行分析,增强课堂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在十九大报告中有一些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提法在复习中应该引入进行分析: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体现出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必须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大力进行文化创新,方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体现出若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优秀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又体现出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前后相继,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
【例3】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 )
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和光大优秀民族传统
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才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题思路】该题就是以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观点作为题干,考查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分析过这样的时事材料,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分析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理解其真正内涵,答案就不难选出了。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关注重要政策的意识,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课堂变的鲜活,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材料的能力才会增强。
考试大纲不仅要求考生能够调动和运用学科教材知识及重大时事方面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而且要能够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累形成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如记忆、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知识库越丰富,储存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准确答题。
【例4】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 )
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B.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
【答案】B
【解题思路】解答这道题,需要考生能够从自己的知识库中调动相关知识或具备一定的理解技能,准确知道这句话的含义。这需要学生对这句话的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费孝通老先生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这句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们不仅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和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大同美究其本质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达到的一种平衡。如果考生日常曾阅读过这样的名言,就会从整体上理解了这句话,从而不难得出坚持个体美与追求大同美之间并不矛盾,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
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问题,提高能力。
在本单元的复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意义。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如以“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为议题,让学生阐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为主题,谈谈你的看法和观点”“为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请你设计两个主题活动,并说出其文化依据”。这样的问题既与所学的知识有关,又不拘泥于教材,有较好的时代性和思辨性,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总之,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当做到对照考纲理清考点,对照教材梳理体系,研究考试说明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懂得日常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各种能力方能不断提高,解答试题才会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