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海燕
【摘要】“我来教生字”“我来选作业”“我来出题目”“我的复习我做主”……让学生参与语文学习过程,自主学语文,才能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方法的习得远比知识的获取重要得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人师者都熟知这句话,而真正在课堂上实施的却甚少。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自主进行到底,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实发生。
【关键词】因材施教;自主学习;语文能力
我国教育改革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自主学习理念。当前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学习方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反复讲述,学生被动接受,试图通过师讲生听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事实上这是无法实现的。
针对这种现状,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语文学习的特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学语文,才能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获得语文学习的能力。语文学科的特点不同于理科,更需要放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得法。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尝试着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进行研究。
一、将自主进行到底之“我来教生字”
苏教版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后面都安排有生字,低年级识字是重点,老师在新授课时会教授生字,进入中年级后,老师会相应地减少教授生字的时间,有时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学。
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自学能力有限,仅让学生自学,效果也不尽理想。我给学生进行异质编组,在小组学习中,采用“自学—对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模式展开生字识记,效果比较显著。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课后有十个生字,在进行了小组交流后,每组推选出小老师,代表小组上台展示——
A生教“尘”字:灰尘是很小的土,先写小,再写土……
B生来补充:“尘”就是小土,小得连“小”字下面的钩钩都看不见了,大家千万不要写错。
C生教“材”字:“材”是形声字,古代的很多材料都是用木头做的,所以左边是个“木”,这是表意的,右边的“才”是表这个字的读音,大家记住了吗?C同学的解读,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学生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记字方法,比如,“徒”是师徒两人一起走;“煮”是忍者在受火的煎熬;“扯”字组词“拉扯”,要用到手,两个人拉拉扯扯,被人劝开了,就停止了,所以右边就是“止”……可能有人会质疑这样识字的科学性,但我们不是语言文字学的专家,在识字的过程中,只要能达到记字的目的,编点故事,编顺口溜,哪怕是违背了当初造字者的初衷,又何妨?这一过程,学生自主识字兴趣浓了,互教互学的能力强了,默写正确率也高了。用他们的方法,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将自主进行到底之“我来选作业”
在班级授课制的模式之下,由教师统一设定语文作业,在作业门类和作业内容上都有规定,这样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这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相违背的。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在一定范围内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作业的机会,要让小学生有“我的作业我来选”的主人翁意识。可以赋予学生们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可以提供不同的作业。比如,根据知识点设计的作业,以再现知识为考查点,可以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选择;根据文本知识点进行的拓展性作业,对知识点不加以限制,让学生根据知识内容和自己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自由选择某个知识点来作答,可以是针对班里的中上能力学生来提供,还可以根据质疑点设计的作业。然后,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萌生的新想法、新见解乃至质疑点以作业形式陈述出来,和教师共同探讨,做成PPT 的形式。这种作业的难度较大,但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一次观影过后,我提供了作业选择,一是写观后感,二是做影评PPT,班里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后者。接下来几天,利用中午阅读时间,由那些做好PPT的学生,轮流上讲台,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解,让作业不仅仅止步于一篇观后感。
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就有了主动完成任务的意识,以至于他们能精彩地、像做报告一般地完成一次次的讲解。我们要坚定地以学生为出发点来思考问题,将自主教育进行到底,哪怕是布置作业这一项向来看似教师的事儿。
三、将自主进行到底之“我来出题目”
三年级的学生会自主制卷,四年级的学生会自编导学案……我不得不相信,学生的潜能无限,这样的前提是教师肯放手。
我多次尝试让学生自主出题,有看拼音写词语、成语、歇后语专项练习,也有就一个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每次学生都高质量完成。出题的过程,比起做题来说,更是一个细致的思考过程。比如在进行单元测试之前,我让学生自编一份试题,择其单元重点,可以是填空、选择、问答,形式不限。学生上交的题目类型非常丰富,还有不少是能够兼顾到整个单元的内容的。而后,就这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一次班级测试,练习的正确率较往常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汉字默写、成语和课文填空,全班有30人以上是全对的,出错率明显降低,可见,自主出题的复习效果是明显的。
自主出题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复习的过程,因为学生大多习惯于老师出题,自己答题,当学生的身份从做题者变为了出题者,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显然,出题的任务要比做题有意思,有了主观能动性,再去思考如何出题,就有了积极思考。出怎样的题目可以考倒同学?每篇课文里可以选择几个知识点作为考题?在这样的揣摩中,不知不觉温习了旧知。当然,这样的出题不仅仅是为了出题,上面必须写好出题人:×××,做题人:×××,因为还要进行生生交换做题,再是交换批改和订正。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会学得更主动,且对知识的巩固更加牢固。
四、将自主进行到底之“我的复习我做主”
说到期末,很多師生都在题海战中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在班级实施了自主复习后,学生的复习状态变了。没有雪花片般的复习卷,没有喋喋不休的讲评,没有机械的抄写默写……用复习本整理出本册书中的重难点,是我班期末语文复习的常态。
三年级下半学期,我让学生自主复习,带着他们画知识树、自主出题等。在四年级第一个学期末,我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充分体验“我的复习我做主”。我给学生规定了复习的内容:书中的成语、精彩句子要求大家用列表的形式去整理,然后进行交流点评。在展示点评过程中,孩子们既学会了自主复习的方法,又分享了学习的收获,让这个原本枯燥乏味的复习阶段,变得有趣而意义非同一般。交流完了复习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自主出题,择其要点进行出题。有出题人,自然还要有答题人。第二天的复习课,结对的同学交换自己出的习题,答题并交换批改。
原本由老师带领着逐课复习,一张张试卷分析的复习场景,被学生的自主整理复习、自主点评、自主出题、生生互批互改替代。孩子们学得主动了,学得快乐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巩固了知识,还习得了方法。
传统的背诵复习,无非是自背后背给组长听,老师再抽个别学生过关。如果本册背诵篇目较多,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背诵时间难以保证,另外,往往组长和老师也顾及不到那么多人,还会有不少蒙混过关者。为此,我让学生整理书中要求背诵的课文目录制成表,以生生结对互背的形式开展背诵复习。然后生生互评,把背诵成绩写在整理好的目录上。其中错误0—2处得优,错误3—6处得良,以此评分,错10处及以上,要求重背。规定完成的时间为两天。原本由组长或老师负责的监督任务落到了每个人的身上,班级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背诵复习,老师可通过关注学生的互评表来监控学生的复习进程。
复习本是个体化行为,但是因为结对,把这种个人的学习进行了合作化,让每一个个体找到共同复习的伙伴,这样的复习是主动有效的。
教学教学,乃教会学生学习之意。方法的习得远比知识的获取重要得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人师者都熟知这句话,而真正在课堂上实施的却甚少。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自主进行到底,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