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优化思考

2019-07-03 02:31董海霞
教育界·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道德与法治优化

董海霞

【摘要】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偏重学生考试成绩分数,甚至不惜以加大学生课后作业量来换取科目成绩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减负教育”的呼声愈加高涨,过去以“量变带动质变”的作业布置模式显然无法适应当前需要。对此,教师应当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究,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来提高学生學习效率,进而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高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作业量大、“题海战术”、作业形式单一等问题,造成学生无暇应对,学习效率低下,兴趣不高。科学地进行作业设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布置的现状来看,优化作业设计势在必行。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基础等,制定科学的作业布置策略,从而达到作业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同时,也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体优化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点,并非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点抄写与背诵,而是注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书籍、资料等的收集、整理、阅读和欣赏,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内化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修养。为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除了要布置理论性作业以外,也要布置实践性作业,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设计理论性的作业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教师进行教材讲解时通常会涉及一些对内容的来源和出处进行追根溯源。对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知识阅读与整理类的作业,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阅读量与熟练度。例如,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诗歌等,以不断加深其对该课内容的印象与理解程度。笔者在教学“如何孝敬父母”一课时,布置的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通过学生孜孜不倦地搜集和整理,最终收集到了像“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卧冰求鲤”等充满人生哲理的故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加深了对“孝顺父母”教学主题的理解,一举两得。

2.设计实践性的作业

经过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与讲解,学生的大脑中会形成一个自我认知基础和理论分析体系,并初步形成一定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和精神。这时,教师就需要设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将学生的理论认知转化成为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例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区敬老院,让学生和老人家聊天、游戏、玩耍等,同时帮助老人家打扫卫生,给敬老院的老人带去朝气、关爱与温暖。同时,教师也可以适时地组织一些春游、秋游等活动,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景区等去游玩,在游玩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和他人是否有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的行为。一旦发现此类现象,教师则可现身说法,当场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并培养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此类实践活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自然而然会受到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到注重自我言行,不做违背道德与法治的事情。

二、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与小学其他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把握好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原则,布置的作业时应尽量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特征。

1.预习作业布置体现知识性

教师在新课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来培养学生阅读、收集、归纳和总结等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布置预习作业十分关键,但有不少教师忽略这点,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针对此,教师应当注重预习作业的布置与优化设计,在预习作业设置中体现趣味性原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新课教学难度,使教学课堂更加高效。例如,在进行《开开心心上学去》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与同桌、上下桌的同学交流自己上小学以来遇到的新鲜、有趣的事情,并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作业上交给老师。教师在点评学生作业时,要根据学生所述的故事给予合理的点评,让学生的表现欲得以满足,从而更加自然流畅地进行新课的教学。

2.课后作业布置体现趣味性

缺少趣味性的模式化的作业,不仅占用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使学生疲于应对,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外作业设计的原则,除了要体现知识性以外,还要体现趣味性,并且通过作业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外作业设计时,要把握趣味性的原则,从学生主体需求出发,结合其实际学情、学习能力和智力等因素,设计具有层次性、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另外,教师在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趣味的课外作业过程中,也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趣味性的作业设计落实到学生实际生活中去,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够解除疑惑,生成新知,又能获得自我发展与自我提升的喜悦感。例如,在进行《早睡早起》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个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行选择。作业内容可以为:与同桌一起制作作息表;与父母一道制定周末运动计划;收集三条健康小知识……此类富有趣味性、实践性的个性化作业形式,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文本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总而言之,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遵循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能够进一步发挥作业的真正作用,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价值与魅力。

三、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

新课程理念提出,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同时“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与重要目标。基于此,作者认为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从而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得以贯彻落实。

1.设计自主学习作业

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对作业的需求不同,完成作业的质量也不同。为此,教师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与独立完成。学生在完成与其实际能力相匹配的作业的过程中,会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形成独立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为其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2.设计合作的作业

在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中,会逐步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为凝聚差异性,尽可能地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与提高,教师应适当地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作业,通过小组合作来凝聚差异性,消除因差异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合作作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出现无效合作的现象。

四、创新性和多样化相结合

在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之下,要求培养创新性的时代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针对国家的教育目标,各大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正在逐渐加强,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

1.综合设计作业法

道德与法治作业一直都是单独的存在于学科体系之中,布置作业也是形式单一,多以背诵为主,所以学生一直对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程感到枯燥无味。在这一固有模式的束缚下,学生的知识面十分狭隘,缺乏实践动手的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将道德与法治这单一型课程的作业整合到其他学科的作业中,加强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只有将学科之间的信息加以联系,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构建详细的知识框架。

2.创新多样的作业模式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比较枯燥,作业形式单一,所以学生缺乏对本门学科的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将作业的形式进行扩展,使其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预习课和扩展课外知识布置的作业,教师可以布置观看阅读型作业,既包括阅读教材,也包括阅读拓展性材料。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拓宽学生知识學习的维度。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针对学生特点布置合作探究型的作业。为了能充分挖掘社会现实,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也可以布置参与实践型作业。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除了需关注课堂教学改革以外,也要关注作业的价值观,并在作业设计时及时调整观念,不断优化作业形式,以新的作业观指导作业设计,从而全面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成效,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琛.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性教学探究[J].中华少年,2017(13).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道德与法治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