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国 英
(武汉市第九医院手术室 武汉 430000)
手术室温度通常保持在25℃左右,湿度为60%。全身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该麻醉方式可阻断机体正常的神经传导,降低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并可能影响患者各项生理功能。由于全子宫切除手术时间较长、需要大面积暴露腹部、会阴部,加之皮肤消毒液体的挥发以及患者受麻醉药物等影响,因此在手术期间,约有50%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降低。患者术中的低体温状态,可能造成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影响麻醉药物代谢及机体凝血功能,进而给患者术后复苏及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本文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探讨了围手术期保温措施对患者麻醉复苏的影响。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在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或其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2)术前体温正常。排除标准: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精神功能异常者。
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室温度均维持在24℃~25℃,湿度40%~60%。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术中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患者麻醉苏醒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保温护理,将提前准备好的、充气加热至38℃~45℃充气式加热毯盖在患者的非手术区;术中所用消毒剂、冲洗液体、输入液体,预先加热至37℃,从患者被送入手术室开始至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之前,每间隔10min测量体温1次,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6℃~37℃;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各项生命体征,将患者送至麻醉苏醒室,继续用保温毯维持患者体温直至送回病房。
(1)患者体温;(2)麻醉复苏指标:完全清醒时间、脑电双频指数(BIS)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围手术期寒战、躁动发生率。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及麻醉诱导开始时体温无差异,但从手术开始、术中及至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见表2。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脑电双频指数(BIS)恢复时间较短、寒战、躁动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1),见表3。
组别例数体重(kg)身高(cm)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次/分)对照组5063.5±6.2161.6±14.1115.4±10.985.7±8.675.1±6.9观察组5064.1±5.9160.9±15.5114.7±11.284.9±7.874.8±7.1t-0.49570.23620.31670.48720.2143P0.62120.81380.75210.62720.8308
组别例数进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开始手术开始术中30min术中90min手术结束时对照组5036.9±0.236.7±0.436.5±0.236.1±0.335.7±0.235.6±0.3观察组5036.9±0.336.8±0.236.9±0.136.8±0.136.8±0.336.8±0.2t0.0000-1.5811-12.649-15.652-21.5728-23.5339P1.00000.11710.00000.00000.00000.0000
组别例数BIS恢复时间(min)完全清醒时间(min)拔管时间(min)寒战、躁动率(%)对照组5020.9±2.168.8±5.628.9±2.7(14/50)28%观察组5015.3±1.445.6±3.920.7±1.9(6/50)12%t/χ215.689324.039217.56254.000P0.00000.00000.00000.0455
全身麻醉为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可使患者在较为舒适、安全的条件下接受手术治疗。用于全身麻醉所的药物可阻断患者的中枢神经传导,既可使患者意识及疼痛消失,还能使患者在麻醉持续期间处在低代谢水平[1]。此外,手术视野的暴露及静脉输注药物的温度偏低,使得患者在麻醉持续期间容易出现低体温[2]。研究表明,围手术期低体温不仅是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异常、心肌缺血及切口感染等重要因素,还可能影响患者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延长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充气加热毯、液体预热后输注等围手术期保温护理措施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体温可以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围手术期正常体温的维持可以有效预防术中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缩短术后拔管时间、提高麻醉苏醒质量[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