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明清 周红梅 周旭光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中山陈星海医院 中山 528415)
据相关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约有60%的慢阻肺患者可并发营养不良,这对患者呼吸肌肉、膈肌功能的正常运行均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患者通气功能以及自身免疫力下降,病情控制难度加大,且各种并发症风险也随之提升,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1]。本次择取40例患者开展自制匀浆膳鼻饲效果研究,现汇报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80例慢阻肺疾病加重患者,均行肺功能检测确诊为慢阻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6.2±3.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6±2.1)年。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5.8±3.2)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7±2.0)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行常规对症治疗以及机械通气治疗,基于此,对照组患者行全素鼻饲,观察组患者行自制匀浆膳鼻饲。首先通过公式对患者基础能量消耗进行计算,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其数据进行纠正调整。
对照组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瑞代鼻饲,一袋瑞代中包括蛋白质3.4g、脂肪3.2g、饱和脂肪酸0.5g、必需脂肪酸1.9g;无糖尿病患者行能全力鼻饲,主要成分包括水、麦芽糊精、酪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大豆多糖等)、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4~5]。观察组患者行自制匀浆膳鼻饲,包括米饭100g、奶粉50g、黄豆20g、胡萝卜80g、木耳30g、青菜50g、瘦肉和鸡蛋70g、白糖30g、芝麻油10g以及盐3g,加入1000ml清水内制作,其可提供6000kJ的热量,包括65.5g蛋白质、150g碳水化合物以及35g脂肪。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左右,通过引流方式排除胃液、消化道出血等物质后可行肠内营养,匀浆膳每日分6次进食。
对比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外周血淋巴细胞(TCL)、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尿素氮(BUN)[2]等生化指标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文中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Hb、TCL、TP、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BUN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Hb(g/L)TCL(×109)TP(g/L)ALB(g/L)BUN(mmol/L)观察组113.25±12.431.86±0.3466.72±6.8235.41±3.625.13±0.24对照组105.16±10.351.12±0.2858.36±6.4130.41±2.786.06±0.48t3.16310.6255.6496.92810.960P<0.05<0.05<0.05<0.05<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死亡率0.00%,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及死亡率比较[n(%)]
组别不良反应腹泻腹痛便秘反流消化道出血总发生率死亡率观察组1(2.50)2(5.00)0(0.00)0(0.00)3(7.50)0(0.00)对照组3(7.50)4(10.00)2(5.00)1(2.50)10(25.00)5(12.50)χ24.5015.333P<0.05<0.05
慢阻肺患者病情加重时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缓解病情,挽救生命,该类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差,无法经口进食,因此能量摄入有限,且与消耗失衡,最后造成患者营养不良,严重者可能造成患者呼吸衰竭,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患者上机后必要行营养支持[3]。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匀浆饮食长期应用不存在显著的不良反应,而能全素因为配方固定,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配方进行调整,同时其配方中无膳食纤维,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诱发患者不良反应[4]。
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患者接受营养治疗后,其机体的供养状况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其中的TCL、AIB、TP以及Hb水平均呈现提高态势,而BUN水平也得到了降低,由此可见,患者遵循匀浆饮食原则,不仅可以降低蛋白分解、提高其合成效率,还能改善球蛋白,因此可以有效优化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这也是匀浆饮食优于全素饮食的一点[5]。匀浆饮食中所用的食材主要为植物性食物,其不仅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力,同时其中的植物营养素氧化剂以及多糖体还能发挥预防疾病的作用,并对人体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提高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活性,降低感染发生风险;若单纯的依靠药丸制剂等,无法全面获取上述营养成分,因它们仅在植物中留存,若对其进行分离,将会破坏其所具备的天然功效。
综上所述,为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行自制匀浆膳鼻饲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化指标,降低患者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减少患者死亡率,患者应采取该种治疗方法提升其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