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智
(河南赛思口腔医院综合科 郑州 450008)
颞下颌关节盘绞锁(Intermittent closed lock)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关节盘移位的类型之一,临床症状表现为暂时性开口受限,患者无法顺利张口,需要在晃动或手辅助下方可完成张口动作[1]。临床中认为若关节盘移位患者未出现其他临床症状,则无需针对性治疗,但当锁结、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时,应第一时间接受治疗[2]。本次研究通过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45例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效果良好,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45例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其中男性13例,女性32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2.35±5.69)岁。
根据患者的上颌模型制作相应的再定位咬合板。戴入时牙合位置应尽量前移下颌,由于反牙合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咀嚼等功能,因此前伸对刃位是再定位咬合板的下颌最大前移位。叮嘱患者在初期必须全天佩戴咬合板,若不方便进食,则可在进食时取下,其余时间均需佩戴。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改为夜间佩戴,每隔2~3周复诊,对咬合板上不均匀的接触点适当调整,保证咬合板的效果,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佩戴3~6个月。结束治疗后,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诊。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6个月的VAS(疼痛视觉模拟尺)评分、下颌关节功能以及下颌运动功能。VA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剧烈。下颌关节功能通过Fricton指数法进行评价,其中MM(下颌运动)16项,JN(关节杂音)16项中选择4项,JP(关节触压诊)6项,MP(咀嚼肌触压诊)28项。每项检查若为阳性,则记1分,并以此计算DI(功能障碍指数)、PI(肌肉触压诊指数)以及CM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DI=(MM+JN+JD)/26;PI=MP/28;CMI=(DI+PI)/2。下颌运动功能评价指标包括MVO(无痛最大开口度)、PE(下颌前伸距离)、LLE(左侧偏动距离)、RLE(右侧偏动距离)。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VAS评分(4.91±1.36)分,治疗结束VAS评分(1.53±0.84)分;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1.32±0.71)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1.16±0.59)分。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
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指标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MM8.21±1.063.48±1.41#3.70±0.99#3.16±1.05#JN3.13±1.541.58±0.33#1.47±1.82#1.20±0.88#JP3.95±0.991.46±0.77#1.37±0.11#1.36±0.23#DI0.67±0.390.22±0.03#0.16±0.03#0.17±0.05#MP7.34±1.752.62±0.30#2.53±1.00#2.11±1.45#PI0.35±0.200.16±0.04#0.17±0.09#0.14±0.07#CMI0.52±0.300.19±0.02#0.15±0.01#0.15±0.02#
注:#和治疗前相比,P<0.05。
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是临床中较特殊的情况,属于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之间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口颌功能,甚至可能引发骨关节病变、关节盘附着损伤、慢性疼痛、功能障碍等[3]。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盘绞锁患者更容易发展为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因此,临床中应重视对关节盘绞锁患者的治疗,尽量保证关节盘的良好复位[4]。
再定位咬合板是覆盖全牙列颌面的咬合板,分为上颌咬合板与下颌咬合板。当咬合板置入后,会促进下颌前伸,阻挡下前牙的舌向运动,从而阻止下颌后退。通过上颌咬合板,能更有效的保证下颌位置,且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度较高,临床应用广泛[5]。再定位咬合板的作用机制如下[6]:使髁突逐步向前下方移动,阻碍其向后上方的运动,复位后的关节盘在闭口过程中会继续前移,从而起到固定的效果。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位性前移效果明显,能有效消除弹响等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下颌运动功能。但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开口度改变不明显,且疼痛感较小,患者自觉能力较差,临床确诊时往往已发展至关节盘绞锁或不可复性。因此,关节盘绞锁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青少年患者发育尚未完成时,能有效避免其发展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改善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45例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再定位咬合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VAS评分(4.91±1.36)分,治疗结束VAS评分(1.53±0.84)分,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1.32±0.71)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1.16±0.59)分。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颞下颌关节功能各项指标以及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综上所述,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绞锁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其功能恢复,增加下颌的运动范围,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