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英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ICU是临床重要的科室,患者具有病情危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属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人群[1]。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是近几年新型的一种技术,应用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效果极佳,本次研究中我们对ICU患者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并探讨其效果,结果总结如下。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0例)、研究组(50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64例,女性患者136例,年龄范围41-76岁,平均年龄(55.8±10.7)岁;研究组:男性患者371例,女性患者129例,年龄范围40-79岁,平均年龄(56.1±10.2)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P>0.05)。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补充血容量、改善患者血液粘稠度,纠正患者脱水症状,最大程度减少血管内膜损伤,避免在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如果穿刺部位出现炎性反应,需要最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同时,可以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情况,适当抬高下肢位置,一般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从而减轻下肢肿胀,此外,还要加强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从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即患者入院后在患者两侧肢体间用用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进行检查,调整气泵压力在40mmHg,使用时间1次/12h,0.5-1.0h/次。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探究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在ICU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下肢血流情况进行监测,应用超声进行诊断,若患者血管内存在低回声团,血流回声消失即可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用(%)表示,实施x2检验,P<0.05用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8/500),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2%(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6,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由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的栓塞,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发绀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极大的影响[2]。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极高,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一旦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则易诱发下肢肿胀、皮炎、肺栓塞等多种后遗症的发生,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ICU患者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必要的。临床上通常采取药物配合临床护理进行干预,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药物极可能诱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预防效果不佳[3]。
机械性预防的原理是通过减少静脉血流瘀滞、增加其回流,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是机械性预防方法之一,在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该系统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压缩气泵可以起到收缩和膨胀的作用,且具有节律性,该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下肢静脉排血量,对预防血管内膜内凝血因子的聚集、粘附等起到巨大作用[1]。相关研究报道,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还具有提高纤维蛋白溶解,对促凝血物质激活具有抑制等作用,其优点是不增加出血风险,且肾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进行血液浓度检测,因此,在临床ICU患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预防,对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用于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