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伟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解析能力.然而在我们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应当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基石,构建灵动生成的课堂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测;后测
一、小学数学中分析问题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它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第一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数学意识,并且让思维与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相融合,对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学生初步掌握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且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小學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先讲几道例题就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是教师不加指导就让学生训练,然后再进行辅导,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分析问题困难,而教师也感到解决问题难教.而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升数学技能,因此,加大题海战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现状.
三、对三年级孩子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前测与统计
鉴于以上分析,小学生解决问题方面薄弱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分析问题这一环节,因此,笔者选择了以下2道问题并设计了以下方案对三年级孩子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前测,并做好数据的统计.
前测班级及人数:三(3)班 46人
题目1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符号或者画图等)
经过对学生的前测,收集整理数据,制成如下统计表:
学生前测情况试分析:
从表一可以看出能合理分析问题并正确解答的学生只有12位,仅占全班总人数的26.1%.解答正确但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思路的有3人,解答错误但分析合理的有1人,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计算出现了错误.既解答错误、又不会分析问题,遇到问题无从下手的学生有30人,高达全班人数的65.2%.经过与同学们的交流,同学们在做题时有这样几个问题:
1.很多同学不理解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摘5个的含义.
2.天数理解错误,很多同学第1天就加了一个5,因此,第3天就加了3个5.
3.表达不清:学生无法把自己的理解很好地表达出来.
4.不会分析问题:自己写得算式正确,但说不出含义.
四、对三年级孩子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前测的分析与制订教学策略
(一)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是错误的主要原因
三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致使他们对所描述的条件和问题不能理解.另外,三年级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词语不能正确地理解.例如,在第一题中的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许多错误的学生对第二个条件无法正确理解,也有许多学生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从第一天开始就加了5个,导致最后结果比正确答案多了5个.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可能误解的词语或语句要适当引导他们讨论,努力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让学生读懂题意是关键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思考.
1.从已知条件出发来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能力.
如在解答题目二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清顺思路:这题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由红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你能得出什么?由你得出的结论和条件:红花比黄花多7朵,你又能得出什么?解答题目二时,引导学生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从第几天开始的?这个条件又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从问题出发来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如在解答题目二时,引导学生思考:题中的问题是什么?(红花有多少朵?)要知道红花的朵数,就要找到与红花有关的条件:红花比黄花多7朵.由条件我们还需要知道黄花的朵数,那就要去题目中找到与黄花有关的条件: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经过这样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教学,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就明白应该怎样去分析问题了.
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来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摆正心态,做到细读题、勤作图、精分析、从而能够化难题.
【参考文献】
[1]沈永玲.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J].吉林教育,2010(2):95.
[2]卢良生.让学生展开翅膀自由地翱翔——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