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贞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深静脉血栓的属于一种深层静脉管腔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且伴有血栓形成与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血管疾病。根据相关研究表明[1],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远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而对于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来说,必须要对其辅以良好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2]。该次研究了2017年4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行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分析了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行恶性肿瘤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在42~82岁;平均年龄(66.32±7.85)岁;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在左下肢的患者共有24例,右下肢19例,双下肢2例,症状出现的最短时间为1 d,最长时间为43 d;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在43~81 岁;平均年龄(64.48±8.21)岁;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在左下肢的患者共有20例,右下肢24例,双下肢1例,症状出现的最短时间为2 d,最长时间为45 d;所有患者在各项一般资料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1)提出循证问题:探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以此达到安全、高效、合理以及经济的护理质量标准;根据上述问题,查找相关文献,组织护理人员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随后,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员需要进行统一的循证护理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够参与到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并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对护理工作进行统一调控;(2)物理护理方法:①在患者早期卧床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膝关节保持微屈状态,并将患者的患肢抬高,让患肢的位置高于患者心脏部位20~30 cm,以此来促使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减少静脉腔的压力;②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床下运动,帮助患者进行主动与被动的踝关节屈伸运动,活动患者足趾、股四头肌以及踝关节等部位,避免出现血栓栓塞的情况;③对于意识不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按摩,由患者的脚趾开始,经跟腱,由下至上地对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进行挤压运动,促使静脉血流方向能够形成一定的压力阶梯,以此来促进细致静脉的回流;④给予患者医用弹力袜,以此来避免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出现滞缓的情况,提高患者的静脉流速,避免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应当禁止使用弹力袜,防止出现血栓脱离的情况;(2)合理输液: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避免下肢静脉输液,降低输液对于患者下肢血管内膜的损伤,以此来保护血管内壁的完整性。在进行输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预防深静脉炎的情况,避免使用对于血管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其次,需要避免对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止血带的使用时间;(3)饮食与保暖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为其制订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让患者多食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并多食蔬菜、水果,以此来保持排便的通畅;同时,还需要注重患者的保暖工作,控制好病房中的温度与湿度,避免由于寒冷而导致下肢血液淤积或痉挛的情况;(4)药物治疗: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医嘱,给予患者合适的治疗药物;在给予患者口服华法林的过程中,首次服用的剂量一档为7.5 mg/次,次日改为5 mg/次,第3日则改为2.5 mg/次,共持续使用2个月;术后可以给予患者肠溶阿司匹林或丹参片,以此来避免血栓的形成,术后3 d可以给予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2次/d;(5)患肢与疼痛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下肢颜色、肿胀等情况,并每日对患肢踝上2 cm周径进行测量,与健侧进行对比;让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并使用中药浸泡患肢,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效果主要分为以下几项:(1)治愈:患者站立 20~30 min,行走 1.5 km后,无明显肿胀疼痛、沉重以及压痛感;下肢浮肿显著或完全消退,与健侧相比,周径差<2 cm;超声血管显像图中,静脉最大排出量与治疗前改善了2/3血流量;(2)显效:患者站立 15~20 min,行走 1 km 后,肿胀与疼痛感有所好转;下肢浮肿明显减轻,平面周长与同健侧差距不超过3 cm;静脉最大排出量与治疗前相比改善了1/3血流量;(3)有效:患者站立10 min以内,行走500 m后,肿胀与疼痛感有所改善;下肢浮肿减轻,平面周长与健侧差距不超过3 cm;静脉最大排出量与治疗前相比改善了1/4血流量;(4)无效:均为达到以上指标,甚至加重。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以及很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3]。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均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根据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很容易出现血栓脱落,进而导致肺栓塞的情况,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者,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现阶段,循证护理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患者的临床护理中[4]。循证护理主要是一种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中成功护理案例、护理人员自身护理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一种科学护理方法;注重护理过程中的细节管理,能够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中,能够通过物理方法帮助患者缓解自身的临床症状,避免出现血栓脱落的情况;通过饮食护理能够通过饮食改善患者的体质,帮助患者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通过疼痛与患肢护理,则能够严密观察患者的患肢情况,并帮助患者缓解自身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5]。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干预后,45例患者中共有23例治愈情况、17例显效情况,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8.89%(40/45);且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中,研究组患者仅有2例不满意情况,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56%(43/45);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干预后,45例患者中共有9例治愈、18例显效情况,患者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60.00%(27/45);在护理满意度中,对照组患者共有4例不满意与4例很不满意情况,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22%(37/45);由此可见,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研究中患者在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中均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针对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科学、严谨的循证护理干预,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以此来提高护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