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盈盈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DKD合并下肢水肿患者的病情恶化迅速,很难及时控制,缓解下肢水肿是改善患者健康的关键[1]。鉴于此,为分析DKD下肢水肿接受气压治疗的作用,文章纳入了2018年2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对象,并实施分组研究,现将实际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将90例DKD合并下肢水肿患者纳入该次研究,按照不同疗法将其分为2组,即甲组(n=45,行常规的临床治疗);乙组(n=45,行气压治疗)。甲组包括女20例、男 25 例;年龄 48~73 岁,平均年龄(65.25±3.00)岁;此组患者的病程在6~14年之间,平均病程是(10.40±1.22)年。乙组包括女 22 例、男 23 例;年龄 50~75岁,平均年龄(65.30±3.02)岁;此组患者的病程在7~13 年之间,平均(10.40±1.22)年。两组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施予下一步的比较。
1.2.1 入选标准 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一律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或其家属对于该文的研究均一律知情和同意;入院后均诊断为糖DKDⅣ期-Ⅴ期,诊断结果与DKD西医诊断标准相符,患者下肢水肿的程度积分不低于1分,在接受该次研究前未经透析治疗;患者的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正常,可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2]。
1.2.2 剔除标准 剔除距离该次研究6个月内出现脑血管事件(重症脑出血、重症脑梗死等)的患者;剔除合并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剔除双侧或单侧肾动脉出现狭窄的患者;剔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剔除中途撤出该次治疗的患者。
甲组DKD患者一律施予血栓通针治疗,取300 mg与25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混合后静滴,1次/d,持续静滴14 d,治疗期间每天活动2次足关节,每次活动60 min。
乙组DKD患者在甲组的基础上采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先检查治疗仪的能量开关是否闭合,拆开外衣包装后协助患者将腿背置于中间并用包裹,管路连接好后开启治疗仪,通过微处理器对压力、频率进行调节。大腿、小腿以及脚踝的梯度压力依次设置为30、40、45 mmHg,便于双下肢的血液单向流动;借助充气腿套对患者的下肢实施圆周压力操作,以便清除血淤;紧接着为患者开展连续压力操作,确保在压力循环状态下使脚踝腔充气,压力状态平衡后在对小腿腔充气,最后到大腿腔充气,进而完成1个压力循环,压力应处于阶梯状设置,从高至低地以上述方式治疗,2次/d,60 min/次,连续治疗 14 d。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控制饮食与适量运动,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或者给予降糖药口服,将其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内,将其餐后2 h的血糖水平控制在10 mmo/L以内。
1.4.1 指标观察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与双踝部周径;(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的水肿积分;(3)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4.2 效果判定标准 (1)下肢的水肿积分:水肿症状依次是按压凹陷皮肤湿冷、肢体功能受影响、肢体胀痛,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评分依次是1分、2分、3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水肿程度越严重[3]。(2)治疗效果:经治疗,患者双下肢的水肿彻底消退,即显效;经治疗,水肿显著减轻,即有效;经治疗,水肿加重或无明显变化,即无效。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n(%)]表示两组的治疗效果,通过χ2检验;(±s)表示两组体质量与双踝部周径、水肿积分,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提示:治疗前,两组的体质量与双踝部周径、水肿积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乙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体质量与双踝部周径、水肿积分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的体质量与双踝部周径、水肿积分比较(±s)
组别体质量(k g)治疗前 治疗1 4 d双踝部周径(c m)治疗前 治疗1 4 d下肢的水肿积分(分)治疗前 治疗1 4 d甲组(n=4 5)乙组(n=4 5)6 9.9 5±8.7 5 6 9.9 8±8.7 4 6 8.2 0±8.8 3 6 1.3 5±0 5.0 2 2 7.9 9±2.2 0 2 7.9 8±2.2 3 2 5.6 6±2.2 1 2 3.0 8±2.1 8 2.8 5±0.0 3 2.8 8±0.0 2 1.5 4±0.2 2 0.8 8±0.3 0
表2提示:甲组的该次治疗总有效率(68.89%)教乙组(88.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的该次治疗疗效比较[n(%)]
随着临床中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逐渐增加,DKD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该并发症属于微血管病变范畴,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DKD患者而言,最为显著的一个症状就是下肢水肿,同时伴随白蛋白尿水平异常增加,加之肾功能逐渐衰竭,使得患者死亡概率大幅度增加。故及时缓解或消除下肢水肿,是改善DKD患者病情,降低死亡风险的关键[4]。
研究中,乙组体质量与双踝部周径、水肿积分优于甲组;且乙组该次治疗总有效率(88.89%),较甲组(68.8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对DKD合并下肢水肿患者积极采用气压治疗,可缓解其双踝部周径、水肿积分,改善机体体质量,有助于缓解病情,分析其原因,这是由于气压治疗可帮助患者从大腿、小腿至踝部创建一个压力循环及平衡的状态,使患肢保持稳定的血液流速,可有效缓解或清除患肢的血淤,改善水肿症状[5]。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下肢水肿状态,效果颇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