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产后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分析

2019-07-02 02:49张新菊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张新菊

(临沂市兰山区妇幼保健院,山东临沂 276000)

围生期属于女性特有的生理期,由于这段时间胎儿逐渐长大,加重孕产妇身心负担,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而妊娠及产褥期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会直接影响孕产妇生活质量与健康,血栓在形成后会出现肢体肿胀、色素沉着,轻度患者对外观存在一定影响,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活动功能障碍,栓子在脱落后会诱发肺栓塞[2]。且随着孕周不断增加,下肢压力不断增加,盆骨与下肢出现骨折概率不断增加,影响下肢静脉血栓,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该文以2018年2月—2019年2月为研究时段,通过将硬膜外麻醉纳入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调该院于收入的70例产后下肢手术患者,由于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35例。纳入标准:均为产后2个月进行下肢手术,均为成年患者,知晓该文研究且愿意参加;排除标准:对麻醉药物存在过敏者,严重内科疾病者,严重功能障碍者。其中对照组:年龄为22~3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97±3.05)岁;体质量为45~75 kg 之间,平均体质量为(60.54±3.54)kg。 研究组:年龄为 22~3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45±3.11)岁;体质量为45~75 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60.34±3.23)kg。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罗哌卡因进行硬-腰麻醉,常规进行外周静脉输液,并检测患者心电图与血压,患者取侧卧位,穿刺点为L3-L4,穿刺成功后进行腰麻,使用3 mL的0.25%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73193),推注速度为40 s,均置入硬膜外管,平面固定15 min改平卧位,患者收缩压低于90 mmHg血压下降,需要进行麻黄素静注,心率低于50次/min,需要使用阿托品静脉注射治疗。

研究组实施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入室后常规进行检查,并建立静脉通路。静脉给予咪唑安定1~2 mg,选择左侧卧位。在L2-L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端置管3.5 cm,注入2%利多卡因3 mL,5 min后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后,注入追加量0.75%利多卡因0 mL、舒芬太尼10 μg,以0.5 mL/s的速度均速注入。术中麻醉作用减退需要及时追加,术后12 h内,间隔1 h注射0.2%罗哌卡因10 mL,并连接静脉PCA装置,锁定时间为5 min,并给予吗啡1.0 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平均动脉压水平:正常水平70~105mmHg,麻醉后具体数值出现升高。心率水平:正常水平60~100次/分,麻醉后具体数值出现升高[3]。

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总发生率=(心率减慢+低血压+切皮感觉阻滞为无触觉+恶心呕吐+足下肢并发症+无痛觉有触觉)/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均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文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在计算计数资料的时候采取χ2,选择[n(%)]进行表达,计算计量资料的时候采取t,选择(±s)表达,其中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麻醉前后MAP和HR水平

麻醉前两组患者MAP与HR水平均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研究组组各项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麻醉前后MAP和HR水平(±s)

表1 麻醉前后MAP和HR水平(±s)

组别M A P(m m H g)麻醉前 麻醉后H R(次/m i n)麻醉前 麻醉后对照组(n=3 5)研究组(n=3 5)8 1.2 5±8.5 4 8 1.4 1±8.4 7 1 0 3.4 7±7.5 2 9 1.4 1±6.4 7 7 0.2 6±4.5 5 7 0.7 4±4.4 2 8 5.4 6±3.4 8 7 4.8 5±3.5 2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86%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包括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围生期女性机体大多处于高凝状态,而妊娠子宫对静脉压迫较严重,且卧床时间较长及肥胖等因素;分娩期间会造成盆腔血管内皮损伤,产后补液较差,均会增加相关发生率[4]。而部分孕产妇由于孕期对钙的摄入量不足,胎儿的重量不断增加,使得下肢骨折概率较高,需要在分娩后尽早进行手术。

该文通过将硬膜外麻醉纳入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前两组患者MAP与HR水平均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研究组组各项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2.86%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肢手术中,需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避免出现躁动,降低出血量,提高手术麻醉效果。而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麻醉药物,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麻醉效果较好,对患者心输出血量影响较少,治疗期间安全性较高,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在既往的麻醉手术期间,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大多实施气管插管麻醉,但患者血压会出现下降,且在气管插入抽出会对患者呼吸系统造成一定影响,严重甚至会出现肺部感染[5]。近年来临床不断推出腰麻,对患者呼吸系统不会造成损伤,且效果快,阻滞完成时间短,在麻醉期间,罗哌卡因对患者中枢神经与心脑血管影响较少,不断受到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对于产后下肢手术患者,可采取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较稳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