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美娟
摘 要 科学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不仅是职教学人关心的前瞻性问题,也是政府与教育管理决策者的迫切需要。对中文核心期刊《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刊发的研究性论文进行基于知识图谱的关键词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职教研究热点主要经历了中职内涵建设、高职办学建设、高职内涵建设、实践模式建设四个阶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目前职教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现代学徒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匠精神、中高职衔接是当前职教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前沿主题。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前沿趋势;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8-0076-05
厘清职业教育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刻画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能为未来职业教育提供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职业技术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连续多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1996年、2000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8年),是职教领域的学术重镇,以《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文献分析来源,具有代表性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以《职业技术教育》刊发的文献为数据,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18年5月,检索时间为2018年8月13日。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基于CiteSpace软件开展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突发性探测,分别用来探测职教领域的研究概貌、热点主题与前沿趋势,描绘职教研究领域的整体态势。
(二)数据获取
《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为旬刊,每旬刊文的文献类型、目标定位和受众均有所差异。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的上旬刊文为研究性论文,中旬刊文主要为职场技能类介绍,下旬刊文主要为职教资讯类、评论性、政策解读类文章。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的上旬刊文、中旬刊文均为研究性论文,下旬刊文仍然是职教资讯类、评论性、政策解读类文章。2007年1月至今,上旬刊文是宏观视角下的职教研究性论文,中旬刊文是中微观视角下的职教研究性论文,下旬刊文主要是职教资讯类、评论性、政策解读类文章。此外,从2015年开始在下旬刊文中也有部分研究性文献。因此,文献选取的基本思路是只将研究性论文纳入样本,包括:在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搜索每个月上旬的文献;在2005年10月至2014年12月搜索每个月上旬和中旬的文献;在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份所有出版的文献。最后剔除资讯、观点、书评、文件等非研究性资料,最终获得有效数据9952条。
二、职教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是通过探索文献关键词共同出现的情况,来明确文献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同一个关键词,在样本中出现频率越高,与其他关键词搭配更丰富多样,则说明该关键词在这个学科研究中越重要。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节点,CiteSpace软件通过频次和中介中心度这两个指标来说明节点在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前者是节点在样本中出现的次数,后者表示节点在多大程度上是其他节点的“中介”,某节点中介中心度越高,说明该节点越多地占据操纵资讯资源流通的关键性位置[1],是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中起着桥梁连接作用的关键主题。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一方面将通用、意义宽泛的关键词予以剔除,如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原则、模式、方法、策略等;另一方面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合并,如高职生与高职学生、专业建设与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等,最终分析结果见表1。
根据表1左侧,可以发现:本领域主要围绕教学、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师资等方面进行了本体性探索,构成了职教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注重借鉴美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的职教办学经验,重点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工作过程、项目教学等方面探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教学、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度,前五者是职教办学体系中本体性因素,而校企合作成为实现现代职教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因为“技术教育如果离开企业内技术教育,将是没有意义的”[2];职教师资的出现频次高,可中介中心度相对较低,说明学界非常关注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但是思路还不是很开阔,总集中在某一些特定主题上的讨论,对高职生学习与就业指导的关注度不高(表中未列入)。
从表1右侧,可以发现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主题:主要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涵盖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新型农民、中高职衔接、双师型、工匠精神、翻转课堂、应用技术大学等方面主题,成为我国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标志;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教合作、合理调整职业教育结构、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推进“互联网+”時代的信息化应用、提升职教国际化水平、提倡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等成为新时代职教研究的重要方向;注重增强职教精准扶贫、提升“双创”水平、落实乡村振兴计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服务社会功能。
三、职教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
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展现研究热点的主题集群。在CiteSpace中设置切片单位为一年,聚类依据是关键词,得到了职教研究的关键词聚类概貌,如图1所示。其中,圆表示一个关键词,半径越大则频率越高,连接线表示关键词的共现关系。
关键词集合被分为7个聚类(#0至#6),即2000年以来的研究热点分类,详细数据分析报告见表2。其中,编号代表聚类,规模大小表明研究主题的包容度,剪影值(Silhouette)是对聚类效果的评价指数,反映了该聚类的紧密性和可分性,值越大表示聚合质量越好,超过0.5即可认为是合理聚类。中间年份是该聚类形成的中期阶段,代表性词群是该聚类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从表2中发现,职教研究经历了中职内涵建设、高职办学建设、高职内涵建设、实践模式建设四个阶段,基本上也代表着新世纪以来我国职教研究的发展过程。
(一)中职内涵建设
1998年至2000年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转折的重要时期。一方面,我国正经历从温饱向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中职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高职教育发展迎来历史机遇,许多中职学校正在为升格做好内涵准备。因此,提升中职教育水平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如创新教学法与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职业资格认证和校长培训、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作用、开设网络技术新课程、重视教研等。
(二)高职办学建设
1999年至2004年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阶段,扩招、圈地成为这个时期的最主要特征,到2005年高职院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许多高职是短时间内完成升级任务的,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高职办学体系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花大力气开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开发高职课程与教学体系、研究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搭建高职特色办学模式、满足“三农”社会发展需求等。
(三)高职内涵建设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将高职教育发展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2006年至今,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创新改革成为职教主题,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与课程模式改革、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能力本位导向的项目化学习、职教教师专业化、教材与资源建设、管理制度创新、技能竞赛平台搭建、职业综合素质结构设计。
(四)实践模式建设
学用结合是职教办学的突出特征,开发高效实用的实践模式是职教研究的永恒主题,从图1中可以发现,实践模式建设是具有最长时间跨度的聚类。职教实践模式包括工读结合、校企合作、行业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导向、产教融合、制度创新设计等实践路径,实现更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四、职教研究的前沿趋势分析
美国科学计量学家普赖斯最早提出研究前沿的概念,用来描述某一研究领域的瞬时性特征[3],即频繁被引用的近期文献内容。陈超美教授在CiteSpace软件中用“突发性探测(Burst Detection)”功能来量化前沿主题,即在某段时期内某些关键词出现频率的突然上升[4],陈仕吉认为前沿是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新、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5],本研究进行关键词的突发性探测,结果见表3。其中,突发度说明节点在时间维度上的重要性,数字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频次越高;中介中心度体现了空间结构维度上的重要性;综合新颖度是突发度与中介中心度这两个因素复合构造的指标;年份说明节点爆增的起始年份。
從表3中可以看出,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工作过程、课程开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业导向、影响因素、德国、工匠精神等关键词占据前列,学界对于这些主题的兴趣增长最快,代表了新世纪以来职教研究领域的前沿趋势。尤其是校企合作在综合新颖度上遥遥领先,是研究职教最为关键的连接性、中介性节点,可以看成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创新发展的核心议题。
从时间维度上分析,可以发现前沿主题的变迁趋势,第一次是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扩招时期,包括课程开发(2003)、就业导向(2004)、德国(2003)、人才培养模式(2004)、实践教学(2002)、高职高专(2002)等主题,满足了高职院校办学体系改革的基本需要。第二次是职教内涵式发展时期,包括工学结合(2007)、工作过程(2008)、校企合作(2006)、影响因素(2010)、评价体系(2010)、高职学生(2009)、学习领域(2008)等主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正式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作为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将提升高职学生学习质量与实践技能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第三次是十八大以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期,包括现代学徒制(2014)、产教融合(201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2)、工匠精神(2016)、中高职衔接(2013)等主题,代表了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最新前沿,呼应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等重要文件精神,体现了未来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五、研究热点与趋势讨论
(一)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新型现代化产业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症结[6],如何构建全面、深入、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促进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是当下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校企合作的研究热度持续不减,但实践过程中仍普遍存在合作意向高而实际合作少、层次浅、质量低等典型问题[7],经常是“学校热、企业冷”,这涉及到相关政策立法、观念转变、合作模式、运作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校企一体化育人的重要举措,以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培养的方式来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但围绕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建设、培养模式、能力标准、运作机制、评价体系都有待深入研究。
(三)产教融合
1991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而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结合”转为“融合”,从“提倡”走向“深化”,研究趋势越来越明朗。可以说,产教融合本质上是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即从注重形式上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走向更宏观、更深入的“产教融合”,促进企业实质性地融入职教,校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各要素渗透与融合,但在国家制度与具体运作层面上都有待更深入的实践创新。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首先是作为政策性概念提出来的,旨在转变人们对传统职业教育的狭隘理解,适应新时期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战略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主要在宏观政策层面探讨较多,在理论基础、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
(五)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启了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讨论与研究。经过二次文献检索发现,“工匠精神”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和工业经济领域,其中,“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双创”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背景,鲁班、墨子等传统工匠的文化根基“浮出水面”,而现代学徒制有可能成为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徑。然而,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具体培育目标、培育模式、评价体系基本上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
(六)中高职衔接
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 促进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无缝贯通,搭建学生多样化、多路径的技能提升立交桥,中高职衔接成为关键,特别是课程内容衔接。英澳、德法、美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我国也颁布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五年一贯制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资历衔接、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资源嫁接、学分认定等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未形成完整的衔接体系。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教研究热点经历了中职内涵建设、高职办学建设、高职内涵建设、实践模式建设四个阶段,其中校企合作在职教领域具有最坚实的核心地位,在国际视野上特别注重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美国的经验,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工匠精神是当前职教领域的前沿主题。同时,精准扶贫、“双创”、混合所有制、新型农民、“互联网+”、一带一路与国际化等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活跃主题,有可能成为未来撬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支点。
参 考 文 献
[1]汪维富,钟志贤.博客社区中好友链接的社会网络分析——以科学网的博客社区为分析案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55-59.
[2]细谷俊夫.技术教育概论[M].肇永和,王立精,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6-7.
[3]Price D D.Networks of Science Papers[J].Science,1965,149(3683):510-515.
[4]陈超美,陈悦,侯剑华,梁永霞.CiteSpaceII: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401-421.
[5]陈仕吉.科学研究前沿探测方法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9):28-33.
[6]王屹,方绪军.“两模块五维度”:广西中职示范特色校校企合作探索[J].职教论坛,2016(36):15-21.
[7]李忠,王雅蓓.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其应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