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世界睡眠日前夕,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来自《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
处在最好的年纪,却难言充足的睡眠,中国青少年儿童这种普遍存在的尴尬看起来是健康层面的问题,实则是由来已久的公共议题。《白皮书》分析,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这也不出公众意料。毕竟,青少年儿童本就没有过多的社会活动,但即便“无丝竹之乱耳”,却着实有“案牍之劳形”。最近发布《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就显示,仅有23.99%的学生可以睡到自然醒,高达76.01%的学生要由闹钟或他人叫醒。
睡眠不足,直接关联到的是过重课业负担问题。过了凌晨零点的城市里,哪家灯亮着的,窗前多半有个伏案的稚嫩身影,偶尔边上还有作陪家长的连天哈欠。这里面的滋味,中国式家庭都懂得。“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的网言网语,被认为是教育部门对减负再次释放的强烈信号。但问题是减负经过了多轮的博弈,似乎陷入了此消彼长的境地,当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已经摆出了综合治理的态势,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以至于孩子们在“剧场效应”中成为大部分压力的落脚点,所对应的代价就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多重透支。
多维解读
1.切实减负。课业压力是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好的身体是资本,再好的身体也需要睡眠休息来加油充电,这是生理机能所决定的自然规律,无法更改。因此,关注青少年睡眠,就是为他们积蓄追梦的力量。减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
2.齐抓共管。“今天不减负,明天要出大问题”,现在看来,对青少年睡眠不足的问题,不仅早早地浮出了水面,更引来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减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减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家长们的事,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發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全社会形成了共识,何愁不能减负?
适用话题
切实减负 齐抓共管 改变观念 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