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非常关注语言知识的实用性,对于语言知识的美并没有深入分析和探究,对于其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文积淀更是浅尝辄止。为了使语文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交流作用,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同时应用“诗情画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
关键词:中职语文;“诗情画意”;交流工具;主动参与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具有合理推理和逻辑分析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善于表达。可是教师刻板、注重知识的讲授往往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厌烦,在语文课堂上不积极参与。这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要关注课堂的生动形象和丰富多彩,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在不断地思考和分析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一、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 教师的诗意观念不强
荷尔德林曾经说过:“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可是目前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分析,在课堂上缺少“诗情画意”。教师关注的是基础性的字词的讲解,文章的分析,结构的探究以及思想的表达,但是对于讲解的方式却很好融入“诗情画意”,没有真正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语言知识的探究和分析。
(二) 学生的古典文学薄弱
中职学生很多都是初中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分析和探究。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对于古典诗词的掌握就更少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很多的古典诗词进行教学,学生可能会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 学生的语文兴趣不高
中职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对于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关注的是自己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关注的是对实用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语文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抽象的,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对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升也是不明显的,所以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课堂学习主动性。
二、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诗情画意”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诗情画意”并不是具体的诗句或者是图画,而是一种让学生可以感受得的这些美的表象而引发的思考和感悟。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可以旁征博引,从古今中外到上下五千年,会让学生由内而外地佩服教师,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进而主动地融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知识的分析和探究,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字一句的讲解方式,当然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聊,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的主动参与。
(二) 有利于挖掘课程资源
教师为了能够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就会主动地融入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课堂的“诗情画意”。为了营造这种“诗情画意”的氛围,教师就需要做好充分备课,积极地准备相关的材料,或者是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无形中促进教师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把课堂上活,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把新鲜、灵动的生活血液注入到课堂当中,会使课堂更加活跃,使学生在阅读和体验中受到启迪,在课堂上得到意外的收获。
三、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诗情画意”的有效方法
(一) 情境创设中需要“诗情画意”
《论语·魏灵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就要充分地利用好情境这个工具来创设“诗情画意”,使学生可以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乐趣。情境中融入“诗情画意”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跟随教师的脚步,走进课堂,走进语文世界,感受语文的“诗情画意”。例如第12课《那一年,面包飘香》讲述的面包师傅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最后获得绝技,成为成功人士的故事。通过故事的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树立自信,树立远大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一技之长,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走进社会。在学生的内心中一定都有这样的成功人士故事,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就可以创设情境:你心中有这样的“面包飘香”故事吗?学生都会在自己的记忆中进行搜索,快速地寻找,找出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通过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学生会了解更多的这些“面包飘香”的故事,明白了成功需要奋斗,需要努力,进而让学生奋进的心荡起一圈圈涟漪。
(二) 教学设计上需要“诗情画意”
别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关注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课堂学习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诗情画意”。例如在学习《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致橡树》等诗歌作品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配乐诗朗诵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这种方式将学生带入到了一个更加唯美的境界中,学生会在音乐的伴奏下,会主动地感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配乐的方式改变了学生机械阅读的方式,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趣,使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 教学效果上需要“诗情画意”
教师效果就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掌握多少知识,形成怎样的理解。如果教师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来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当然会使学生感觉无聊。为了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教师可以改变效果总结方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展示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总结中,有的学生会通过排比句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学生会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还有的学生会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表达;甚至还有表演的方式。不同的方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使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
总之,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是一种浪漫唯美的态度,是一种洒脱睿智的处世观,只有教师具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够想方设法地营造课堂氛围,使课堂丰富多彩。当教师为课堂提供各种各样的,妩媚多姿的教学方式后,课堂会具有令人销魂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诗情画意”。
参考文献:
[1]杨丹华.比较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6(8).
[2]楊颖.浅谈中职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5(5).
[3]王菊珍.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专业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7(8).
作者简介:
张友军,四川省广汉市,四川省广汉市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