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数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内容。课堂教学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如果想要培养学会的创新意识,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本文主要结合当下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树立创新教学意识和培养创新思维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对策,争取可以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小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策研究
目前新课改的目标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无疑是数值教育的核心。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国内学会创新意识缺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的弊病,课业众多、考试频繁、资料繁多、作业机械重复,已经逐渐泯灭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样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认为只要考试蒙混过关就可以,这种状态是完全不行的。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必须要把学生放到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差异,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引导开发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虽然还有局限性,但是他们的性格和年龄很大程度上也使他们具备与生俱来的思维和想法,可是这一潜力需要充分挖掘才可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案,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即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给他们更多的思考和学习机会,使他们不在机械化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同样会获得数学学习的创新力。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相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故事情节:在一次活动中为学生准备15箱酸奶,每一箱有10瓶,那么学生一共可以喝到多少瓶酸奶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这个问题进行猜测,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测,然后教师揭晓答案,看看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种鼓励学生一步一步主动探索解决方式得出最后结论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具创造性。或者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积极地沟通,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进一步探索出解题思路,了解问题本质。
二、 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
拥有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就是要能够提出不同的想法,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而发散性思维是这一能力形成的关键,因为如果没有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也无从谈起。根据数学知识具有相通性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这一思维,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点时让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增加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增强,创新意识就能自然而然形成了。例如,在讲解“分数应用题”时,给出如下问题:“小朋友读一本300页的故事书,前5天读了全书的三分之一,照这样计算,读完这本故事书需要几天?”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学生相继列出下面几个式子:①300÷(300×1/3÷5);②3×[300÷(300×1/5)];③设需x天,300÷x=300×1/3÷5;④5÷1/3。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道题目的多种解决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复习其他的知识点,活跃学生思维,一题多变使学生掌握应用题解题方法,提高创新力。
三、 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小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兴趣导向为主,所以在教学上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采用他们最易接受的方法,这样学生们的配合度才会更高,收到的效果也会更好。小学生上课状态是不稳定的,他们容易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但这也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一个优势,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自己动脑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可以拿出铅笔,让同学们观察铅笔笔头是什么形状,在拿出一只完整的铅笔,让学生们思考这个笔头的形状和刚才那个的区别和联系。并组成小组让他们自行討论。如果他们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就问圆锥的体积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问题提完之后,就给他们每个组发放材料并操作讨论。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可以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积极性。而且小组讨论的形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并拉进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 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生每天度过最长时间的地方就是学校了,所以要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课堂是主要场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不关心学生是否有创新性思维,只考虑他们的考试成绩。但是这样会产生一个弊病:学生只能机械化的学习课本知识,而不能把所学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上。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是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引导他们发现课堂以外的美好世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恰好可以围成一个边6厘米的正方形,若围成一个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应该是多少?大部分学生都按一般的方法去做:(6×4-4×2)÷2=8(厘米)。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可是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老师可以通过初步引导使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所学想出其他办法。
五、 结语
目前很多人都惧怕创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基础没有打好,大家被应试教育搞的变得小心翼翼了。可是创新并不神秘,创新处处都在。数学本来就是一门发散性思维很强的学科,如果老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胆想、尽情说、勇敢做,他们的创新意识一定可以得到充分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文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
[2]梁倚萍.浅谈小学数学中求异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2(3).
作者简介:
史国富,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