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快速发展,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教学已经是众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学习数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数学就是问题的集合。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管是对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还是对学生探究思维和问题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的学习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希望对广大教学同仁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探究;教学策略
每個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主思想和主观意识。问题教学法与小学数学的结合,即是时代教育发展的结果,又是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保证,具体而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式探究教学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影响他们外在的行为表现,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获得、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水平。
一、 问题导入,诱发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待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往往会付出极大的努力去探究与学习。巧妙的问题导入,不仅能在较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挑动他们敏感的神经,激发其内在的探究欲望,还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游散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来导入相关教学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问题导入对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譬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时候,笔者在课前就直接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小熊猫的生日即将到来,他想举办一场生日晚会,向每个动物家庭发出了邀请函,随后根据回复,统计一共要来的成员,已知兔子家要来20人,松鼠家族要来12人,亲戚狗熊表示自己一家五口一定准时过去,山羊爷爷家会去35人,请你帮他算一算,这次生日晚会一共有多少动物参加?”这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带着问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帮小熊猫排忧解难的心情十分迫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学习效率大大增加的同时,也渐渐感受到了问题导入对于数学学习的帮助,逐渐培养起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 探究先行,自主生发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事物时会有自己的看法,在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多数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少有时间对所学的数学对象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这样的教学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不仅与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相悖,还会影响学生问题思维的形成与架构,阻碍他们的发展。为了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步,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在辅助数学学习、梳理思维脉络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挖掘其内生潜质,在进行问题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由此自主生发的问题以及随之逐渐清晰的探究思路,促使他们意识到问题思维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譬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笔者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角”的概念和特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角”的形状,让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角”进行观察、分析和猜想,探究“角”的基本内涵和性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对大量“角”的对比,得出“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点组成”的猜想,随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论,他们提出了“两条边和一个点组成的形状是否就是角”的问题,并通过画出两条线和一个点可以组成的各种形状,改正自己的猜想,在已有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角是由两条相交线和一个顶点组成的”猜论;最后学生突发奇想,通过制作活动角的方法,验证了二次推论的正确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自主地生发出相关问题,认识到问题生成的重要性,加快树立问题意识。
三、 情境创设,动手操作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缓解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时紧绷的神经,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知识的理解,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质量,加快学生生成问题意识的进度。鉴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作用,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笔者经常会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实践经验,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状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解决教学问题,养成从问题角度认识数学知识的思维习惯。
譬如,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笔者让学生提前带一些瓜子到教室,并在课堂上让他们完成以下任务:以5颗瓜子为一组,将手中的瓜子分为9组,要求下一组都比上一组多出五颗瓜子,请计算每一组的瓜子数。在布置了任务以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如果不用乘法口诀,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算出每组的瓜子数量”这个问题,有学生认为很简单,他们将每一组的瓜子数都数了一遍,最后得出5颗、10颗、15颗等结果,但这个过程中他们便发现,这种方法太过繁琐,远没有运用乘法口诀计算得方便。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了解其便捷性的同时,更有助于促进他们问题思维的培养,提升其数学学科素养。
四、 合理想象,联系生活
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的源泉,为数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数学又服务于生活,解决现实问题,方便学生生活,两者相互作用,互相依存,共同发展,构成一个“生活—数学—生活”的循环。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他们合理地发挥想象力,利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在问题产生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加强对他们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譬如,在学习“图形与变换”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想一想“家里贴的窗花,是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和变换得到的”这个问题,并借助网络信息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常见的几种窗花图片。学生经过思考和在脑海中想象的可能的图形运动,通过一些简单图形的运动实践,很快就得出了“窗花是图形经过平移、旋转等方式得到的”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还锻炼了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 谨记要点,适度把握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事物也只有在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中,才能获得较快发展,不至于被时代淘汰,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和发展也不例外。这个过程中,因为诸如与学生实际情况关联不大、形式化严重,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较差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问题教学时,要想获得较大的教學效益,就需要尽量想办法减少、解决已有问题,谨记教学要点,适度把握问题教学法的各种形式,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
譬如,小学数学的问题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而在实际进行的过程当中,部分教师“换汤不换药”,仅仅只是在刚开始设置了一些问题导入到新课当中,但随后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多少改变,学生在学习上依旧处于被动地位。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错误,保证问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的自主能动特性这一要点,在完成了问题导入这一教学步骤以后,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团队合作、个人竞赛、动手实验等方式继续进行教学,在保持教学秩序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给他们提供相对宽裕的思考时间。如此,才能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增强其优秀特质。
总而言之,问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是在时代教育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进步和学生良性发展的共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在综合考虑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心理以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慎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规避教学矛盾的出现,在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余,石建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3).
[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6).
[3]陈茵.“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8(14).
作者简介:
李贻军,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