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专科层次医学院校教师抓住医学专业课堂教学,根据学科特色,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是专科层次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是深化卫生职业教育教书育人工作的关键。医学专业课堂的德育教育是高校德育系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整体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层次医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研究
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建设势在必行,作为培养医务人员的摇篮——医学院校更有责任承担起对医学生的德育教育。许多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虽然开设了思想政治类课程,也起到了作用,但这些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往往受制于课时的原因,时间有限,且主要在医学生在校的前半段时间。而医学课程却贯穿始终。要培养合格的专科层次医学生,就应该把医学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放在相同重要的位置。医学生德育教育,不仅影响大专层次医学生的个人成长,也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安危福祉。通过医学基础课及医学专业课程的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 医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专科层次的医学院校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较多,如学管学工等。但是在大专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是值得广大医学教育工作中探讨的问题。不少教师对德育渗透的内涵仍然不甚清楚,片面地认为那是德育教育,是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而实际上任何学科的老师都有义务参与到医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再者,专业课任课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能了解大专医学生的心理活动。因此德育渗透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作为大专层次医学专业课程教师,应尽努力地充分挖掘思路和方法,并随时在专业课教学中体现出来。还应结合德育教育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专业知识结构,理出德育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的思路脉络。
二、 医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德育教育,如医学德育与妇产科专业知识精准融合的具体实施。在妇产科学专业课程教授中,结合教学大纲的知识点,适时地渗透引入德育教育,大专医学生既能在课堂上接受育人理念,同时又能掌握妇产科学等医学知识。下面就具体以妇产科课堂教学为例,展示大专医学课堂德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互动。这种精准融合可以不断提升大专医学生的自信、感恩、尊重等德育品质,有利于将来的工作,有益于与患者的交流,为患者着想。医学专业课程属于生命科学,其本身蕴育着深厚而广泛的德育教育情怀。广大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融入德育教育,则可引发医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这样的德育教育易被医学生接受,体会更加具体,更加深刻。具体过程举例如下:
(一) 结合受精的教学过程,启发医學生敬畏生命
人类的繁衍生息需要生育过程,生育过程及其机理充满着美妙和神奇,人类每个个体都是由父体的上万亿个精子,通过竞争,通过竞赛,获得冠军的精子,与母体体内的百万个优选出的卵子相结合,从而形成的受精卵,最终发育成生命个体。这个讲授过程可以引入“优胜劣汰”的规律思想,告诉大专医学生,每个同学都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每个人都是通过竞争而来的,是优秀的个体,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服务好每一名患者。为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改善基层医患关系,更好地肩负起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神圣职责。
(二) 分娩阵痛教学中谈母爱,促进感恩之情
妇产科教学中学习分娩时,告诉学生,胎儿的分娩是由孕产妇子宫收缩完成的,每次子宫规律性的收缩,母体都要承受剧烈的疼痛。目前医学对各种疼痛进行等级划分,分为十二级,级别越高,说明疼痛的越强烈,母体的分娩阵痛是十级以上。当正常胎儿娩出母体时,母亲要承受近十多个小时的十级以上阵痛。此时医学生中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促进感恩之情。
三、 学科德育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大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解决途径。此外,大专医学生是我国广大农村、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重要来源,加强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改善基层医患关系意义重大而深远。特别是如何从内涵和形式上加强大专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鲜见报道,值得探索。学科德育同样推动了师德建设,促进了师资素质的提高。大专层次医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课程有几十门,其中大部分科目大部分课时都是医学课程,因此在医学课程中引入德育教育,在时间上就有更长的保障。医学学科的德育教育在医学专业课上进行,广大医学生就能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接收到德育教育,学会处世做人,是符合国家大学生德育教育方针的好事。因此,大专医学学科中引入德育教育,是提高医学教学质量重要形式。
大专医学生专业课程中引入道德教育,帮助广大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将德育以多种途径渗透到大专医学生的专业知识课堂中去,发挥优势,既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又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刁桂杰,周佳娴,郭云鹭.医学生德育与专业教育精准融合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87(4):325-327.
[2]李亭亭,潘莲侣,强永刚.医学院校学科教育的德育渗透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6(1):39-41.
[3]刘建明,梁振银,肖姗.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引入井冈山精神的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3):43-45.
[4]郭佳,赵欣,万腾.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5(11):1357-1361.
作者简介:
熊立新,江西省上饶市,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