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返性室性早搏T波上P波:从散点到波形的性质及特性分析

2019-07-01 11:06杨亚莉李艳红向晋涛
关键词:窦性室早早搏

杨亚莉 李艳红 向晋涛

窦性心律并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时,室早的发生会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室早后的P-QRS-T发生的时间,即室早后的第1个R波的发生时间,造成室早后间期的变化,在Lorenz-RR散点图上则表现为室早后点集散点图形态发生变化,往往室早后点集图形的宽度表现了其自然的变异程度,其长轴的斜率为1/2,这是折返性室早的特征性表现[1]。但在分析动态心电图时常常见到有翘尾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不同形态的室早后点集散点图,采用逆向技术观察心电图室早T波上P波形态及节律特性,发现室早T波上的P波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室早后P-QRS-T波发生的时间,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及分析

1.1 室早后点集翘尾征

例1,患者女性,66岁。动态心电图数据:窦性心律;平均心率77次/分,最慢心率55次/分,最快心率124次/分;房性早搏(简称房早)26次;室早11 488次,其中2次二联律;407次三联律。24 h Lorenz-RR散点图(图1A),室早后点集呈翘尾征。

例2,患者女性,34岁。动态心电图数据:窦性心律;平均心率83次/分,最慢心率47次/分,最快心率122次/分;房早5次,室早40 560次,其中1 257次二联律,304次三联律。24 h Lorenz-RR散点图(图1B),室早后点集呈翘尾征。

A为病例1,B为病例2;后点集中尾端(远离坐标原点的一端)长轴斜率偏离了0.5(黄线的斜率为0.5),发生翘尾现象

图12例室早后点集都有翘尾的 lorenz-RR散点图

综上所述,当室早T波上为窦性P波(P′)时,则存在两种情况:当心率慢时,发生翘尾,则为钩拢现象,PP′+P′P<2PP(PP′

反之,如室早后T波上的P波存在上述P′的数学表达式关系,则反推P′为窦性P波。

1.1.2后点翘尾征与逆向P波 从图1B早搏后点集的远端(翘尾部)①处逆向出的片段心电图见图3(①)。可见P波顺序发生,翘尾的原因为R6R7+R7R8<2RR(如R4R5+R5R6或2R8R9),即代偿间歇不完全。再对PP间期进行测量,发现P6P7-P8P9(逆向P波定义为P-波),但P6P7-+P7-P8<2PP;同理,P9P10-+P10-P11<2PP(PP为室早发生逆向逆传产生P-时的前或后的窦性PP间期)。

图2从图1A中①和②处逆向出的片段心电图

从图1B早搏后点集的近或中端(未发现翘尾时)②处逆向出的片段心电图见图3(②)。可见P波顺序发生,此时代偿间期完全,即R3R4+R4R5=R5R6+R6R7。再对PP间期测量,发现P3P4-P5P6;但P3P4-+P4-P5=2PP。同理P7P8-+P8-P9=2PP;P15P16-+P16-P17=2PP(PP为发生逆向P波时前或后的窦性PP间期)。

综上所述,当室早T波上为逆向P波(P-)时,也存在两种情况:当心率慢时,发生翘尾,PP-+P-P<2PP(PP-PP),P-波干扰了其后P波发生的时间;当心率快时,未发生翘尾,PP-+P-P=2PP(PP-PP),P-波未干扰其后P波发生的时间。

反之,如室早后T波上的P波存在上述P-的数学表达式关系,则反推P-为逆向P波。

1.2 室早后点集无翘尾

例3,患者女性,64岁。动态心电图数据:窦性心律;平均心率68次/分,最慢心率49次/分,最快心率125次/分;房早17次,室早2 928次,其中9次二联律和6次三联律。全程Lorenz-RR散点图见图4C,早搏后点集无翘尾。

例4,患者女性,72岁。动态心电图数据:窦性心律;平均心率77次/分,最慢心率54次/分,最快心率124次/分;房早153次,其中单发136次,成对5次,1次房性心动过速;室早1 708次,其中1 688次单发,10次成对;9次二联律和2次三联律。全程Lorenz-RR散点图见图4D,早搏后点集无翘尾。

1.2.2后点集无翘尾与逆行P波 从图4D早搏后点集的任意一处逆向出的片段心电图见图6。P波顺序发生,R4、R8和R12为室早,室早T波上有倒置P波,为P-波。测量RR间期,室早代偿间歇完全。P3P4-+P4-P5=P5P6+P6P7;P3P4-P5P6。同样,P8-、P12-也遵循

心电图①(上面一幅)发生代偿间歇不完全,形成P6P7-+P7-P8<2P8P9;P9P10-+P10-P11

图3从图1B中①和②处逆向出的片段心电图

同样的数学规律。逆行P-波干扰了1个窦性P波的发生,但未破坏其后的窦性P波的节奏。

2 讨论

联律间期较恒定的室早其机制为折返[2],折返机制的室早的早搏点集的散点图形,其长轴平行于Y轴,早搏后点集图形长轴的斜率为1/2。本观察发现室早后点集的Lorenz-RR散点图图形发生翘尾时可分别由两种机制引起。①钩拢现象引起:是因夹有室早的窦性PP间期变短,从而引起所谓的“代偿间期不完全”引起,此现象2016年首先由向晋涛[3]报道。②室早逆向房室结传导引起心房激动所致:逆向P-波提前激动心房抑制了窦房结1次冲动引发的心房激动,使其后的窦性P波重整,提前发放冲动所致。上述2种机制引起的翘尾现象均在窦性心动过缓时发生,可看作是正常的生理性代偿机制。这两种翘尾现象出现在室早T波上的P波性质不一样,其节律规则也不一样,前者为PP′+P′P<2PP(PP′PP),PP-短,但重整了窦性P的节律,虽然P-P>PP,但PP-+P-P仍小于2倍的窦性PP间期。前述的节律特征又反过来可指导鉴别其P波性质,尤其是P波形态不清晰时。

同样,当室早后点集散点图形无翘尾或基础窦性节律较快时,也有两种机制形成“完全性代偿间期”。第1种:室房分离,室早不干扰窦性P波的发生;第2种:室早产生逆向传导引起心房激动(P-)干扰了当时稍后1次窦性P波的发生,但未对其后的窦性P波发生重整。但是P′或P-与P关系是不一样的,前者为PP′+P′P=2PP(PP′=P′P=PP),即PP间期没变化;后者为PP-+P-P=2PP,虽然PP-PP,但PP-+P-P仍为2倍的窦性PP间期,即P-的出现,不影响其后的节律按时发生。弄清前述不同的数学关系,也能反过来帮助鉴别室早T波上P波的性质,尤其是当P波形态不太清晰时。

室早代偿间歇完全,P波顺序发生,

室早代偿间歇完全,P波顺序发生,P3P4-+P4-P5-=2P5P6;而P3P4-P5P6。同样P8-、P12-也遵循同样数学规律

图6从图4D中逆向出的片段心电图

猜你喜欢
窦性室早早搏
这种室早或不需治疗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与自主神经张力的关系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三维Lorenz-RR 散点图分析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1 例
如何解读窦性心律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莫过分担心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