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张 丹,王 琳,云 震,宦海燕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ICU危急重症者,在抢救中通常会设立人工气道,确保呼吸通畅。但当呼吸道失水过多,抵御能力减弱,管腔内分泌物失水后,会增加痰液粘稠度,最终形成痰痂。痰痂处理不及时,会阻塞气道,产生不良后果;对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于护理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将38例ICU人工气道内痰痂者,当作研究对象,病人及家属签署了书面知情书。按护理方式差异,分组各19例;对照组9例女性,10例男性;年龄平均55.3±3.6岁。研究组11例男性,8例女性;平均年龄56.5±4.1岁。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对照组病人,施以常规护理,如下所示;①心理护理:患者出现胸闷症状,但痰痂形成不确定,应当加强心理干预,以及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疾病、治疗、健康等知识掌握度,纠正其错误治疗观念、态度,缓解负面心理、消极情绪,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情况的出现,提高治疗配合度,护理依从性。稳定病情后,规范执行医嘱,确保治疗顺利展开。②生命体征观察: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与呼吸通畅性等指标,准备好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呼吸机等急救设施,对出现呼吸困难表现者,及时通过医生。③病房环境干预:保持病房整洁、清新,温度控制为18-24℃,湿度控制为50%-60%,每日拖地消毒2-3次,勤通风,加强紫外线照射,定期展开空气培养。④水电解质纠正:监测水电解质情况,补充充足水分,确保水摄入>1000mL/d,防止体液流失,而增加分泌物粘稠度,继而形成痰痂,引起呼吸道感染。⑤导管护理:通气导管固定,确保导管畅通,注意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研究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对APACHE Ⅱ评分>15分的患者加强重点监护,采取针对性防范护理措施,如下所示:
1.2.1 气道湿化护理
人工气道设立后,正常的湿化过滤、温化过程逐步消失,需要借助呼吸机湿化器,以纠正并维持。当护理人员缺失此方面的认识,湿化操作不规范,会导致气道湿化不够,分泌物水分蒸发,继而形成痰痂。对此,加强气道湿化意义重大。要求每日气道雾化吸入的湿化液,不得低于250mL,合理控制雾化吸入温度(32-36℃),温度过低直接降低湿化质量,温度超过限定值会引起气道烫伤。在护理中,可在气管套管表面,覆盖两层湿纱布,纱布消毒且保持一定的湿度。隔4h消毒清洗1次套管,确保湿化成效的同时,减少细菌感染。施以间歇气管滴药,将1-2mL的2%碳酸钠溶液,在呼气末转吸气时,缓慢滴入至气管内。每次进行1-2h,按气道湿化情况,合理调整用量。已形成痰痂者,需利用2%碳酸钠溶液,稀释并吸出痰液。必要时隔20min向气道内冲入适量气道灌洗液,总用量10mL,加压呼吸3-5min后,再进行吸痰操作。处理后继续维持理想湿化程度,无法缓解的通气障碍,重新开放气道。
1.2.2 误吸干预
患者胃肠功能异常,需通过营养支持,提高机体素质。但在输注营养液时,因输液泵速度、剂量未合理控制,或是营养液渗透压高、疾病因素、胃肠功能等因素影响,易产生误吸情况。尤其是颅内压增高者,鼻咽分泌物、呕吐物未及时清理,也会引起误吸情况,形成痰痂后会直接阻塞气道;对此,应当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实施胃肠减压,鼻饲法营养支持者,需将床头抬高30°,营养支持前,需先吸痰,在营养液输注后30min内,不得实施吸痰与翻身。每天4次清洁口腔、鼻腔,清理分泌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腹胀、呕吐者及时处理,减少呕吐物误吸。气道导管拔除时,应先清理鼻咽分泌物,再叮嘱患者屏气,并防止咳嗽,最后拔除导管。
1.2.3 消化道出血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易损伤气道,从而引起气道出血,出血性的痰痂,也会引起呼吸不畅或窒息;对此,应当提前预防措施。气管切开术、气囊压迫等操作,要求动作柔和,减少粘膜损伤、呼吸系统感染、气道出血与痰痂形成。形成气道出血性痰痂者,应当施以气道灌洗,并加入6U垂体后叶素。吸痰操作时,滴入1-2d去甲肾上腺素以止血,持续吸痰与气道湿化,仅有消除痰痂,从而改善通气障碍。
1.2.4 技术缺陷防范
因吸痰、翻身与扣背等操作不当,未能够有效将痰液排出,从而在气管套管壁积聚,最终形成痰痂,将面临着感染的风险。究其原因与护理人员技术不到位,缺乏责任意识有关;对此,要求护理人员正确掌握翻身吸痰时机与技巧,以及扣背力度与部位,确保痰液及时排出,有效避免痰痂形成。气管切开者,翻身频率为2h/次,舒适体位为左右侧位45°,或取仰卧位,交替翻身变换体位。扣背持续3min,以空心掌沿上至下叩击背部,沿着支气管走向,呈树枝状,扣拍肺门处,叮嘱深呼吸、咳嗽促使痰液排出。吸痰不当引起深部痰液未及时排出,应当合理控制吸痰时机与技巧。吸痰时机:气道压升高、呼吸机高压警报、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痰鸣音时可吸痰。吸痰技巧:有效刺激呼吸道粘膜,将呼吸道深部痰液咳至大气道内,合理控制吸痰负压时间、吸引压力,同时动作轻柔。作为护理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加强经验总结,掌握准确操作技能的同时,认真对待每个操作环节,准确判断护理时机与技巧,确保护理操作到位。
筛选形成痰痂的危险因素,记录两组ICU治疗情况,与并发症率。
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9.0软件,P<0.05,反映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技术缺陷、气道出血、误吸、气道湿化不足是主要危险因素,P<0.05,如表1所示。
表1 多因素分析
对照组人工气道置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研究组长,组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2所示。
表2 ICU治疗情况比对(±s,d)
表2 ICU治疗情况比对(±s,d)
组别 n 人工气道置管 ICU住院 机械通气对照组 19 11.24±1.21 20.36±3.62 13.27±2.25研究组 19 8.21±2.21 15.21±3.11 8.21±2.14 t 5.242 4.704 7.103 P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人工气道阻塞率、并发症率,比研究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不良反应情况(n,%)
ICU是观察危急重症患者的重要科室,病人病情变化快,增加了护理风险,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且护理流程相比其他科室不固定,已出现护理纠纷与投诉情况。尤其是建立人工气道者,为确保辅助呼吸成效,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赖性。同时人工气道治疗中,形成痰痂将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也是影响病情康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严重者会出现呼吸道感染与窒息不良事件[1-2]。
护理干预是预防减少人工气道形成痰痂必不可少的,且临床效果显著。根据危险因素,施以针对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干预模式靠拢,确保了护理有效性。护理干预减少了ICU住院时间,以及人工气道置管、辅助通气时间,并发症率、气道阻塞率降低,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随之提高,不仅利于患者康复,更利于新型互换关系的构建。ICU护理纠纷与投诉率降低,利于护理人员职责理念的转变,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预防性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操作规范性,得到持续性改进,更利于医疗水平与服务理念的优化[3]。
综上所述,有效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护理人员主动规避技术缺陷、气道出血等痰痂形成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减少痰痂形成、并发症、人工气道阻塞等不良事件有着现实指导意义;对此,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