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栋
摘 要:根据中国网络小说作家、80后新锐作家海宴的同名小说《琅琊榜》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琅琊榜》,营造了一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通过主人公梅长苏的视角书写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权谋之斗。对该电视剧的影评和观后感较多,且主要集中在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方面进行研究,为了加深读者对作品的认识笔者将从本我、自我、超我三方面对剧中人物进行分析,挖掘该剧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琅琊榜》;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
该片由孔笙、李雪执导根据中国网络小说作家海宴的同名小说《琅琊榜》改编而成的,仅2015年10月的网络播放量达到了惊人的65.32亿,而与之相关的微博话题榜也有20亿阅读量,2015年12月28日荣获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笔者每次观剧都感触良多,受该剧中人物成长经历的影响,致使笔者对挖掘该剧深刻含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国,据笔者搜集的研究资料来看,当前学者对该剧的影评和观后感较多,且主要集中在艺术特色方面和人物形象方面, 尚未见学者运用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去解读影片中梅长苏、梁王、言侯的人物形象,故笔者将从本我、自我、超我三方面对剧中相应人物进行分析,从另一个方面挖掘该剧的深层含义。
20世纪初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学说,而后在他的晚年又完善了精神分析学说形成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三重人格理论。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是先天的欲望和本能,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只追求单纯的快乐而远离痛苦,遵循“唯乐原则”。以成人的角度来看本我,一些异常的行为和极端的方式都被认为是本我的反应。自我是理性的代表,从本我中分化出来,是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判断等部分,受外界的影响,满足本能需求,遵循“現实原则”,现实化的本我,经过现实的熏陶、道德理智的压迫和指导进行审时度势,远离和逃避痛苦,在这样的过程中来寻求自身的快乐。超我是理想化的自我、道德化的自我,是最完善最文明的自我,是所有道德规范的代表,它从自我中进化而来,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是父母的规范、道德的内化,完善规范自我,遵循“理想原则”。
本剧以梅长苏的复仇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三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梁帝、梅长苏、言侯。这三者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三重人格结构的三个阶段,下文将对梁帝、梅长苏、言侯三个人物形象展开分析
一、梁帝——罪恶的本我
在剧中梁帝是一个自私冷漠、残酷无情、善变的君王。即使众叛亲离,他仍拒不认错,在他的眼中只有其利益和享乐。“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3],本我逐渐占领了他的身体,他只选择快乐而规避一切的烦恼,成为一个最为自私的人。在他的眼中天下就是他的,世界就应该以他为中心,这世间万物应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此时其自私也已经超越了物质方面的满足,只想让自己一直处于精神的快乐当中。对百姓不闻不问,对国家大事更是随心情而定。令他高兴的人就能升官发财,反之企图用任何法纪或伦理道德来约束其行为的人只能受到惩罚。当时国家中五个州正连遭旱涝和蝗灾,颗粒无收。以前都是太子和誉王争当主事人主持赈灾事宜,这两人都极会讨好梁帝,不管谁到手后都会和自己结党的官员瓜分救济款,到最后真正到灾民手中的还不足十分之三,每次赈灾过后仍是饿殍遍野、暴民四起,如今太子被废而正直善良的靖王上位,靖王想要挽回这一悲惨的局面争当主事人让灾民得到妥善安置。然而让景王寒心的是梁帝其实早已知道誉王结党营私之事就因为誉王总能逗乐梁帝、让梁帝开心,所以没有受到任何的处罚甚至是言语上的提醒。而且,朝堂之上,誉王和靖王在他的面前争论不休时,他只是喝道“无缘无故地就吵起来了,就不会说点中听的话吗?”而后誉王立马恭维道“父皇不是儿臣惹您不高兴!实在是景焱说话带刺,以前在父皇面前他便是这样,儿臣还以为他改好了呢!”誉王的每句话都在挑起靖王和梁帝从前的不愉快。此时梁帝的本我显露无疑,想起靖王和他以前的不愉快,最终,讨好梁帝的誉王赢得了主事人的差事,一心为民的靖王由于不会讨好梁帝而落败。随后靖王的谋士梅长苏为替靖王夺回主事人一职命令自己的人截下了一支给誉王送礼的镖队,送礼之人竟是灾情最重的岳州知府,然后安排将此事传遍岳州大街小巷,最后引起了民怨,成功引起了梁帝的重视。就在这时,朝中刑部与吏部也将誉王受贿一案送到了梁帝的案头。此时的梁帝大怒也只是觉得誉王让皇家颜面尽失,在大堂之上却没有说几句话就原谅了誉王,尽管旁边的大臣拿出了铁证,尽管此时的誉王已到无话可说之时。因为在他的心里,没有天下,没有法律,只有单纯的享乐。在他的思维里现在的朝堂,已经没有多少人能逗他开心,讨他喜欢了,而恰恰誉王是为数不多的这样的人,在梁帝的天平里百姓甚至轻于誉王,更可以说是轻于他的快乐。由此观之,如果誉王不能逗梁帝开心,也将遭致灭顶之灾。梁帝的身上充分体现了本我,为了自身的快乐和满足,不惜牺牲国家人民的利益。
二、梅长苏——运筹帷幄的自我
梅长苏乃琅琊榜首,江左梅郎,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宗主,二十九岁。虽病体单薄,但容颜灵秀、气质清雅、才冠绝伦,蝉居琅琊公子榜首。曾是赤焰少帅林殊,是晋阳长公主与大元帅林燮的独生子,十三岁上战场,是奇兵绝谋、战无不胜的少年将军。十七岁时,赤焰军遭陷害全军覆没,在七万赤焰军被坑害之时,掉到悬崖之下的他得到了琅琊阁的帮助挫骨削皮才得以去除火寒之毒生存下来。这时的梅长苏,四面楚歌,身败名裂,但是他没有悲伤。他开始隐忍,也开始给自己找另一个出路,经历挫骨削皮之痛的他跟从前的林殊已经不同,现在的他低眉浅笑,语声淡淡,脸色苍白如纸,手指寒冰如铁,高深莫测,算计险恶人心。易容之后的梅长苏返回京城,实施复仇计划。为了掩人耳目,为了最终计划的成功,为了自己的爱人,为了自己的兄弟,也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他再次背负痛苦,和他最爱的人不能相认,和他最亲的兄弟朋友不敢相认。虽有千言万语但不能说出口,只能将这些话隐藏在心灵的最深处。甚至他都不愿意睡觉,他怕在梦中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怕自己情不自禁。这充分体现了三重人格原则中的自我。为了最后的胜利,他只得放弃唯乐原则,不能直接与爱人和亲人相认,缓慢地实现着自己的目标。
三、言侯——至善的超我
言阙言侯爷身上体现的是理性与道德,体现着文明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舆论、法规观念,制约着本能的活动,按至善原则活动。言阙无疑是个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的人物,堪称大梁世家贵族中的翘楚。他热爱生活,关心兄弟,为国家为人民默默地奉献着,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且不求回報,是一个典型的超我的体现。想当年,他曾“手执王杖栉节,只带一百随从”,绢衣素冠穿大渝军营而过,“刀斧胁身而不退”,舌利如刀,辩战大渝群臣,最终使自己国家免于战争。这种慧心铁胆、孤勇忠诚、绝世风华,想来是多么令人神往。他也曾有过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时候,也有过为兄弟两肋插刀、赴汤蹈火的时候。当年和林燮、梁帝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练武习文,一起结伴游历江湖,一起共平大梁危局时,他心中定是充满了清明理想和热血情怀。当身为皇子的梁帝被诬陷身陷囹圄,他可以为好兄弟的清白和大业,和林燮一起,义无反顾,浴血奋战,定是对梁帝寄予厚望的。可最终,当初拼死相保的兄弟用权势夺去自己所爱,甚至因为猜忌屠戮了最好兄弟林燮满门,自己的爱人林乐瑶也因此自尽。对于一个有追求、有抱负又情深意重的风骨君子而言,有什么比理想破灭、兄弟背叛、爱人香消玉殒,更受打击的?于是他开始了十二年的自我放逐,从此潜心“修道”,不问世事。他表面远遁红尘不理政事,实际却心系大梁子民生死祸福。修道问仙,只不过是个障眼法。筹备多年炸药,只为把那凉薄的皇帝炸个粉身碎骨,还大梁朝廷一片清明,也为自己所爱之人讨一个公道。这份执着和决绝,真真令人赞叹。在梅长苏的劝说下,将内心对林乐瑶的爱和对好友的怀念化作动力。于是,往日那个风骨超然、智慧卓绝的言阙又回来了,一品军侯府里和谢玉的对峙,道观中和夏江周旋时恰到好处、字斟句酌的表达,就是其智慧、气度和魄力的最好体现。透过言侯爷的行为,彰显他的正义、善良、坚强和社会责任感。可见其形象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三重人格结构中的超我。
四、启示
由上文可知,梁帝一直受到自我的控制,而不能感受到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责任感,在观众心中,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梅长苏则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压抑着心中的本我,虽然备受折磨,但是他始终、坚强、乐观、义无反顾,因为他的思想从小就受到了超我潜移默化的指导。而言侯爷的人生则完全在笼罩超我之下,他的事迹受人尊敬,他的行为举止也成为道德规范,虽然饱经挫折,但是他奉献的心一直没有更改过。
由此可见,只有人格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个人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把人格中的各个部分和谐地统一结合起来,使我们在生活中健康快乐发展,在事业上尽情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姜全吉,迟维东.逻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李嘉慧,赵霖琳.浅析网络文学改编剧《琅琊榜》的成功因素[J].视听,2015(12).
[3]杨永明,蒋一斌.弗洛伊德心理思想述评[J].心理学探索,1987(1).
[4]王中栋.网络文学改编电视剧如何走向成熟——以《花千骨》和《琅琊榜》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5]祁娟.优美与崇高——谈电视剧《琅琊榜》的美学价值体系[J].当代电视,2016(1).
[6]董晗.《琅琊榜》不玩小言,玩权谋[J].电视指南,2015(9).
[7]沈子元.《琅琊榜》:古代历史剧的新探索[J].中国电视,2016(1).
[8]张成.正剧笔法联姻二次元审美——论《琅琊榜》的电视剧改编[J].中国电视,2016(1).
[9]徐景艳,丁薇.静水深流——分析“宫斗剧”《琅琊榜》热播原因[J].戏剧之家,2015(24).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