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辉
摘要: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敢于钻研的学生才能获得广阔而光明的发展前景,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中也会占据更大的优势。本文将重点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全面推动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从而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 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初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通过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传授学生先进的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那么学生将会真正成长成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贡献自身最大的智慧和力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来自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从而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需要教师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助益。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我国采用的是依法治国战略,国家的利益不容侵犯,每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勇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渠道,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守法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其能够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置于首位,在此情况下社会将更加安定和谐,我国经济也将迅速腾飞,人民安居乐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考虑到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可谓求贤若渴,初中生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求知欲,如果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将会奋勇向前,不畏挫折,有助于学生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势在必行,需要教师能够予以关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思路
(一)运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来说起到了巨大的调动作用,当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无需教师耳提面命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反之,若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他们上课时将经常溜号,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受到影响。传统教学中应试教学理念一直占据上风,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缺乏足够重视,既不关注学生的想法,又不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在新时期这一现状应立即打破,教师需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牢固记忆法律知识,将其活学活用到现实生活中。
比如说在学习《做更好的自己》时,教师可以抛砖引玉,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以前在哪些事情上完全模仿别人,当时产生了哪些感受?”让学生先在小组中畅所欲言的自由讨论,然后挑选几名学生来回答,学生会发现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但会感觉到身心疲惫,还会逐渐失去自我,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怎样接纳自己,如何欣赏自己,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悉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优化和自我完善,学生的思维、表达、创新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培育。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三项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普遍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强制性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应对问题,无形中桎梏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将书本和教师的观点奉为金科玉律,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少之又少,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颠覆传统教学思想,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充分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学生创新意识由此而生,在学业上也将有所建树。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平等相处,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以便于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往教师给学生的印象过于严肃,学生对教师普遍报以敬畏心理,即使存在疑问和困惑也不敢提出。当务之急教师应该转变自身形象,用亲切自然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对于那些敢于提问的学生教师应该大力赞扬,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先由其他学生讨论解决方法,再由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理念,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会得到巩固和增强。
(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道路永无止境,教师在各个方面都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凭借个人和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和朋友在一起》时,向学生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于朋友的理解,朋友对其产生了哪些作用,哪些朋友值得交,哪些朋友需要远离,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观察,在必要时适当引导,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表达自我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友谊有个正确的认识,发挥友谊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学生的成长之路才不会孤单寂寞,向着更加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四)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活动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識方面单单凭借理论教学有所不足,唯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才能让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成效。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更为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例如说教师可以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组织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自种一棵小树,为植树造林工作做贡献,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不能随意践踏和破坏花草树木,学生的思想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多听、多看、多思、多想,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这能让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富有趣味和内涵,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课后总结
在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最后通常需要进行总结,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总结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本节课所学知识,还包括以往学习的内容,通过总结能够增加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帮助。在开展教学总结工作时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是教师总结环节,由教师进行总结,阐述本节课教学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是学生自评环节,要给学生留下充足时间让学生自我评价,既可以讲述自己已经学会的知识,又可以说一说自己的缺点。最后是学生互评环节,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评,指出其他同学的表现有哪些不足之处,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该种总结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具实效。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远离犯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探索,教材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认识刑法”、“树立防范意识”。而在“认识刑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接受课本知识,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创设宣传法律知识的情境,从全班学生中选出几名代表扮演法律宣传员,由他们负责讲解刑法知识,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学生深深沉浸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中,对于法律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还体验到了角色扮演的快乐,在学习上将保持主动性,课后总结时学生也能言之有物,其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思维,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樹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确保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散思维,大胆质疑,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协调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志平.谈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
[2]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
[3]杨青青.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12).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明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