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
(河南省信阳市中医院麻醉科,河南 信阳 464000)
产痛是因子宫收缩和产道扩张产生的内脏性疼痛和躯体性疼痛,且随着产程延长疼痛程度不断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及胎儿健康,增加剖宫产率,甚至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1]。同时剧烈的疼痛产生的应激反应会影响催乳素分泌,不利于产后母乳喂养。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减轻疼痛程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自然分娩辅助方式。但因医务人员及产妇担心分娩镇痛将影响母婴健康,未能广泛推广使用[2]。分娩镇痛不仅要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还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母婴健康无明显影响。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均为常见的镇痛药物,单独用于镇痛时因使用剂量多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产生,但是联合用药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镇痛效果。本研究对我院90例自然分娩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联合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分娩镇痛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26±4.23)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04±0.39)周;体质量50~71 kg,平均体质量(64.43±5.19)kg。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98±4.56)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97±0.40)周;体质量50~72 kg,平均体质量(64.78±5.21)kg。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纳入标准①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且自愿自然分娩;②ASA分级为Ⅰ-Ⅱ级;③胎儿情况正常;④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①阴道分娩禁忌症者;②合并严重产科及内外科并发症者;③长期使用麻醉药物或麻醉药物过敏,硬膜外麻醉禁忌症者。
产妇进入待产室后检查宫口扩张、胎心及胎先露情况。对照组不予任何镇痛,接受全程陪同分娩,必要情况下可实施产前助产或转为剖宫产。观察组采用分娩镇痛:产程发动时送入产房,实施静脉通路开放,监测生命体征,待宫口开至2~3 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以L2-L3处为穿刺点,之后固定头向置管4~5 cm。产妇取平卧位,注入0.1%利多卡因试验剂量(3~5 mL),观察麻醉药毒性反应或蛛网膜下腔阻滞情况5 min,无反应后与镇痛泵连接,镇静泵中药物选择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0.5 µg/mL+布托啡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6)0.03 mg/mL+0.1%罗哌卡因(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0477)混合液100 mL,设置背景输入量为4 mL/h,锁定时间10 min,PCA量为4 mL,4 h限量50 mL,选择给药模式为负荷量-持续背景剂量-PCA量,待宫口全开后停药。
①血浆催乳素浓度:分别于产前及产后48 h采集产妇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2 500 r/min)5 min,取血浆保存于-20℃冰箱内,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催乳素浓度。②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分别于镇痛前、镇痛后30 min及宫口全开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3]。③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统计两组分娩方式(剖宫产、手术助产及顺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其中胎儿娩出后1 min采用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健康程度,评分<7分为新生儿窒息。
观察组产后48 h血浆催乳素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前后血浆催乳素浓度比较
两组镇痛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后30 min及宫口全开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两组剖宫产、手术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
分娩疼痛主要来源于第一产程的子宫收缩、宫颈口扩张及第二产程的会阴部膨胀和牵拉,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延长产程时间,还会引起产妇体内电解质及内分泌紊乱,导致初乳减少,甚至危及母婴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痛分娩可缓解产时疼痛程度,减少产妇因疼痛产生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促进分娩的顺利进程。
早期泌乳及血浆催乳素是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其中血浆催乳素易受疼痛、紧张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后48 h血浆催乳素浓度高于对照组,且镇痛后30 min及宫口全开时VAS评分均较低,表明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减少对催乳素的影响。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舒芬太尼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及较强的阿片受体亲和力,镇痛效果显著,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罗哌卡因属于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可结合神经膜上受体,阻滞钠离子通道,进而造成无法传导神经冲动,发挥镇痛效果;同时罗哌卡因在低浓度时,具有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适用于分娩镇痛[5-6]。布托啡诺是一种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可选择性激动κ受体,镇痛效价是哌替啶的30~40倍,是吗啡的5~8倍,作用持续时间与吗啡相似;该药半衰期约为3 h,对δ受体活性较低,对µ受体无激动作用,很少产生烦躁不安等不适感[7]。布托啡诺与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加深镇静程度,实现较好的镇痛效果,降低单独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还可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产妇应激反应,进而避免影响血浆催乳素。本研究中,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手术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表明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提高顺产率,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分析原因为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疼痛程度,减轻持续疼痛产生的机体应激反应,使产妇保持头脑清醒,解除紧张状态,减少体力消耗,降低不协调宫缩发生率,进而有助于顺利完成产程;同时该镇痛方式可降低宫颈、盆底肌肉及阴道张力,有助于盆底、阴道软组织坚厚,促进自然分娩的完成[8]。
综上所述,采用布托啡诺、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可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减少对血浆催乳素的影响,提高顺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