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制订规矩必不可少,这个规距就是班规。
“道”从何来——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班规的制订,不是班主任搞一言堂,而应该从学生中产生。尤其是新接手的班级,制订班规时应充分发扬民主,从学生中诞生。
班主任对新班级的学生还不太了解,对其行为习惯养成的程度也不清楚。这个时候,班主任不妨对学生示弱,让学生帮忙制订班规。
班主任可划定班规的范围,如上课、用餐、值日、出操等,再提出制订班规的几个原则:标准不能太高或太低,要保证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内容要简洁,一目了然;要写明相应的处罚措施,既不能太重,影响同学心理,也不能太轻,使同学缺少敬畏感;将学生分组,分别设定小组长,由组长牵头讨论,并搜集意见。最后,班主任再带领班干部将所有小组制订的班规汇总、整合。
对于班级频发的问题,要制订“专项班规”。有一段时间,我班频频出现作业未完成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立即召开班干部会,商量对策,之后决定由大家共同制订一个作业班规。在某次班会课上,我让所有学生列出心中好作业的标准,最后“合并同类项”,大家公认的好作业标准便诞生了:按时完成、字迹美观、正确率高、订正及时等。
除了对学生提出作业质量要求,我还关注学生不写作业的心理,听取他们对作业的意见。果然,那几个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向我诉苦:作业太多了,心里不免有畏难和懒惰情绪,有时就不想做了。于是,在作业规范的最后一条,对作业量也提出了要求:语、数、英三科,每科作业不能超过三项。
事实证明,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对班规不仅没有排斥,还培养了他们遵守规则,敢于担当的意识。从班规上墙的那天起,班主任就和全班同学签了君子协定:“自己制订并通过的班规,流着泪也要执行到底。”
如何持“道”——师有所为,有所不为
班规制订以后,具体的施行不能完全依赖班主任,否则班主任就会深陷班级琐事而无法自拔。那如何让班规执行到位?我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为”之一:“执法者”(班干部)的培养。班规制订后,需要一批小“执法者”来协助、推进班规的施行,这些小“执法者”一般是班干部。可怎么提高班干部的执行力呢?
第一,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班干部在管理班级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每两周一次。
第二,教授班干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他们的“执法力”。我对班干部提出了几点建议:遇事不能急,不要忙着按班规处罚同学,先冷静想想自己有哪些处理方法,从中选一个最合适的;多琢磨琢磨“违规者”的心理,不同性格的同学要用不同的方式沟通和处理,尽量避免发生冲突;遇到执行困难时,可以向其他班干部或班主任求助,不能有苦不言,更不能让“违规者”放任自流。
第三,用奖品激励班干部,使之有执行的动力。管理班级,除了智慧,还耗费班干部很多精力与玩耍的时间。因此,对于管理中肯动脑子、管理有成效的班干部,我常常奖励他们“心愿卡”——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愿望,只要合情合理,我都尽力实现。
“有为”之二:暗中观察,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帮扶。班干部培养好了,班主任也不能高枕无忧,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分两个层面进行观察:
一是观察班干部。时间一长,班干部会不会“执法”不严?我在班上设立了“班级执勤本”,由班干部轮流执勤,及时填写班上发生的违规事件,并写明处理办法。待被处罚的学生受罚后,班干部在相应的条目后打“√”,并署名日期。我每周检查一次“班级执勤本”,询问执行情况。
二是观察被管理的学生。只要发现班级氛围不好,学生懈怠或沉闷,我都会第一时间走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及时对其进行疏导。
那么,哪些事班主任可以“无为”呢?我总结了以下几条:
学生力所能及之事,师可“无为”;
学生轻车熟路之事,师可“无为”;
学生积极热情之事,师可“无为”。
所以,管理班级之道,便在这“有为”与“无为”之间不断切换。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轻松管理班级。
为“道”续力——严慈相济,持之以恒
有的教师质疑,一味强调班规的执行,会不会让班级少了人情味,让学生因害怕触犯班规而畏首畏尾,束缚了儿童的天性?其实不然,只要做到以下几点,班级管理就会活而不乱。
首先,教师要有人情味,但不可朝令夕改。在执行班规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应通情达理,区别对待,有时可能还要违反班规。对于这种情况,处理一定要严肃、慎重,可通过班干部会议举手表决,并在全班开诚布公地告知处理结果及原因,让全班学生对“特赦”有正确的认识,切不可让学生以为班主任是为某某同学“开绿灯”,处事不公。
其次,教师要有立场和原则,奖罚分明。班主任管理班级,切不可做“中庸先生”。执行班规,不能各打二十大板,而要表明态度:支持对的,处罚错的,不能让对的学生受委屈,更不能放任错的恣意妄为。对于正确的行为要奖励,在全班宣扬,用积极的、向上的正气感染、激励其他人。
最后,教师要不断完善班规,使班规升级。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学生一天天长大,言行举止也在一天天发生变化,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前存在的问题会逐渐销声匿迹。如低年级就餐时可能有同学插队,而到了中年级,这种现象不复存在。但是,新的问题又会伴随着成长的脚步悄然而至。高年级学生规则意识增强的同时,“钻班规漏洞”的能力也在提升。因此,班规也需要“成長”,当灰色地带出现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升级班规。
总之,没有规矩就没有原则性、制约性和稳定性,唯有依“法”治班,方是长久之道。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