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
为确保地理作业能够遵循学生年龄特征、能力、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设计作业时要有相应的准则加以规范,即地理作业设计原则,它是地理作业设计依据的准则。本文总结出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学生主体原则、生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脑力劳动理应与学生的脑力劳动相结合,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以学生开展积极的脑力劳动为主。”现行新课程理念也提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所以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地理作业设计过程中,只有将学生当作作业的中心,教师才能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心设计作业。作业要量人而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由易到难,递进式地设置作业,或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基础知识来选择。
二、生活性原则
“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学生的个人经验结合起来。”教学中的所有科目的知识点都和生活紧密相连,地里更是如此。生活是地理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的视野、思维狭隘,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设计都局限于手中的课本与教辅,,不与实际生活相呼应,也会让自己的学生视野与思维得不到拓展。日常教学还发现,当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难题时,他们就觉得这个知识点非常有意义,很感兴趣,很用心的去听课、认真完成相关作业,对这个知识点的记忆、理解比其知识都要深刻。为此,教师也要最大限度的挖掘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也可以看成发现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体验、观察等发现问题,然后采集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实现检测、合作、探究性学习,最终获得结果。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根据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独立探究,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最终获得真相,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起正确的钻研精神。探究让作业不再只是连抄带背的刷题量,它让作业更开放、更灵活,更富有生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到作业中来。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究,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实现创新。
四、适度原则
适当的、适量的作业能巩固知识、提高兴趣、锻炼地理能力,合理科学的布置作业对提高作业质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太多,过犹不及;太少,难以实现作业的目的。地理作业的适度原则在这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量要适度,二是难度要适度。
在作业量上,研究显示,很多发达国家中小学生的作业并不是很多,像加拿大在九岁以前学生不用做作业,10到11岁的学生只需完成半个小时左右的作业量,12到13岁学生的作业大约为1到1.5小时,中学生的作业时间平均为1到2小时。而通过调查也得出,我们国家很多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量过多,每天白天汲取的知识还没来得及消化,又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学生压力大,身心疲惫。可以看出,量太多,长时间的高負荷不利于学生成长,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适得其反。而如果作业太少,例如调查显示有些老师从来没布置过地理作业,学生得不到实践,只知道“死学”,不会“活用”,这样的作业同样没有意义。因此,地理作业要遵循适度原则,根据学生需求、教学目标、作业目标适当布置作业。
五、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课的喜爱通常是由性兴趣带动的,兴趣能使学习的过程更积极、思维更活跃、记忆更深刻、克服学习障碍的意念更坚定,有了兴趣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进而由主动到收获。其实本身地理课程就充满了趣味性,如日月星辰、多彩的民族、奇特的海洋等,但可能部分老师不注重开发,设置的作业多数采用题海战术,一味地背、记、写,容易让学生觉得刻板乏味,毫无乐趣可言,调动不了他们的主动性,作业质量低下。褚亚平教授曾说过“生趣才能爱学,爱学才能增知,增知才能长智“可以看出,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完成作业的一大动力,地理作业设计注重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学生感兴趣,学生主动去完成,才能提高作业的质量。
地理作业是完善教学的重要组成,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它的现实处境并不乐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次选择地理作业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让更多老师、学生、家长认识到地理作业的重要性,唤起他们对地理作业的关注,能找到现实教学中地理作业的不足指出,并对他们进行改进,提高地理作业的效率,发挥它的功能,减轻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