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摘要]目前国内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级人才素质要求脱节的问题依然严重,旅游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因此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旅游行业岗位需求同时,逐步实现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 课程 教育信息化 研究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地提升。更多的民众开始倾向于独特、放松的旅游体验。特别是旅游产业,在被定为我国十大振兴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以来,使得国内旅游管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变得更加紧缺。为了追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人才,国内各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适应新时期“一带一路”经济要求,具有时代气息的旅游管理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信息时代下的旅游管理專业发展较快,很多院校开设此专业的时间不长,这就对高校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毕业需求等多方面的问题上,都提出了挑战。因此,找出一条适合于时代发展要求,适合于人才发展的教育培养模式,成为了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首先,专业发展在定位不清晰。国内所属的各类旅游管理专业院校,在专业的定位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定位十分不清楚。不仅本科、专科院校之间的专业课程界定模糊,而且在人才的培养目标里,也有很多重复之处。我们必须明确,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要求和时代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像本科教育一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而且还要体现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让学生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服务意识等方面全力发展。让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
其次,专业在设置方向同质性较高,课程体系建设错位。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千篇一律”,所培养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在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高、能力的掌握等方面几乎一致,这极不符合当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思想的人才培养思想。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学生,才能让他们在毕业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在体系上错位。这是由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二者在安排上缺乏合理性造成的。我们必须及时地发现错误、纠正粗错。合理均衡地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安排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二者的时间,杜绝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
第一,立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原则。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各大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到本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要结合专业本身的综合性、行业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通过提高素质、重视能力、突出实践的方式,把素质培养、能力培养、课程安排三者,切实地与实际市场的人才要求情况相衔接。
第二,立足于教学的双向性、互动性共同发展的原则。为了能够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重点体现出本专业的实用性、职业性和操作性,专业教师要务必做到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强调与注重“理-实”教学相结合,“知识-技能”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学的灵活性,启发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实行互动-引导-反馈的教学过程,促进学习方法、教法的融合发展。
第三,立足于学生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发展的原则。在人才的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通过扎实的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提高对旅游企业的认识和联系,并逐步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建设高水品、信息化的校外实习基地,为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提供稳定的保障。在改变传统教育“重理轻实”错误思想的同时,注重学生真实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第四,强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深入开展人才培养的研究。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是我国旅游及相关行业人才的培养摇篮。我们只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做真做实整个过程,才能为本行业的发展提高优质的人才。因此,开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此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做到更加全面和深入,本着“以职业为导向”的原则,强化课程理念;推行合理的模块化教学,调整出一套适合当前教育要求的课程结构;突出本专业的实训、实践环节和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认定,完善课程的内容;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产教结合。
三、总结
总之,为了能够适应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大胆地尝试创新,推行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发展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