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芬芳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由原本的以低成本劳动力为主逐渐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于人才的具体定义和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阶段,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向专业性、综合性方向发展。对于会计专业来说,社会对于会计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渐向这方面进行转变。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现阶段高校教育的成果还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校教育下的学生没有较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具体而言,也就是说高校教育背景下的本科毕业生在社会会计学方面的执业工作的能力和知识都尚有一定的欠缺,这需要高校的教学工作从根本上进行升级改革,从基础上来进行全方位的与社会工作契合的教学模式的建设。
[关键词]基础会计 高校教育 课程建设
一、基础会计课程的建设背景
会计专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必定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来发生相应的变化,是一门动态的学科。会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会计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会计的职业标准、职业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会计职业教育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探索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下,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应当怎样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为如何进一步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技能的重视程度。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以此促进高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发展,这成为了高校建设会计学专业以及会计学相关课程的前提要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要求,在高职教育信息化是新趋势的大背景下,课堂面授教育与在线网络教学优势互补的混合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课程在“互联网+”背景下,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线上线下教学之间的融合。探索线上自学、网上辅导和线下组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教学改革,将“面授教育”过渡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通过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比,明显反映出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能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相信可以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符合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基础会计课程的要求
《基础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及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在会计学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包含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各种行业会计中所要使用到的所有基本理论,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也将决定财务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后续《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学习质量。
《基础会计》又称为会计学原理或者初级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系统讲授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和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等知识,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务方法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能力,使其运用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把所发生的商业交易转换为会计语言,并为其继续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理解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对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形成总体认识。本课程教学贯彻启发式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吸收近年来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课堂练习和课下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老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对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讲解,辅以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会计各方面知识。学生需要在课程之前预习、听课过程中记笔记和课后复习及做练习。课前复习主要了解章节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听课过程中记录相关重要知识点及自己的思考;课后练习以书后练习为主,强化所学内容。
三、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近几年许多地方高校发展定位于应用型院校,着力培养学科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然而,落实到基础会计课程来看,在课程设置上仍倾向于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技能为辅,理论课时设置远远多于实验课时,这不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整体对于会计学与财务学相关专业执业能力的要求想去甚远。现实的情况是高校的教育目标往往容易停留在“纸面上”,通过成绩、分数、绩点、考评来作为核心的指标,来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和学校的整体性水平,这显然与社会财务会计人才需求的诉求点不匹配。
(二)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在理论课程中,由于缺乏实际案例,在具体的业务例题中仅仅只是侧重会计分录的书写而忽略了实质交易事项的本质。教学资源以传统的课程资源为主,缺少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网络学习空间与传统的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课程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较少,无法为师生提供了教、学、做相结合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自主学习、互动教学、拓展资源、创新实践等。现有课程教学资源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学习不到位,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要求难以对接。
(三)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基本是现代教学课堂中的一个主流模式,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式位置,很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共鸣,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传统面授教学中基本采用传统PPT授课方式,未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课外对话。作为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受众的学生普遍较多,常以百人公共选修课形式开展教学,所以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更少,学生和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即使部分院校课程教学中使用了网络的技术,但只是作为面授教育的补充,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的革新
(一)优化教学目标定位
从培养大纲的制定之初,就必须明确高校对于会计财务学科教学教育的方向,合理设置基础会计的相关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对接。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较好培养,首要任务就是应当明确课程教学定位。对于基础会计教学而言,其导向就是职业能力培养,是以行业专业分析财会专业所要求的岗位任务及职业能力基础上设置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将会计工作流程作為主线,依据财会类专业学生实际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见展示,并且在工作任务引导下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以及仿真操作与分组讨论等相关不同方式实施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会计工作中所学职业能力及实践能力真切体会。
(二)强化实践学习以及互联网资源的共享建设
一方面而言,对于校内实训基地应当不断进行开发及完善,另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对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建设,从而使基础会计课程实用性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特点,从之前“重核算、轻管理”逐渐转移到“重管理,懂技术”,因此,在会计教学目标定位时,应用型高校在教授基础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更加侧重会计核算能力、企业管理软件操作等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系统性、创新型、批判性思维。如今,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逐渐替代基础的财务核算,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化,不断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推动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以期找到适合新形势下基础会计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由原本的以低成本劳动力为主逐渐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于人才的具体定义和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阶段,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向专业性、综合性方向发展。对于会计专业来说,社会对于会计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渐向这方面进行转变,进而从基础上来进行全方位的与社会工作契合的教学模式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