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许定河
他以仁爱之心行仁爱之事,构建起一座城市最坚固的肿瘤防治防线。
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曾说:“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每天都有人听到最动听的话,也有人听到最残酷的话,人在疾病面前的尊严、脆弱、勇气、无助在这里显露无遗。作为管理者,吴永忠期冀医院可以给肿瘤患者带来希望与美好,而不是痛苦与绝望。
这样的追求决定了他管理医院的理念,进而决定了医院的发展方向。面对记者,吴永忠讲的最多的不是医院如何大发展,而是肿瘤的科普、筛查与规范治疗。“抗击肿瘤的核心一定是预防,防远远大于治。”这句话一直是他心中的信念,如今,已然成为医院管理和发展的行动纲领。
多年前,一位肺癌晚期朋友的经历深深刺痛了吴永忠。彼时,行业对肿瘤治疗存在认识的误区和不足,朋友在大剂量、广照射的放疗治疗中痛苦煎熬,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减缓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为什么不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把肿瘤扼杀在萌芽之中?
吴永忠从医生涯和管理生涯都在努力回答这两个问题,这显然是一条非同寻常的路。
在大变革时代,他远离喧嚣,保持战略定力,带领重庆市肿瘤医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医院发展和整座城市的健康开创了新的局面,为国家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提供了“重庆方案”。
他像一个斗士,在肿瘤防治一线“厮杀”。但“厮杀”不一定是拼刺刀,他谦和、善良,以仁爱之心行仁爱之事,构建起一条有足够杀伤力的防线。
以仁得之,以仁守之。这条路,他还要走下去。
从医生到管理者,吴永忠的坚守从未改变。
1990年,大学毕业后,他留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一院”),开启从医生涯。那个躁动的年代,很多医学生和医生下海经商,追名逐利。他从来没有过片刻怀疑和犹豫。他始终坚信,医生和其他职业不一样。
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承受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吴永忠认为,医生当秉承“善”字第一,多做换位思考,多些仁爱之心。这是他的信条,也是实践准则。从医近30年,他身上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和一起患者投诉。做医院管理,他从未过激地批评过任何一个人。
无论是行医还是管理,以正面、善良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保持善良之心。这便是他的坚守。
吴永忠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第二届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放疗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分会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第一届华人肿瘤放疗协作组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阶平基金会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发表SCI等论文100余篇,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肿瘤学》与《肿瘤放射治疗学》2 部,主编与副主编专著3 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肿瘤科普系列丛书》13 册。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三等奖1项;重庆市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担任《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重庆医学》《肿瘤预防与治疗》《实用癌症杂志》《International Jour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Physics》等杂志常务编委。
成为一名好医生,除仁心之外,还要有仁术。吴永忠从未停下提升自己的脚步,攻读硕士博士、进修学习之中,他不断成长,技压群雄。2005年晋升高级职称后,管理层有意栽培,他被擢拔为门诊部主任。11个月后,改任医务处副处长。3个月后,作为高端人才引进到重庆市肿瘤医院,任业务副院长。
吴永忠从未想过离开重医附一院,这是梦开始的地方,他准备大干一场。命运偏偏要考验他。他只得调整航向,驶向新的远方。
肿瘤医院虽为市级医院,但管理、人才、学科、品牌等方面和教学医院不可同日而语。吴永忠有点失落,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他希望通过努力让医院实现快速发展,甚至超越。
彼时,重庆市肿瘤医院人心涣散,学术氛围淡薄。吴永忠从梳理制度、完善流程做起。在重医附一院任医务处副处长期间,因为处理医疗纠纷,他有三次三天三夜未回家的经历。他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肿瘤医院。
因此,他在肿瘤医院推出的第一项重要改革就是构建医院“大安全”体系,让医务部回归本职工作。医院成立医患关系办公室,归口安全部,专门负责医患协调和医疗纠纷。医务部将主要精力放在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和医疗应急工作上,将医疗纠纷防范提早到环节质量中。
“大安全”体系下,医疗质量管理关口前移,医院创下连续500多天医疗零赔付的纪录。要知道,在床位使用率最高达到140%、三四级手术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这样的纪录绝不简单。
吴永忠的管理条理清晰、目标明确,他紧随时代步伐,又勇于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源自自身医院特点的创新管理实践。
如他提出并大力推进加强基础医疗质量建设的“1138工程”,以问题为导向,每月开展常态医疗质量检查,不断优化医疗质控指标、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推动医疗质量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2014年起,医院将“三基三严”作为重点专项工作组织实施,强化基础临床能力,经过两个周期的努力,医院连续三年获得全市“三基三严”大比武前三名的好成绩。
2014年,医院启动“三超一重”临床合理用药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多种用药预警和干预等措施,加强药事管理。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要求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早在2014年,重庆市肿瘤医院就制定了辅助用药目录。以前治疗用药和辅助用药比例为1∶1,现在已优化为5∶1。至2018年末,医院总药品比例为33.8%、辅助药品比例下降至5.9%,药品结构的变化为靶向药、中药腾挪了空间。
1 吴永忠教授为肿瘤患者免费义诊咨询。
2 重庆市肿瘤医院推行肿瘤首席专家制度及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
医院运营管理方面,吴永忠同样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从2006年起,医院探索建立院科两级综合目标与绩效考核体系,通过不断的优化完善,目前已形成以服务和质量为核心,涵盖医疗、教学、科研等八个方面的适应肿瘤医院发展的绩效考核与分配体系。
2016年,医院开展“三费一率”专项整治活动,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效率、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向管理和服务要效益。专项整治立竿见影,同比2017年,2018年医院药品比例下降3.49%,百元医疗收入的卫生材料消耗下降0.76%,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下降6.97%,行政办公经费零增长。
各项管理顺利推进并取得不俗成就,与吴永忠的“仁政”密不可分。他的管理并不依赖个人权威与权力,而是建立在文化指引下的制度建设与循序渐进之上。得到患者与员工支持的改革,从来都是事半功倍的。
管理是术,但更重要的是仁心,这是吴永忠的道。
院长语录
◎我们开会不谈成绩,就讲问题。谁讲的问题越多,说明谁在认真做事,认真思考。
◎管理者要走出办公室,在科室、医院每个角落甚至其他医院、会场获得医院管理的灵感和经验。
◎管理者要具备两项能力:一是深度思考。管理者必须对医院的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深刻理解和认知。二是学术思想。管理者须在学术方面勤耕不辍,学术做不好,管理也会 飘着。
得道者,天助。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指出,要在全国县以上医疗机构建立癌症登记报告制度,推广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扩大健康科普宣传,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癌症防治体系。
这是大健康体系下,国家面对新形势做出的全新战略部署。而早在4年前,重庆市肿瘤医院便已上路。
吴永忠很早就认识到肿瘤预防-筛查-治疗-康复全链条服务的重要性。2007年,他主导成立了重庆市唯一的肿瘤风险筛查中心,向市民提供早期肿瘤筛查和健康档案管理,实施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自那时起,吴永忠每年都会走遍重庆的每一个区县和乡镇,了解情况,探寻解决问题的答案。他亲力亲为,带领医院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基层的科普宣传、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工作。
2015年,吴永忠任重庆市肿瘤医院院长,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他可以以更大的格局和手笔布局这项宏大的事业。该年,他创新性地提出“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战略构想。“一网”即市级—区域级—区县级肿瘤防治网络;“一链”即区域协作的涵盖肿瘤登记、科普宣传、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的完整诊疗服务链。
国家很早之前便提出肿瘤三级防治网,但效果并不理想。以前,重庆市只有重庆市肿瘤医院一家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没有二级专科医院,医疗机构对肿瘤学科建设重视不够,学科发展很不规范。“我们希望在重庆构建一个三级防治体系。”有了多年的积累,吴永忠和他治下的肿瘤医院并不缺乏自信。
根据规划,重庆市肿瘤医院将牵头在全市建立“1515”肿瘤防治网络。“1”是指以重庆市肿瘤医院为龙头,发挥其业务指导与质量监管作用;“5”是指在区域内积极探索5家以上的二级医院转型为肿瘤专科医院,着力提升区域肿瘤防治能力,形成区域辐射力、影响力;“15”是指在15个以上区县推进建立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加强区县肿瘤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指导辖区乡镇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肿瘤防治。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重庆市肿瘤医院已建成涵盖7家二级肿瘤医院、23家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3个单病种专科联盟,累计82家肿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的重庆市肿瘤防治网络,掀起了重庆市肿瘤防治的热潮。
建网络,吴永忠实施的仍旧是仁政: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无偿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指派副高级以上专家驻地帮扶;到肿瘤医院进修全部免费,提供食宿。
“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在各基地医院参加的季度联席会上,吴永忠说的最多的是这句话。
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吴永忠的真诚和仁心换来基层的信任与支持,“一网”得以快速建立。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在网络中做实各项工作。这便是“一链”建设。
“一链”建设中,推行较成熟的是科普宣传和早期筛查,重点推进的则是规范化诊疗。
重庆市肿瘤医院在很早之前就建立起了肿瘤科普宣讲团,从防癌、治癌到康复管理,每年上百场科普讲座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基层医院。“现在每周都有大批医生在外开展科普活动和适宜技术推广。这是我们每个医生必须做的一件事。”吴永忠说。
医院启动“培训者培训计划”,在院内选拔、培养了一批讲科普、写科普的能手。医院每年举行科普能力大赛,营造全院参与科普的氛围。此外,医院还建立了“一网两微六号”等科普载体群,独立完成、出版全国首套成体系的《肿瘤防治科普丛书》。
重庆市肿瘤医院在科普方面的大力付出得到国家层面认可。2019年3月,医院被中国科协授予首批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全国仅4家医疗机构获此称号。
医院推进城市与农村早癌筛查项目,推广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从2012年到2016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经为175901万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估出高危人群125851人次,高危风险率为14.31%。癌症筛查41655人次,筛查参与率33.01%。
吴永忠积极倡导肿瘤规范化治疗,对内,在医院推行肿瘤首席专家制度及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建立了17个肿瘤的多科联合会诊体系。对外,则在重庆市各区县、四川、贵州等地设立了23个“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医院定期选派肿瘤专家及骨干到基地进行医疗技术指导,开展专家学术讲座,推广肿瘤的全过程管理理念。医院制定了统一的全过程管理规范和路径,实现了网络任一环节的同质化服务。
吴永忠坦言,有待加强的是两端:登记与康复管理。下一步,将强化肿瘤防治办的职责,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作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全国第四个省级癌症中心,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重庆市肿瘤医院交出了“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的漂亮答卷。但作为斗士的吴永忠并不满足于目前的成就。
为开启肿瘤防治事业新篇章,他为医院定下国家级区域肿瘤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目标宏大却并不缥缈。目标具体到实践中,便是打造文化、管理、人才、学科四大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吴永忠最为看重的发展力量。他任院长后,提出“向善向上、尚德尚学”的核心文化。在核心文化引领下,医院建立了全新的行医文化、处事文化和管理文化。
以医院会议为例。当前,全院开会就两个主题,谈问题,找解法。“我们开会不谈成绩,就讲问题。谁讲的问题越多,说明谁在认真做事,认真思考。”
2017年底,医院根据发展需要,提出“美丽医院建设”的任务。短短7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外景观综合改造、门诊行政综合楼结构改造、连接楼及门诊手术室改造、国医馆改造装饰等工程,院区面貌焕然一新。
“7个月时间完成3~5年的任务,没有文化支撑,我们不敢做这样的工程。”吴永忠将之归结为文化的胜利,“这项工作经得起安全、稳定、廉洁、效率、效果、发展、历史的七大考验。”
管理是第一生产力。吴永忠认为,管理者要走出办公室,在科室、医院的每个角落甚至其他医院、会场获得医院管理的灵感和经验。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他才推出了一系列源自自身医院特点的创新管理实践。
在吴永忠看来,管理者要具备两项能力:一是深度思考。管理者必须对医院的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深刻理解和认知。二是学术思想。管理者须在学术方面勤耕不辍,学术做不好,管理也会飘着。
人才是医院发展之基。当前医院正在实施“三瞄准”战略,通过引进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的“三高”人才,为医院发展补充新鲜健康血液。对内,优化人才梯队,大力开展高层次(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推进院内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骨干人才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医院重视拓展人才世界视野,持续实施“1110”人才战略工程,加大选送力度,进一步提升培训成效。
1 重庆市肿瘤医院大胆探索,为国家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提供了“重庆方案”。
2 重庆市肿瘤医院已建成涵盖7 家二级肿瘤医院、23 家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的肿瘤防治网络。
人才战略支撑下,学科建设思路也在发生变化,之前医院重点打造“五驾马车”,今后将完善学科发展体系,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合理引导学科分化与组合,通过支持专病专科建设,全力打造一批临床优势学科。
所有工作最终都是为了肿瘤防治的终极目标,这条路没有终点。
吴永忠一直有一个梦想,建设一家现代化肿瘤专科医院,包括肿瘤登记、科普宣传、早期筛查、精准治疗、康复管理的完整防治服务链。
“我的心愿是建一个肿瘤科普馆,把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用现代科技以实物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广大中小学生与普通老百姓及早受到肿瘤科普知识的教育,正确认识肿瘤、科学对待肿瘤。”
储备了梦想和愿望,吴永忠又多了一份前行的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