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健康体检求变

2019-06-25 07:37曹凯刘敏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宾公立医院机构

文/本刊记者 曹凯 刘敏

蓝海变红海,民营健康体检企业一方面通过并购实现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则沿着产业链寻找新的机遇。

2001年,韩小红从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毕业,原本可以在公立医院走上另一种人生。不过,她选择跟丈夫胡波创业,将自家的中医诊所改造成为健康体检服务机构。他们的偶然选择,无形中为社会资本办医中闯出一条新路。

慈铭创业之初,公立医院还没有独立的健康体检部门。体检的时候,“没有生病的普通人跟生病的患者一起检查,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而且,中国的医院门诊患者已经够多,体检人群也涌入,进一步挤占了医疗资源。

第一批创业者申领医院、门诊部牌照,但是仅提供健康体检服务,运营模式在探索中日渐成熟。此后十多年间,随着健康服务领域一个新的细分健康体检行业需求不断释放,就这样逐步上路,公立医院也纷纷开始迅速进入。

这一细分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一市场从当初的“蓝海”变成了如今的“红海”。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国内公私健康体检机构管理者,已经在为行业探索新的转型发展方向。

行业爆发式增长

“第一个是得益于市场的极大需求;第二个是得益于健康体检行业能够给客户创造价值。”韩小红将健康体检爆发式增长归功于这两点。

一直以来,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员工等群体就有较为固定的保健体检服务,形成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过去一二十年间,经济高速发展期,一二线城市企业迅速发展,也开始给员工提供健康体检福利。而且,这一就业市场惯例,逐渐从大中型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展。在中国,健康体检服务逐渐成为除医疗保险之外,企业给予员工的一项较为固定的福利。

尽管如此,健康体检行业毕竟属于新生事物,起步阶段也是磕磕碰碰。尤其是在非典期间,一线城市很多私营医疗机构被迫关门半年,遭受巨大损失,部分机构几乎面临关门的窘境。

2017年,国内参加健康体检人次突破4亿之后,基本上相当于职工医保参保者几乎人人享有这一福利。截至2018年底,中国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恰好就是在3.16亿人左右。

自然而然,就业市场的惯例也奠定了千亿级健康体检产业的基础。即使在健康体检行业的起步阶段,大量民营体检机构也能做到一年新开一家门店。而且,民营健康体检机构销售人员用电话销售、陌生拜访等最简单的办法就能找到发现客户。这样的高速成长,在行业初创期是惊人的。

当前,尽管有一些人会宣扬“体检无用论”,但是健康体检服务有固定买单方,市场需要有保障,服务拓展自然也会不断延伸。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细分业态也必然存在着较大成长空间。

实际上,这也是公立医院纷纷进入的原因。北京协和医院在2005年成立健康医学部,借鉴医检分离模式,将健康体检服务专科化运营。2012年,协和医院新门诊大楼落成,健康医学部搬进新门诊大楼11层,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门诊11层的体检服务区域在门诊大楼中配有专用通道、直达电梯,完全跟医疗区隔开,避免交叉感染。

而且,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引入专业服务辅助人员,和本院医护一起工作,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相对于民营体检机构,大型三甲医院健康体检定价更高,但是中端团检一号难求,高端自费体检在市场上也非常抢手。

1 随着行业并购持续升级,美年大健康和爱康国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家健康体检连锁机构。

在不断扩充一二线城市连锁门店的同时,慈铭在北京亚运村一带自筹资金建设慈铭奥亚,爱康国宾也重点打造爱康君安品牌,希望借此吸引中高端客户。在企业团检利润摊薄的情况下,招徕高端客户也能完善服务的多层次性。

不过,私营体检机构发力中高端体检,就要面临与大型公立医院直接竞争的局面。公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在经营管理上,本身也是借鉴民营机构,甚至引入外包团队提升服务水平,管理上也越来越灵活。而且,公立医院有优质医生资源、服务能力、品牌实力,对中高端客户的吸引自然也比较大。

尽管竞争激烈,但是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提升。“也就是三五年之内,不同消费层次的健康体检机构发展起来,而且服务深度也拓展开来。”曾担任美兆体检市场总监的贾彦彬补充。

而且,民营健康体检机构机制比较灵活,服务自主定价,也在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项目。监管部门已经审批通过的服务项目和器械耗材,公立医院暂时还未引入,民营健康体检机构可以率先提供,让一部分消费者先用起来。这是在培育新的健康需求市场。

规模化发展是趋势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下,民营健康体检机构诉诸连锁化经营和并购,持续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压缩成本,从而保证较为稳定的利润率。

2 在出售慈铭体检股权之后,韩小红和胡波开始在海南再次创业。

“到2012年的时候,慈铭在全国就成立了50家左右的连锁店。”韩小红指出,面对公立医院的竞争,慈铭这样的健康体检机构“唯一的优势就是连锁化发展”。

而且,健康体检机构并不过度依赖专家,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比较高,容易复制和扩张。一些大型体检机构纷纷引入投资者,一方面融资扩张,另一方面则是并购同行。

尽管资方很多时候是单纯的财务投资,对企业决策和发展并不直接出力,但是韩小红比较认可资本对自身的扶持。“资本进来之后,多多少少觉得自己并不像孤家寡人一样在作战”。新生行业面对政府监管压力、同行竞争,甚至社会误解,资方扶持甚至让韩小红感觉好像有了“极大的支撑”。

连锁化和并购扩张,让中小型健康体检机构逐渐退出市场。当然,规模更大的扩张并购来自2006年才成立的美年。2011年,美年与原本主攻北方市场的大健康集团合并为美年大健康,从而与爱康国宾、慈铭体检形成民营健康体检行业三大连锁品牌。

行业并购潮并未止步,2014年美年大健康与慈铭体检签订收购协议,分两批收购慈铭股份,最终于2016年收尾。2015年3月,美年大健康收购上市企业江苏三友,借壳上市成功。

尽管慈铭被美年大健康并购,但是以韩小红、胡波为核心的管理层还在运营着公司。而且,美年大健康俞熔的策略也比较明确,美年、慈铭、美兆等子品牌在市场上相对独立运行,仍然是竞争关系,以保持每家企业的“狼性”。

并购慈铭体检之后,美年大健康的俞熔公开表示要把下一个目标瞄准爱康国宾。2015年,大批在美股上市的中国企业退市,从上市公众公司变身私有企业,希望回国在A股上市。在美股上市的爱康国宾,当年也有意追随这波潮流退市。当年11月,美年大健康趁机向爱康国宾提交私有化交易初步要约,有意并购爱康国宾。

不过,这次并购遭到爱康国宾方面的强烈抵制,拖延数年,引发社会舆论密切和业界地震。在并购战最激烈的时候,张黎刚公开指责美年大健康和俞熔,涉嫌垄断,恶意扰乱市场秩序。最终在2018年底,因为阿里健康介入,爱康国宾进入阿里系。

经过一系列的并购,美年大健康成为民营健康体检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2017年财务年报提到,美年的健康体检门店数量超过400家,全年体检人次超过2160万元,全年营收更是超过62亿元。

爱康国宾紧随其后,2017年全国门店数量超过110家,体检服务量在550万人次。

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规模化是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路径之一。这两大体检连锁品牌还会将扩张继续下去。美年大健康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门店已经超过600家,服务量超过3000万人次。

拓展专科服务

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民营健康体检机构选择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公私健康体检机构也在探索新的业务发展模式。

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研究院除了承接传统体检服务,现在也大力拓展住院体检。一直以来,一部分疾病往往需要住院观察诊断,比如部分呼吸系统疾病,需要睡眠时携带设备进行检查诊断。因为很多医院床位不够,医生会让患者携带着设备自助检查。健康研究院就设立睡眠中心,专门为这样的人群服务。另外,目前胃肠疾病内镜筛查越来越普及,民营机构早已提供胶囊胃镜服务,健康研究院则开设消化内镜诊疗中心。

在出售慈铭体检股权之后,韩小红和胡波除了继续管理慈铭外,还开始了更多的探索。他们成立了自己的资本,去发现一些好的投资标的。另外,他们也在尝试提升健康体检的附加值。

当前,海南自贸区有一些特殊政策,“允许接种未在中国上市的疫苗”,允许进口“少量、急需进口用药”,吸引社会资本密切关注。他们早在2014年就在博鳌拿了一块地,早早开始规划发展慈铭博鳌国际医院。

韩小红介绍,医院早在2016年就取得三级综合医疗营业执照,次年则取得三级综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18年,慈铭博鳌国际医院从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取得开展一、二、三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批复,辅助生殖业务如今已经在运行中。

“现在有些地方,投资者拿到地,盖了医院,就会在医院旁边建公寓、大楼。博鳌试验区,有些拿到地的投资者可能还在彷徨。我们已经在踏踏实实建设医院的,也正在逐步将国内外的技术、人才导入。”韩小红指出,“博鳌国际医院会是我们的桥头堡”,“要走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的路线”。

“美年和慈铭的地基在这里,未来往下走,要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在产业链上延伸。”韩小红指出,美年和慈铭有自己庞大的客户群,也有自己的互联网医疗系统、人工智能平台,检后慢病管理也是可以拓展的方向。

另外,不同类型的连锁专科诊所建设也是韩小红的目标。目前,生殖健康专科服务已经启动,未来还将探索医美、儿科等不同领域。

“医院为什么难以复制?因为医院过度依赖专家。社会化资本办医,专家固然有利于品牌提升,但是又不能过度依赖专家,一定要依赖团队,否则就很难复制。健康体检中心过去为什么能在国内发展起来?因为它不是专家依赖,而是系统依赖和管理依赖。”她特别强调,“我们要选择一些能够跟医院互补的专科来发展。”

与韩小红探索同期,中国台湾地区一些私立医院也在拓展类似服务。比如,长庚诊所2016年在台北开业,把台北长庚医院自费诊疗服务集中起来,让客户体验完全不同于医院的服务。而且,长庚诊所的诊疗服务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费的普通体检;第二部分则是高端医疗,包括健康体检、门诊、手术等服务;第三部分为医美服务。长庚诊所服务不受医保支付限制,定价收费自主性也更大。

目前,尽管国内大部分健康体检机构拿的都是医院、门诊部等综合性服务牌照,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健康体检回归医疗化

目前,尽管国内大部分健康体检机构拿的都是医院、门诊部等综合性服务牌照,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去,这些机构只是面向客户,提供医检分离的健康体检服务。

历史的钟摆总是来回摆动,国内健康管理企业过去强调医检分离,在公立医院围墙之外找到立足之地。现在或许可以向另一端适当摆动,将健康体检和医疗结合起来。

实际上,健康体检机构在这一方面也有很大的挖潜空间。目前,很多体检机构“交全天的房租,但是只能干一上午的活”。设备在上午比较繁忙,一到下午就是设备清洗消毒;场地在下午也普遍闲置,部分用于员工培训。

为了利用好这段时间的场地,一些健康体检机构已经在探索提供部分专科的高端医疗服务。北大医疗集团旗下的北大怡健殿,背靠北大国际医院和其他北大系统医院,目前已经在城市增加医疗服务提供。

4月18日下午,《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发现,北大怡健殿健康体检服务已经结束,偶尔会有客户来取报告。在结束上午的体检工作后,他们下午也开放部分诊室,面向患者提供门诊服务,当时口腔、中医等诊室就在接诊患者。

而且,北大怡健殿方面也告知,一旦体检客户发现病情,他们也愿意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北大国际医院和其他北大系统医院。

实际上,随着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健康体检服务也可以尝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初级诊疗适度结合。

目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将全科医学科与健康体检进行整合管理,提供同质化服务。一部分医生上午在健康体检中心出诊,下午则会到全科门诊出诊,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最大化。

其实,中国台湾地区的一部分大型医院,很早就将健康体检中心与家庭医学科做了整合管理。

这样的模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加成熟。很多普通居民的健康体检需求更多与家庭医生结合,而且主要是身体不适才去找自己的家庭医生。而且,因为健康体检服务跟分级诊疗体系结合,医疗保险有时也会为健康体检支付部分费用。这跟中国大陆完全由企业买单又略有不同。

例如,美国在付费上略有不同,65岁以前上班族及其家人,健康保障主要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一些美籍华人告诉《中国医院院长》,部分商业保险公司甚至会鼓励投保人定期进行部分检查,费用由保险支付,主要取决于保险合同约定。

猜你喜欢
国宾公立医院机构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中国国宾洞——桂林芦笛岩
袁毅平作品
钓鱼台系列酒品鉴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试析公立医院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