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迫待转型

2019-06-25 07:37曹凯
中国医院院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体检中心医疗机构公立医院

文/本刊记者 曹凯

医疗与体检分离的健康管理机构,也在逐渐延展拓深健康诊察服务,未来或许还将进一步与分级诊疗体系和疾病管理结合。

2019年3月,一场“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时间为期一年。多家健康体检机构的管理者担心,执法行动会特别针对体检机构,毕竟2018年的两次舆论风暴让整个行业并不轻松。

2018年七八月间,美年大健康广州天河区美年富海门诊部的前员工,通过互联网披露所谓行业“黑幕”:客户体检没有发现肿瘤但随后在公立医院查出,无证医生使用过世医生陈某名义签署报告,雇用无证人员使用设备操作,等等。这样的问题自然引起社会和舆论关注,中国证监会随后对上市企业美年大健康发出问询函,同时卫生部门也介入调查。

不过,天河区卫生计生局调查结果,跟所谓“黑幕”略有差别:陈姓医师并未过世,仍在美年大健康工作;未取得完全资质的医生也可以在合格医师指导下签署报告;曾“在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前擅自开展CT放射诊疗活动”,但是手续早已补齐;等等。

同时,美年大健康也指出自身遭遇“罔顾事实”的指责,同时也承诺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强化自身管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事件也就逐渐告一段落了。

不过,到了2018年12月,在中国企业家年会上,另一家民营体检企业爱康国宾的董事长张黎刚痛批所谓“假体检”“没有检查就出结果”。这样的轰动性言论,在一年之内第二次将健康体检行业送上新闻“头条”。

实际上,这些年来,健康体检行业企业时常遭遇类似风波,过去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不过,如今经过新媒体传播,健康体检行业的问题2018年被放大呈现,让全社会都开始关注这一行业。这也是很多管理者无法承受之重,开始认真思考发展问题。

健康体检快速成长

2003年前后,北京仅有15家左右专业健康体检机构,现在这一数字超过240家。短短十多年间,健康体检行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公立医院健康体检服务与门诊服务混合提供,没有专科化发展。在医检不分离的背景下,健康体检客户在公立医院门诊做体检的服务体验非常一般。2001年前后,一批医疗创业者开始探索建立专科化发展的健康体检机构,单独给客户提供体检服务。

“非典”过后,一部分民营健康体检机构开始探索连锁发展,慈铭、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等机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民营机构的专科化发展模式日渐成熟,大规模市场教育也让全社会开始认可健康体检的价值。

2005年前后,一部分公立医院管理者尝试将健康体检专科化,把人员、设备、医疗用房抽调出来,设置单独建制的体检服务中心。以北京地区为例,解放军总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就属于第一批独立设置健康体检科的大型医院。

早在2005年,解放军总医院就开始建立独立设置的健康管理中心,在公立医院中算是走出第一步。如今,几经变革之后,医院的健康体检部门发展成为健康管理研究院,在院内有单独区域,员工数量也逐渐达到六七百人规模。

而且,在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控制上,他们也向民营体检机构学习经验。慈铭体检创始人韩小红指出,有一段时间,公立医院院长到慈铭参观的人数特别多,很多院长回去以后就开始改造医院的体检服务。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大型医院带动下,很多省级医院、地市级三甲医院也开始设置单独运行的健康体检部门。湖南省一家公立三甲医院医院健康体检部门负责人2016年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健康体检中心的主要客户是本地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机构,服务量比较大,收入在全院科室排名中排名靠前;而且,科室员工的年终奖平均数额在全院科室中排名第二,甚至高于骨科。

尽管公立医院没有走连锁化经营模式,但是因为医院数量庞大,几乎同时多点开花,占据的市场份额也比较大。而且,公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依托大医院的实力,在市场有较强的口碑和品牌,在市场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很多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单价1500元以下的客户基本不接”,拿走相当一部分中高端体检客户。在一线城市的部分大型三甲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一年做到三五亿收入并不是难事。

过去十多年间,公立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后来居上,凭借体量大、人力资源相对充足等优势,在健康体检服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医保控费趋紧的情况下,公立医院也有动力深入拓展医保并不支付的高端体检、高端医疗等服务。

最近三五年,县市医院也开始建立独立的健康体检中心,扩大服务提供。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介绍,现在是所谓公立医院第二波搭建健康体检潮流。

比如,一部分改制的国企医院,机制更加灵活,探索专科发展,很多都盯上健康体检。唐山弘慈医院体检科在没有改制前就发展不错。中信产业基金资方进入以后,将医院体检科主任董来成提拔为副院长,也是鼓励体检科进一步做大。在本院体检区之外,医院将一家附属社区中心改造,扩大体检科规模,增加人员配置。而且,为了更好服务客户,医院还给科室配备体检车,主动到工厂、单位提供上门体检服务。

另外,因为健康体检行业并不依赖专家型人才,对标准化、流程化管理要求更高,一些周边企业也酝酿进入。比如,浙江第三方检验企业迪安本来也是走连锁经验模式,医学检验业务又跟健康体检有业务重叠部分,干脆也进入健康体检行业。目前,他们在浙江的体检机构数量已超过10家。

2018年,国内健康体检人次或将再次突破4亿人次。然而,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以公立医院体检中心为主提供体检服务的供方格局。“民营健康体检机构在市场上的占比始终在10%左右。慈铭18年行业积累,北京全部门店的收入,也就跟北京的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健康体检中心打平。”慈铭体检的韩小红这样总结健康体检市场的大格局。

机构间竞争失序

行业快速发展带来机构数量快速成长,机构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图1 2011年至2017年中国健康检查人次 单位:亿人次

健康体检行业是新生事物,激烈的竞争无疑大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美兆是2003年落地北京的有台资背景的健康体检机构,服务标准对接日本和中国台湾,开业时就提出“四小时出报告”的服务理念。贾彦彬就是其最早的一批员工之一,后来成长为市场总监。

2005年,张黎刚开始在北京创业做爱康国宾,逐渐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连锁体检机构之一。在进入健康体检行业之前,他是搜狐网高管、e龙网创始人。

“因为是医生出身,我一开始觉得有限的资金投入应该更多用在基础硬件设备、员工培养上。美兆进入北京,让我意识到环境装修也不能差,环境也是服务和质量的体现。爱康国宾团队来自互联网行业,则将很多互联网营销方法带到了这个行业。”韩小红指出。

另一方面,随着机构数量增加,竞争激烈程度也愈演愈烈,甚至走向失序。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医护人员、销售团队、管理团队都在发展中培养。为了节约员工培养成本,企业间竞相挖人,甚至演变成互相攻击。作为北京市最早的健康体检之一,慈铭可谓深受其害,不断被人挖墙脚。

而且,体检机构间的“军备竞赛”也日趋激烈。企业竞相购置更好的CT、核磁设备,邀请明星、媒体站台,希望提升社会关注度。经过这样一轮轮军备竞赛下来,一些在国外健康体检行业考察过的行业人士就指出,国内健康体检机构部分设备的配置水平,甚至要高于发达国家高端医疗的设备水平。

1 尽管健康体检在国内依托“医检分离”理念发展起来,未来也可以适度回归医疗。

2 政府买单的健康筛查服务,应该逐步向公私医疗机构一视同仁 开放。

现在回过头来看,“实际上某些高精尖设备对疾病初诊、健康体检来说没有必要。很多时候,企业比拼设备只是为了品牌打造,而并不是服务本身的需求。”贾彦彬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对手率先发难,当时不想买都不行。

韩小红也指出,长期来看,健康体检行业还是应该回归健康体检质量与服务的本质。

而且,行业竞争带来健康体检的流程化、标准化、同质化,诸多机构都陷入了低端的价格竞争中,服务和价格日渐透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行业发展。

当前,体检服务销售市场主要是团购,由企业购买,发放给员工作为福利。在价格透明化之后,这些购买服务的企业对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招标的时候,在同样的体检项目情况下,进一步要去砍价,就是要看谁能出更低价”。贾彦彬指出。

在服务和价格双双透明化的情况下,“健康体检产品差异化设计也非常难”。而且,在追求低价的行业格局下,购买服务的各类企业,对差异化健康体检产品的认可也不太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健康体检的差异化发展。

而且,“利润空间有限,就无法雇用好的医生,也无法提供好的售后服务。”贾彦彬指出,尤其是一些小型的健康体检机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不断挤压自身的利润。

以影像、超声医生聘用为例。在健康消费释放大背景下,不仅快速扩张的健康体检企业需要他们,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诊所也需要。目前,一二线城市影像医生的收入已经大幅上涨,而且即使开出这样的较高价格,招到合适的医生也并不容易。

贾彦彬指出,直到最近数年,企业间的价格战才有所缓解。加之全民收入水平提高,健康体检的服务定价才缓慢触底反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部分中小型机构采取的应对策略也是千奇百怪,甚至“偷工减料”。

政府与行业脱节

健康体检行业起步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自己成长起来,跟传统医疗机构并不完全一样。不论是激励政策还是监管政策,政府管理与行业发展也略有脱节。

一直以来,在国内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类别中,也没有专门的健康体检服务机构这一类。最初开始做民营体检机构时,创业者拿的都是门诊部、综合医院的牌照,可以设置不同科室,从而提供涉及不同科室的健康体检服务。这也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健康体检机构的监管也比照医疗机构,没有区别。

因为体检涉及不同科室,科室设置比较综合才合格,必须拿到上述牌照。科室越齐全,面临的监管越复杂,管理者的管理压力越大。健康体检又是一个新生行业,业务也一直都在探索。韩小红介绍,有一段时间,他们开发出家长体检附赠儿童体检的产品,结果监管部门来检查执法就指出执业范围没有儿科,属于超范围执业。

这样的监管略显严苛,创业者很早就希望新的细分行业能够争取到更大的“合法地位”。

最终,原卫生部在2009年8月出台《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健康体检服务提供机构应有“相对独立的健康体检及候检场所”。这才承认医检分离的“健康体检”服务的合法地位,此后也大大促进了健康体检行业的发展。韩小红在其中做了很多工作。

不过,政策姗姗来迟,也凸显出一个问题:面对医疗健康行业创新,政府监管与行业发展略有脱节。比如,有些地方审批流程过于拖沓,一些医疗机构只能一边加紧申请部分项目的执业许可,一边瞒着监管部门“无证驾驶”提供服务。

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健康体检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健康体检中心管理规范(试行)》,正式承认“健康体检中心是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规范健康体检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意味着以后医疗机构类别中将有健康体检中心这一类。

不过,单独设置并不意味着对健康体检机构低标准监管,与医院的服务质量同质化、检查结果互认也需要政府监管衔接。长远来看,健康体检机构与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对健康体检机构发展似乎更有利,尤其是在部分健康体检机构开始医检融合等多元化经营的情况下。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开始为部分人群购买特殊健康体检服务,比如癌症筛查。过去,这些在国内更多由公立医院机构承接,向健康体检机构和私立医院购买的并不多。

实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管理经验是,愿意参与的公私机构都可以申请,合格就可以加入,允许享受上述福利的人群自由选择。因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服务迟早会向私立机构更多开放。

另外,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型三甲医院的定位是承接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适当限制大型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大型三甲医院承接健康体检服务有一定的争议。不过,政府也允许公立医院保留一定限度的特需服务。这样的宏观政策在健康体检范围内如何落地,也是政府需要回答的。

链接

健康管理提升大有空间

不同国家和地区,大部分普通居民的健康体检管理需求,其实是跟初级诊疗体系中分散到社区的诊所、社区医院整合在一起的,“医检不分家”。

文/曹凯 徐洁

在医生人力成本更高的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类似中国这样的大规模专业细分的健康体检服务其实并不普及。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没有健康体检服务提供。实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健康服务行业,因为各自不同的市场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生态,从宏观到微观都呈现出不同特色。

健康管理大不同

在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细分的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面向中高收入人群。这类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部门通常是附属于医院,收费较为昂贵,密集配置医生、护士、设备,成本自然也非常高。目前,国内一些从事海外医疗中介服务的企业,也在将国内高端收入人群引入到欧美、日韩上述医院附设高端服务部门,进行高端健康体检服务。

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部分大型医院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独立设置健康体检部门,在流程管理上也强调医检分离。而且,部分医院在管理上将健康体检和家庭医学整合在了一起。

2019年4月,《中国医院院长》在台湾大学医院网站发现,医院提供的自费体检的标准套餐,最便宜的价格也在人民币3000元上下,另外还可以组合自费的体检项目。这些项目一旦组合起来,价格动辄两三万元,基本上都属于中高端体检服务。

另外,在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部分普通居民的健康体检管理需求,其实更多是跟初级诊疗体系中分散到社区的诊所、社区医院整合在一起的,“医检不分家”。

这一点与中国健康管理行业流行的医检分离理念看似有很大不同。不过,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分级诊疗体系比较完备,他们的诊所、社区医院较为分散化。分散化以后,每家机构预约人数有限,不会造成人流量堆积,自然也能够减少交叉感染风险,跟中国大陆强调的医检分离最终殊途同归。

在这样的安排下,普通居民的体检更多与诊疗结合,一旦身体不适就会找自己的医生,一些简单的项目就近在诊所、社区医院做;诊所、社区医院没有的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则由初诊医生进行预约转诊。

除此之外,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医保部门或卫生部门还会提供一些由其购买服务的健康体检服务,主要面向中老人和弱势群体。

以中国香港地区为例,香港地方政府目前正在推开“大肠癌筛查计划”。这一计划主要面向50岁至75岁居民,基本服务包的费用由政府支付;超出基本服务包费用由个人负责,但有一定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地方政府并不将这一服务只发包给当地的公立医疗机构,私立医疗机构也可以参与,一视同仁。在该计划的官方网站上,参与计划的公私医疗机构的医生姓名、服务地址都公示出来;有意进行筛查的居民,自由选择检查地点。仔细核对参与计划的机构,很多参与计划的私立医疗机构就是自由执业诊所。可见政府买单的癌症筛查计划,其实也是跟分级诊疗体系紧密结合的。

另外,中国台湾地区医保部门特意为部分参保人群提供健康体检福利包。比如,40~64岁参保人每三年一次免费体检;65岁以上参保人每年一次免费体检;特殊疾病患者和弱势群体,每年一次免费体检。

不过,或许是台湾地区医保买单的健康体检服务包过于简单,大部分人并没有去使用这一服务。很多人似乎宁愿在身体不适的时候,直接去找医生看诊检查。在分级诊疗体系更完备的情况下,身体不适才去检查似乎也比较方便。医保支付的免费健康体检不受欢迎的情况,还曾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

日式体检的温度归功于医生精湛的技术和精心的照护。

日式体检有温度

日本的医疗机构,在其提供看似不同的健康体检、医疗诊断时,服务品质是均质的、连续的。同样,日本卫生监管部门并未为健康体检服务设立较低标准,而是与医疗服务的监管标准同质的。

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监管法律完备,日本医疗机构和从业者自我约束意识比较强。加之,日本医保筹资水平较高,管理体系完善,进一步引导医疗机构强化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一旦医疗机构出现违规,从业者会主动反省,甚至主动停止经营、从业界退出。这一点跟国内不一样,少数医疗机构屡次犯错,监管部门多次劝诫,但是自我约束意识依然不强。

实际上,日本医疗机构提供健康体检服务,硬件、环境等条件并不比中国强。有些国内已经过时的设备,日本还在使用。不过,他们的健康体检服务质量还是高于国内机构。这要归功于医生精湛的技术和精心负责的照护。在日本医院中,医生、护士、患者都用气声说话,整个环境都特别安静。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本医生似乎内化出强烈的“慎独精神”,看起来“完全是自觉自愿、从内心自发地去提供较高标准的服务”。这样的一种付出,并不是靠奖金激励出来的。

日本的体检,不论大医院还是小诊所,标准都是统一的,不用担心质量会有差别。北京怡健殿健康管理中心金融街中心院长徐玉华曾带着三位护士长到日本21世纪医院参观,付费体验过日式健康体检服务。

日本体检有三个明显特点:第一,高精尖的精湛医疗水平技术;第二,温馨和谐的客户体验,主要在环境、服务方面;第三,超预期的效果值。

健康体检机构超声检查要用耦合剂。日本医疗机构冬季提供的耦合剂是温暖的。另外,目前国内检查做完后擦耦合剂用的卫生纸,普遍是便宜且偏硬的纸,多数时候甚至还擦不干净。在日本,医生递给客户的是热毛巾,擦的时候很舒服。

再比如妇科的检查椅,一般国内体检,女性要蹬着一个凳子,听从医生的指挥来张腿,非常尴尬;其间再和医生目光接触,会更尴尬。在日本,医生用的是电动式检查椅,医生通过专门开关调控客人身体位置。而且,医生和患者间会有一个帘子。这会让人感觉到被尊重。

日本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外出、体检带着拐杖。医院会在他们落坐的地方,专门设置卡槽,方便他们竖立放置拐杖。总体来说就是,客户在体检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医疗机构都提前考虑到。

日本的医生、护士不会居高临下地和客户说话。医护与客户交流时,要跟患者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患者是坐着,医生、护士有时几乎是单腿蹲跪,以示对他们的尊重。

在口腔科做检查,模具就放在医生旁边。口腔拍片结束,医生就能拿着模具详细分析当前的问题和后续处理。医生使用模具,能够让患者很形象地接受分析,让患者脑海中有直接的画面感。

日式礼仪中,人们日常见面打招呼要30度鞠躬,跟上级和重要客户要60度鞠躬,跟人道歉要90度鞠躬。医院对礼仪要求非常严格,并且会有专门的日式礼仪培训师去教导。遇到客户投诉后,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第一时间如何平息等,都要经过专门培训。目前,国内部分体检机构,也愿意聘用经过严格礼仪培训的员工,希望他们对所有员工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出乎意料的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体检中心医疗机构公立医院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公共健康体检中心的运营管理探究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健康体检中心实施健康体检护理临床路径对提高体检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作用评价
医院体检中心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