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英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起点低,普遍带有地方口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朱教仁教授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结合工作实践,浅述如下。
一、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农村小学生由于环境和方言的影响,掌握知识不够的原因,读书时往往会出现语音不准、唱读、漏读、添读或读破词句等现象。要克服这些困难,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农村学生知识面不广,文章中有个别字从没遇过,在教学时可让学生查字典加以认识,并养成习惯。其次,学生在朗读时发现唱读、漏字、加字或读破的词句,加以指点并指导学生读准,直到不犯这样错误为止。第三教学朗读方法,学生光读准字音远远不够,还必须掌握朗读方法。小学生学习朗读靠模仿,课堂上教师就要重视范读,通过范读让学生掌握好朗读中句子的停顿、声音轻重缓急高低升降。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多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1.以教师精彩的范读,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农村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相对较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就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教师的范读可以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让学生模仿着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读书的能力也便逐步形成了。面对一篇篇优美的诗文,教师若能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然后学生一遍遍入情入境地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2.充分利用現有的设备创设情境,进行朗读训练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充分利用录音、录像,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由于学生所处时代不同,朗读时缺乏激情。可以让学生一面倾听录像播放的高水平的朗读,一面观看录像中所播放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感人画面,这样学生的感情就能得到熏陶,朗读训练将得心应手,就能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对朗读产生了兴趣。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读的积极性后,其训练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精心创设优美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意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想读的愿望;教师还可以用动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带动出强烈的朗读欲望。小学生都好表现自己,喜欢一展身手,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如果总是齐读易埋没学生的个性,如果把个人读、小组读、合作读、男女生对读、上台读、竞赛读、表情朗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人人参与,那么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情高涨,并读得声情并茂。在朗读时也可采用指名读、自己先分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因生制宜。还可以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产生兴趣,提高朗读水平。还可以利用课前的两分钟开展每日一读,让学生轮流上台,或朗读一段课文,或朗诵自己的日记、优秀诗文;可以集体诵读优美段落、唐诗宋词、格言警句等,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
4.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朗读指导中也是如此,教师简明、富于激励的评价,不但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他们参与朗读的热情,而且还能使孩子明白自己朗读时情感把握的分寸是否合适,同时,同学之间的互评也是激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读后,教师适时、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朗读效果会不断提高,孩子们都能把课文读得绘声绘色。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经常进行朗读比赛,学校里也要开展相关的比赛活动,给学生有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三、熟读成诵有所悟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个最好的方式。理解课文是朗读的目的,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语文课文中有关的重点段,最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但是,一定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否则学生的朗读还是停留在唱读,尤其对学生学习没什么帮助,久而久之全都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具体方法,进行朗读训练,而达到把握课文的感情,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陶冶情感等。熟读的课文多了,积累的好词好句自然会增加,阅读能力,作文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
总而言之要把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好,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在朗读中提高朗读的技能技巧,提高朗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