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人·美感·象征
——论《人生轮舞》中的舞蹈形象

2019-06-22 08:40唐晓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拟人化古希腊舞者

唐晓义

舞蹈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可从史前岩画直至当代绘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之中都可以寻觅到舞蹈的踪影。舞蹈与绘画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画家通过描绘舞蹈的瞬间,刻画出人们在舞动中所体现的各种动作与神态,表情或喜或悲,动作或张扬或节制,或是以舞会中的男男女女共舞来表现社交活动场景,甚至以非现实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如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祗、基督教中的天使舞蹈来表现神话、天堂中的场景。绘画中出现的舞蹈场景往往蕴含了更为深层的意义,具有了象征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舞蹈也会通过绘画等艺术形式保留下来,为传承舞蹈文化提供图像依据。因此,对绘画中的舞蹈形象进行合理的解读,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存在于不同时期的舞蹈动作与形式,而且能够理解画家采用舞蹈形象所力图表现的绘画主题。

历史上产生了多种绘画流派,画中呈现的舞蹈形象也十分多样。“古典主义”是17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其美学原则是利用古代的艺术思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社会的道德概念,以典型的历史题材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即借古喻今。[1]古典主义绘画以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为精神内涵,偏重理性,追求形式完美,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通过雕塑般的造型形象,努力使作品呈现出高贵、静穆之神韵。[2]绘画题材涵盖神话故事、宗教故事或历史事件。[3]

由法国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创作的《人生轮舞》(也被称为《随着时间之神的音乐起舞》)属于古典主义绘画中呈现舞蹈形象的代表性作品(见图1)。《人生轮舞》中的舞蹈人物形似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雕塑,同时该作品又通过四名舞者手牵手跳圈舞而象征了抽象概念。笔者在此基于图像学理论,从拟人形象、理性之美、象征意义三个角度对《人生轮舞》中的舞蹈形象进行解读。

图1 《人生轮舞》

一、抽象概念拟人化的舞者

《人生轮舞》中的四名舞者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之中,而是各自代表了某个抽象的概念。普桑的创作依据源于古希腊艺术中的拟人化观念。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无论是古希腊罗马雕塑,还是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艺术,或是文艺复兴之后的巴洛克艺术,拟人化的作品在各类艺术流派中都有呈现。古典主义绘画中也不乏这样的作品,《人生轮舞》即属于此。

拟人化的观念由何而起,对此需要追溯到古典主义美学所依据的根基,即古希腊罗马美学。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为西方文明带来了持久的理性精神。[1]自然界存在的种种现象,无论是电闪雷鸣,还是狂风暴雨,都能在古希腊神话中找到对应的神祗。神祗通过拟人化展现了自然现象的寓意功能,如掌管雷电的众神之王宙斯与西风之神泽费罗斯,或是太阳神阿波罗驾驭者马车由海面升起与降落于海中象征着日出日落。同样,抽象概念也获得了拟人化的形式,人类的各种道德观念也有对应的神祗,如胜利、命运、正义等概念以女神的形象呈现。

古希腊人为何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方式,对自然现象与道德观念通过文学或艺术的形式予以呈现,这可能是由于古希腊人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成为宇宙的中心,是宇宙间最重要的存在。[4]人类中有一种普遍倾向,要把一切存在者设想为像他们自己那样。[5]也许正是古希腊人对于“人”本身的重视,以及对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进行解释的需要,才将神话、宗教或是历史事件中的诸神描绘成人的形状,表现出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同形”是指神与人外貌的相似,“同性”则是指诸神的心理、性格与行为的拟人。古人想象出“奥林波斯山的金色宫殿中,诸神终日宴饮,倩女俊男为之把盏,阿波罗弹起竖琴,缪斯们长期动人的歌。丰盛的宴席、丝竹之声、美妙的歌舞,一幅贵族生活的现实写照,一幅大众期盼的理想生活图景……一个理想的人性化的神灵世界。”[6]

正是基于拟人化的理念,古希腊时期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才能产生如此众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荷马史诗》中的神祗行动如凡人一般,特洛伊战争仿佛就在我们周围发生,而艺术家则通过雕塑与彩陶将脑海中的诸神与英雄的形象直接描绘出来。

古罗马延续了古希腊的宗教与神话,继续尊崇古希腊的神祗。罗马统治者将神祗的希腊语称呼转变为拉丁语,维持了神祗们的拟人形象。然而,罗马人用武力统一了地中海世界,但是将罗马帝国境内的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统一起来的工作只能交给基督教会来完成。

基督教宣扬人真正的意义在于来世,现世是对人的惩罚,物质是可耻的,世俗的生活并不值得人留恋。人应当在现世中克制自己肉身中的邪恶,纯净自己的精神,才能回归天国。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艺术家只能让感性的东西变形,来体现宗教的含义。[7]在灵魂与肉体、“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二元对立的神学思想的影响下……感性欢快的世俗生活被蒙上了一片阴森晦暗的罪孽阴霾。[8]为了避免刺激引起感官的欲望,艺术的感性形式要降到最低,担负唤起和强化信仰的责任,而不能让感官的舒适影响到灵魂的纯净。中世纪时期的艺术过于强调宗教功能,对于在艺术中如何描绘人体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大相径庭。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对于异教诸神的形象有了新的表现。拟人形象尽管具有古典化的外貌,但却被赋予了一种不存在于古典原型中的意义……文艺复兴艺术常常能够把古典艺术认为不可表达的东西转译成图像。[9]由于与古典文学相结合,绘画题材范围更为广泛。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创造了大量的古希腊神话题材的作品,其中不乏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中的故事情节。

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神灵化身和启示理论也对古希腊的拟人形象进行了新的塑造,主要象征美德。“上帝的丰富的心灵中就已经活跃着最美丽的德行……她们就像上帝的女儿。”[10]抽象的道德观念被赋予了人形,通过绘画的方式给人以直观的体验,并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典范。作为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性人物,普桑深受拉斐尔和达芬奇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影响,惯于用圣经、神话和历史为题材。[11]《人生轮舞》中具有拟人形象的舞者齐跳圈舞,正是普桑在对古希腊拟人化艺术理念的继承与发扬的基础之上,结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人物所蕴含的道德寓意。

二、舞者呈现美感的身体

虽然《人生轮舞》中的舞者们的服饰并不靓丽,舞蹈看似也并不热烈,但却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依笔者看来,这与古典主义绘画所崇尚的古希腊艺术观念所表现的对于人体美的极致追求有关。

古希腊艺术不仅具有高度的拟人特征,而且追求完美的理念。在古希腊人看来,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须服从美。[12]希腊的艺术在试图去体现人体的美时几乎舍弃了世人眼中所有的繁复及其由此而导致的一切琐碎……其无愧为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所崇尚的艺术表现中的最高理想——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13]

对于美的极致追求表现在希腊古典时期及之后的各类艺术作品中,也为后来的艺术家复兴古典艺术提供了创作依据。以雕塑为例,与古埃及雕塑直立僵硬的造型不同,古典时期的希腊雕塑形象开始变得生动,同时注重身体的比例,强调对立平衡式。希腊古典时期雕塑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完全是艺术家心中理想美的体现,这也对后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著名的“米洛的维纳斯”所呈现的“S”型姿态,便是希腊化时期艺术家理想美观念的呈现,将爱与美的女神表现为最美的人形。

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虽也受到希腊古典之美理念的影响,但作品却增添了许多世俗的元素。雕塑与绘画中的神祗、英雄、圣经人物看似来源于现实世界。这是由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世俗事物,注重感官体验,力图摆脱中世纪禁欲思想的桎梏。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除了表现圣经人物的生平事件,异教诸神的形象也频繁出现在各类主题的画作中,其中不乏太阳神阿波罗与众缪斯共舞以及酒神狄俄尼索斯与众信徒狂欢的场景。就文艺复兴时期的舞蹈题材作品而言,圈舞也被描绘于绘画之中,如巴尔达萨里·佩鲁济的作品《阿波罗与九位缪斯共舞》描绘了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祗阿波罗与缪斯女神们共同跳圈舞。诸神身着古希腊服饰,彼此手牵着手共舞。舞蹈动作明显要比宫廷舞题材所表现的更大,腿后摆幅度更高,但却能很好的控制身体姿态而不失优美。缪斯们微微张口似乎在唱歌,却又不似佛兰德斯画派作品中的农民大声喧哗。阿波罗与缪斯女神们的形象表现出世俗化的特征,从外貌到体型与常人无异,但舞者的表情与动作还是能够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所蕴含的古典理性之美。

普桑崇尚古典之美,不断探索古典雕塑的人体比例在绘画上的运用,同时也受文艺复兴时期身体创作观念的影响。世俗化的异教神祗形象常呈现于其画作中。普桑的古典主义绘画强调对于身体比例的准确描绘,不以追求绚丽而生动的色彩的创作理念,与同一时期的巴洛克艺术风格形成了鲜明对照。这种展现的美是由明显、简洁、单纯、准确所组成。[14]《人生轮舞》中的舞蹈人物形象无论从表情还是动作都显现出一种节制,一种古典之美,显现出高贵的特征。

三、具有象征意义的圈舞

图像象征作为一种记号书写行为,以概念作为对象,以自然事物作为解释手段来建构故事和图像[15]。画面中的舞者分别象征了“贫穷”“劳动”“富裕”“奢华”。“贫穷”是指背对着观众的男性,赤着脚跳舞,显示了他的卑微,并渴望着在右边的舞伴,即“劳动”。“劳动”表现为一名肌肉发达的年轻女人,她也光着脚跳舞,裸露的肩膀和盖着的头发象征其努力工作。“劳动”在扭转中急切地抓住“富裕”的手。“富裕”则穿着金色的凉鞋和长袍翩翩起舞,轻蔑地牵着“劳动”的手,傲慢地向外张望。“奢华”会意地以一种狡黠的微笑注视着观众。

舞者们所跳的圈舞也与缪斯女神旨在娱乐众神的舞蹈价值不同,而是具有了象征的意义。人生通常会经历多个阶段,收入的增长会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心态,也许会滋养人们的奢侈之风,而奢侈过度可能会导致家道中落、负债累累,重新使人陷入贫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所形容的就是这样的循环。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进行的人生循环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具体存在的事物,如何在绘画中表现这个概念?《人生轮舞》将人生循环这个概念通过拟人化的舞者形象进行表达。圈舞的舞者手牵手形成了环形,象征了人生循环往复的命运之轮。

首先在中世纪时期,禁欲思想使得基督教教会并不支持引起人们感官愉悦的舞蹈活动,但在民间却仍然流行一种被称为“卡罗尔”的舞蹈,这种舞蹈便是由舞者们手牵手所组成的一个环形共舞。古典主义绘画强调对自然的观察与情景的再现,普桑或许亲眼见过“卡罗尔”舞或类似的圈舞也未可知。其次,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对于圈舞的描述,如薄伽丘在其名作《十日谈》中就提到了圈舞。普桑所生活的17世纪是一个消化与吸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创作理念的时代,而其又具备在文艺复兴之都罗马长期学习的经历,因而有可能受到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此外,在罗马神话中,朱庇特(宙斯)的女儿福尔图那是命运女神,是运势及命运的神格化形象,在绘画中作为无常命运的象征坐在车轮或球体之上,寓意命运。车轮也成为无常、变迁、循环的命运的表象,象征着轮回与命运,其符号含义由旋转产生的循环运动与变换构成[16]。然而,普桑是否受到车轮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的启发,进而迸发出以同样表现旋转的圈舞作为命运之轮仍需进一步探索。

四、结 语

《人生轮舞》中的舞者不仅具有古典美的拟人化身体与姿态,而且分别象征了贫穷、劳动、富裕、奢华四种概念。普桑将四种概念按照人生的轨迹构成环形,采用观者容易理解的直观生动圈舞来象征人生的“命运之轮”,并在舞者四周及上方描绘了符合主题的象征时间的符号。普桑对于舞蹈形象的塑造彰显古典主义绘画观念中的和谐与理性。与表现舞蹈娱人娱神的绘画不同,《人生轮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猜你喜欢
拟人化古希腊舞者
舞者
风中的舞者——蜡梅
一词拟人化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拟人化品牌策略的原因及路径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品牌拟人化理论最新研究进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