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冰,王 锋,田思杨
(石家庄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根据美国人工智能研究报告,未来10-20年,9%至47%的工作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甚至被取代,唯有拥有创新性思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不会被取代。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性思维也逐步走入教育者、学者视野。目前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探讨了创新性思维的内涵来源和测评体系。[1-5]第二,研究了设计思维的模式和应用。[6-9]第三,跟英美等国外高校相比较,探究我国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10-11]聚焦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成果较少,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设计思维模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该研究仍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和意义。
高校研究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首先,高等院校是创新性思维培训、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之一,需要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其次,创新性思维是大学生能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也是高校文化产业管理、图文设计、动画制作、数字传媒等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最后,高校大学生是实现双创的中坚力量,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契合中国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
在解释创新性思维概念之前,需要先弄清楚“创新”“创造”和“创意”的区别与联系,在很多相关文献中,这三个词经常交互出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三层含义,是创新性思维的外化、物化、形式化;“创造”是指新方法、新理论、新成绩或东西从无到有的过程。创造是在自己创新的基础上制造新事物,把以前没有的事物创立或者制造出来;“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和意识活动。鉴于此,该研究讨论的创新性思维更符合创新的词语含义和本质。
关于创新思维的内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多种释义,归纳起来,“创新性思维”体现了学生为了探究挑战以及创造性解决难题而进行的一系列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思考以及行动的过程。[12]创新性思维以满足社会和自我正向需求为目的,以突破常规旧律改进、更新或创造新的思维方式、方法、程序、途径等行为为导向。创新性思维主要表现在不同思维角度和角色的切换,不同思维方法、思维材料和技巧的举一反三,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一种意象思维,是一种实践思维和价值思维。创新性思维具有积极求新性、动态灵活性、层次性、整体性、潜在性和风险性几大特征。
20世纪80年代,IDEO公司提出设计思维模型,它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新型思维模式和新工具。而创新性思维是在我国创新创业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应用于实践的综合技能。[13]创新性思维和IDEO思维模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可以共通共融,总结如下:
无论是创新性思维还是思维模型的应用,都需要开放式的思维方式,都要创新性地解决实践性或前沿性的问题。两者均要求实施主体具备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对其他相关专业具有了解和研究的兴趣,同时能面临和处理多方面的压力与风险。因此,培养有自身特长又兴趣广泛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高校创新性思维培育的目标。
IDEO思维模型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面对问题、理解挑战”,即通过访谈、观察、调研等各种方式找到真正的问题痛点,为后面的思维流程奠定灵感来源和现实基础。创新本身就是针对一个问题或挑战,改进或使用新的方法、元素、路径、策略等来达到一个有益的结果。新的想法势必要站在对既有问题和挑战、利益相关者、内外环境等充分了解和详实调研的基础之上才能展开。否则创新就是无根之水,无稽之谈。
IDEO思维模型重视实践,强调要“边做边学”(Learning by Doing),力求将新想法、新方法等视觉化、立体化,并反复比较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商业性,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而实践恰恰是检验和刺激创新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步骤,是将想法落实到现实的重要手段。因此应注重学生在高校内外的实训、实践能力训练。
与传统的逻辑思维和演绎归纳思维不同,IDEO思维模型以解决方案为导向,运用的是溯因推理的逆向思维方式,力求结果最优、方案最优。思维理念主张自由开放、无束缚、不批评。而创新性思维本身就是要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方式,倡导通过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联想思维等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决策制定、营销策略、产品概念、设计包装等环节产生新观念、新想法。将IDEO思维模型运用到文化产业专业教育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为避免“专业思维陷阱”,IDEO思维模型中的“头脑风暴”过程就是一个跨领域合作的过程。来自不同专业、学科背景、技能、思维方式的人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碰撞,会产生很多新想法、好主意。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也离不开学生跨学校、跨专业、跨年级间的沟通碰撞。
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面来实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如图1)。在创新性思维培育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师资、平台等多个方面的支持;教师也要从自身开始准备和学习,增加自己的角色赋值,不仅是传统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思维导师;学生既是创新性思维培育的客体,也是创新性思维学习的主体,只有自身积极努力,多提问、勤思考,多尝试、勤练习,才能将新的思维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之中。
图1 高校创新性思维培育体系金字塔模型
IDEO思维模型包括发现、解释、观点设想、实验和改进五个阶段,[14]高校创新性思维培育的三大主体在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体现(如表1)。
创新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经过后天认真思考、培养锻炼出来。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IDEO思维模型的应用可有效弥补传统专业课程中重技法、轻思维的不足,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表1 高校创新性思维培育主体在IDEO思维模型中的角色体现
应充分借鉴思维模型“以人为本、行为驱动、能力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学习者的核心需求为出发点,通过项目化、模块化、活动化的设计形式,将课程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三个目标统一起来。比如,展示设计课程采用思维模型进行设计,学习的主题是“作为一名会展设计师,你该如何设计一个既能充分利用空间节约成本,又能满足客户展示商品和洽谈交流的展位”。整个课程被设计成12个学习活动,每个活动均涉及新的展示知识拓展和设计挑战。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调研获取数据、头脑风暴收集想法、小组研讨制定方案、原型制作形成草图或模型、课堂分享进行总结评价、模拟测试并不断改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应用展示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上,改变以知识传递为目标的教学目的,以关注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依据思维模型的核心操作流程,将IDEO思维模型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方法融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之中,设计多样的课程活动,帮助教师和学生应对课程中的非结构化问题。(1)引奇激趣。首先,可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看视频、分析案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15]其次,运用引导技术、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创设特定的情境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学习主题产生共鸣;最后,刺激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式地去观察生活,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认知能力更符合市场、符合实际。(2)诱导质疑。第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和探究欲,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思维活动中。第二,保护和培养自信心。质疑和挑战不能保证次次成功,相反却经常伴随着挫折和失败,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所以,一方面学生要用扎实的知识来克服胆怯心理,另一方面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思维方式。IDEO思维模型倡导思维不断地发散与聚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保留传统聚合思维、逻辑思维的培养,更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的训练,尝试一些目录法、列举法、思维导图、检核表法等创新思维方式。(4)创造课堂“留白”。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把课上满、把时间占完,要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和想象。
IDEO反复强调要“在行动中进行思考”。第一,强调动手实践。在学习中要积极地把想法落实,要把东西做出来。因为看到实实在在的文字、图片、草稿、模型等,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体会和感觉,会促进原有想法的改变和新观念的诞生。第二,强化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打破专业、院系的界限,鼓励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三,突出结果检测和反馈。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人文价值、技术可行性、客户核心需求和商业可行性。比如要为某一企业设计文化宣传册,就可以根据讨论好的设计主题和版面制作打样一本,让设计者、企业人员和目标受众都来翻阅,感受一下。第四,鼓励多种方法与工具的应用。设计思维的应用融合了多种方法与工具。
应改变传统对具体知识开展应试检验的方式,考核重点更多地放在学生思维习惯养成程度、思维实践应用能力上。IDEO思维模型下的创新性思维教育的学生考评,主要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溯因推理能力、动手能力、讲故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考核方式也要推陈出新,采用带有思维模型特色的方案设计、逻辑评价、面对面考评等方式。当然,这种评价模式对考官也是一大考验,可以参照工程教育的CDIO模式的做法,聘请校外企业家或企业高管加入考评组。
高校教师作为设计思维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其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对课堂教学与改革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选拔和培训。第一,教师选拔。培育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师可以是复合型教师,具有宽泛的知识口径、灵活的思维、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要了解和会应用各项信息技术工具,也可以是来自各个专业的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第二,教师培训。首先,倡导设计思维与校长领导力培训融合,以提升校长了解、重视和运用思维模型来诊断、分析、解决学校教育规划的能力。[16]其次,对教师进行创新性思维模型和技能培训,引导教师理解和认同IDEO思维模型,鼓励他们将思维模型融入学科教学中。最后,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导师,为各个不同专业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