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群,由于急性脑卒中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机体痛苦,所以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1]。误吸主要说的是在吞咽过程中有液体或者固体进入到声门以下,据资料显示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中有超过30%的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继而导致误吸[2]。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发生误吸后会因此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突然窒息导致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死亡。此时,对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加强误吸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应用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以期能够降低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率,提高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
选取本院(在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分为实验组(43例,应用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法)和对照组(43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中有3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区间62~88岁,平均年龄为(75.22±4.11)岁;脑卒中类型:20例脑出血、23例脑梗死。对照组中有31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区间63~87岁,平均年龄为(75.28±4.06)岁;脑卒中类型:21例脑出血、22例脑梗死。对比两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经过CT/MRI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2)生命体征平稳者;(3)均在知情下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者;(2)合并恶性肿瘤者。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入院之后由护理工作人员完成基础病情评估,再交给主治医生,再由护理人员分级护理、运动锻炼指导、饮食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再由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完成医嘱。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制定救治模式构架,成立脑卒中救治小组,并在小组基础上增加院前救治小组,小组成员为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脑卒中救治、了解脑卒中送诊流程的医护人员以及熟悉本市各个区域至医院的最短路线的驾驶员组成。小组成员负责在院前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开展标准化救治干预。
(2)脑卒中应急救治流程:院内医护人员在接到紧急电话后,立刻安排救治小组出发前往事故现场。在达到现场后测量脑卒中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给予低流量吸氧治疗(维持在94%以上的氧饱和度即可)从而改善患者脑组织供氧情况。而小组中的医师则立刻向患者家属或现场人员采集患者病史、检查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患者病情,并给予心电图检查。而护理人员则及时采集患者血样、测量患者血糖、建立静脉通道,并给予患者持续心电监测。在患者转送前与院内急诊科或是院内脑卒中小组进行联系,向对方详细介绍患者病情,让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而其他院前小组成员则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通过视频、图片或是文字向患者、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脑卒中的分类与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家属填写相应的资料。在转运过程中,院前小组成员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干预情况。而院内脑卒中小组或急诊科则在接到电话后立刻进行相关准备,在患者到达医院后进入绿色通道进行交接,在确定患者病史,进行相关体检后,准备治疗。在治疗前给予心理疏导,再次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
(3)治疗:院内脑卒中小组的护士在启动应急流程后,在5分钟腾出床位,根据医生所下达的医嘱执行治疗(比如溶栓治疗),在患者治疗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向医生反馈,若有异常,及时给予干预。
两组脑卒中老年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根据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3]评定,内含10项内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4]评定,内含八大项,总分45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最终比较结果显示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治疗前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n=43) 44.25±8.88 71.99±11.02 16.33±4.88 2.02±1.87对照组(n=43) 44.30±8.81 60.63±12.84 16.35±4.86 7.37±1.98 t值 0.026 4.402 0.019 12.881 P值 0.979 0.001 0.872 0.003组别
实验组误吸2例,误吸率4.65%;肺部感染1例、肺水肿1例、尿路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6.98%。对照组误吸9例,误吸率20.93%;肺部感染3例、肺水肿3例、尿路感染3例、胸-心综合征1例、肺栓塞1例,并发症发生率25.58%。由此可知,实验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误吸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误吸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例高达180万,平均每10s就有一个新发脑卒中病例发生[5]。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中有50%左右生活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丧失,脑卒中后遗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7]。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深入人心,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应运而生[8-10]。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让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身心状态达到最为理想状态,从而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积极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促进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积极改善生活质量[11-1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应用的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由责任小组护理工作人员做好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入院后初步病症评估工作,随时做好急救工作,一旦出现误吸则立即予以相应急救措施;充分了解误吸后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临床基础症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进食之后有无呛咳和呼吸急促等现象,一旦出现异常需对症处理。在饮食方面,对病情允许的患者在进食时尽量采取坐位,积极指导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家属如何正确喂食,保持轻柔地动作,避免进食过程中说过多的废话;加强口腔和鼻腔胃管的护理,对使用活动假牙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需在进食后清洗假牙,对鼻饲患者需做好进食之前的胃管检查工作,预防反流。除此之外,加强对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耐心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使得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工作人员的用心。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误吸率以及足下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关节挛缩以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加强口腔和鼻腔胃管以及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对使用活动假牙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需在进食后清洗假牙,对鼻饲患者需做好进食之前的胃管检查工作,预防反流。除此之外,加强对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耐心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使得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工作人员的用心。
综上所述,院前院内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误吸率,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