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梅 王桂清
摘 要:企业管理理论已从单纯的数学分析和科学管理工具上升到了企业文化的构建,本文认为制度与文化是共生耦合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是一只“无形”的手,影响着管理主客体的价值理念,管理的主客体均是社会文化中的个体,企业是个体价值理念、思想文化等的结合体,个体文化即民族传统文化,作用和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提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引进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回归传统历史文化本源,創建符合国情、民情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创新,构建学习型组织,搭建强势企业文化,进而实现制度与文化共振。
关键词: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 学习型组织 经营管理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一书中,明确地提出将管理与文化关联在一起。他认为,管理除了是一门学科,还应该作为一种文化,拥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信仰、方法和表达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发展,催生了一批大型优秀企业,如华为、海尔等,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有其优越性,但在中国经济中有其适用性的问题;另外,企业的延续性问题困扰着现代企业家,或者说是缺少着一种可持续的企业文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经营管理理论面临着相当程度的挑战,单纯的数学分析和科学管理工具已不能满足需求,企业文化的构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管理文化不能打下有效基础或加以合理引导,企业或企业员工的观念和机制是很难扭转的。即使强行改变管理机制,如果思想观念不随之改进,员工们仍将故步自封,企业也无法得到长远发展。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探讨中国企业制度与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共振关系,认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
企业制度、制度文化、文化的内涵界定不同,是一个渐进式和螺旋式的过程。当员工没有打心底里认同企业制度内涵的时候,制度只能被称作是管理者的“文化”,只能在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方面摆出样子,员工的约束是外在的、肤浅的;当员工心里接受制度内涵、形成一种行为习惯时就演变成为了一种文化;当先进文化超越制度文化的时候,这种文化又在企业内部催生出新的制度。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不断修正、优化,企业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臻于完美。
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管理制度是由少数管理层制定的,要求员工去遵守的原则。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在全体员工中间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在一定层面上讲,可以说文化是制度的积淀。
(一)制度是规范
企业制度是在企业组织中,所有机构与个体要在权、责、利方面遵守的规定,是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的具象化表述,是需要企业和劳动者一起遵守的责任和约束。对企业制度的研究是从对经济制度演进研究而来的。
美国的家族企业较早的就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除了技术与市场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同时具有相对薄弱的家族文化传统,也具备丰富的社会信任资本。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家族企业普遍经过了“经理革命”,企业主越来越倾向于把经营权交给职业经理人。与此同时,美国“个人本位”的社会观念减少了相互合作的交易成本,促进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和正式制度的诞生,保障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日本,同样由于家族成员的联系比较脆弱,培育出了许多基于非血缘关系的社会组织。在二战后,日本的财阀企业濒临崩溃,进入制度化阶段,成为专业化管理的基层组织,形成了“年功序列值”“终身雇佣制”等,这都成为战后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而在中国,很多企业是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家庭伦理位于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地位,家庭以外的社会生活非常少,能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国的企业管理制度具有相对特殊性。
美国的新制度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提出了关于制度选择的“路径依赖”理论。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诺斯认为我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决定了我们今后的去向。制度选择的可能范围是由历史决定的,即历史提供了制度选择集;诺斯的研究还表明,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报酬递减和自我强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作用下,如制度创新为历史所容,则制度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否则,可能发生“锁入效应”,即可能被锁定在一个低水平状态。
根据诺斯“路径依赖”理论,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应以历史为依据,将民族文化属性纳入考量范围,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搭建中,积极吸收西方经验的同时,应充分尊重自身历史文化特点,创建符合国情、民情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文化是价值观
进入21世纪末叶,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又进入了新的衰退周期,该阶段的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停滞不前;然而,日本经济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景象,给美国的汽车业、钢铁业和电器业企业都带来了强大冲击。二战后日本就从美国引进了现代管理技术,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形成了相对差异的管理模式。日本在引进美国产品、技术、管理的同时,由于企业普遍具有更强的奉献精神,使其在80年代全球经济中“异军突起”,这是日本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技术结合的结果。也正是这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学习日本管理的热潮,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提出了一个新概念——“Corporate Culture”,美国管理模式逐渐向以企业文化构建为核心的管理文化转移。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管理层面的综合反映和表现。企业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既包括以提高企业家和管理者工作水平为目的的经营文化、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也包括以提高职工管理思想道德为目的的伦理道德文化和精神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企业的教育文化、科技文化、娱乐文化和文化活动等。总的来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最终上升为企业哲学,是企业存续的血液。而在这当中,人作为管理的主体和客体,本身所被熏染的传统文化将对其产生深远影响,作用于人的社会行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