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外固定架治疗足部损伤的应用与疗效探析

2019-06-20 08:45于兴宝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固定架螺纹病患

于兴宝

(七台河市七煤医院骨三科,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由于足部所处生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其发生损伤的概率较高。在以往,临床对于足部损伤患者通常使用克氏针完成固定。但值得说明的是,因为这种方法缺少稳定性,且在手术后依旧需要使用石膏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造成影响。现如今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此类患者使用微型钢板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1]。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的真实性,结合实际情况,该文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足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应用了微型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报告道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足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医学影像学诊断,确诊为此类疾病。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现依照患者就诊次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患者37例,女患者13例。年龄区间为15.68~62.56岁,平均年龄为(45.32±2.62)岁,从致伤原因来看:撞击伤14例、压砸伤30例、其他6例。

观察组中男患者38例,女患者12例。年龄区间为 16.32~65.36 岁,平均年龄为(46.78±2.75)岁。

经比较证实,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受试者开展微型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详细操作方式为:受试者在进行手术之前,接受椎管内麻醉,确保整个手术操作均处于无菌环境下完成,以全面防止患者感染。

(1)医务人员使用C臂X线设备对患者受伤部位加以透视。全面整复骨折位置。在此之后,将邻近骨折端的骨折段和骨长轴形成垂直方向,同时在足部背面和经皮相互平行位置打入一枚螺纹针[2]。

(2)将螺纹针上下左右移动。对骨折位置加以矫正。在此之后,使用两个螺纹针,全面固定于固定架的连接杆上[3]。

后再伸趾肌腱旁放置2个螺纹固定针于骨折端两侧。最后在相邻的骨头上使用螺纹针予以固定,同时利用辅助性螺钉加以巩固。

(3)术后处理法。受试者在接受微型外固定架手术之后,医务人员对病患常规性使用抗生药物进行治疗。目的在于全面防止患者伤口发炎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等到患者手术完毕之后、不再感到疼痛时,可以引导病患进行不负重部分锻炼。并且值得说明的是,当患者完成手术之后,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更换敷料,频次设定为2 d更换1次。此外也应对病患的针道进行全面护理[4]。

护理原料为0.9%NS溶液,以避免针道出现感染。积极查看针道是否松动、螺纹针是否移动。全面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在受试者完成手术后7 d以及手术后2周实施复查。复查方式:为患者拍摄X线片,倘若在此过程中发现病患的骨折断端发生移位或者复位情况不佳,可以对微型外固定架加以调整,以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该实验参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以及踝于后足评分系统,全面评价受试者手术前后足功能情况。该系统评分主要包含对线、功能以及疼痛几个方面。100分为满分,详细评价标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尚可70~79分;差70分以下。全面统计治疗优良率情况。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人数×100%。

在患者手术治疗之后3~5个月对其开展微信随访,目的在于全面询问患者足部损伤恢复详情和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该实验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数据,对计量资料使用 t值计算,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当P<0.05为差异有统。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手术前后疼痛、功能、对线评分情况

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受试者疼痛、功能以及对线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疼痛对线功能评分情况[(),分]

表1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疼痛对线功能评分情况[(),分]

注:和对照组相比,*P<0.05。

时间段 疼痛分数 功能评分 对线评分 总分干预前(n=50)干预后(n=50)t值P值13.25±3.26(29.63±4.28)*7.393<0.05 17.52±4.52(29.63±3.55)*9.581<0.05 5.36±0.52(7.25±0.52)*4.221<0.05 40.15±3.25(70.25±2.66)*15.632<0.05

2.2 受试者治疗结果情况

治疗之后,对受试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总体优良率为94%,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受试者治疗结果情况

3 讨论

最近几年,我国足部损伤发生概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研究指出,对于此类患者使用微型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利用此类疗法患者依从性较高。相较于常规治疗方式,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法优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此类疗法利用了外固定架对患者开展治疗不但手术流程更为简便,并且值得说明的是,微型外固定架的装置拆卸十分方便,这也从侧面减少了手术的操作难度。

第二,微型外固定架所使用的骨螺钉大多为锥形螺纹状结构。就整体布局而言,其能够对骨折端实施针对性加固,进而全面促使骨折位置积极恢复,有效预防骨折断端血供异常。微型外固定架材质较轻,其能够和骨干长轴适当的配合。在此同时,其也能够变化成为动力型支架。这种治疗方法对于骨骼的塑形以及促进骨痂愈合方面均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有助于患者术后骨折康复。

在以往,临床通常使用克氏针对足部受损患者开展治疗。虽说此类方法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装置的固定强度较低,利用微型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上方式的不足。利用局部切开复位的方式,对简单的创伤加以处理,可以取得恢复骨折解剖复位或者恢复至近似解剖复位的成效。另外也能够对合并的关节囊、韧带以及肌腱损伤实现修复。该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此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优良率达到了94.00%。

利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足部受损,符合人体生物学固定之原理。其不会对骨折四周软组织造成明显的损伤。在此同时,因为所使用的外固定架属于弹性固定模式,因而这种方法也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5]。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此类方法过程中依旧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说废用性骨质疏松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有作者利用此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有1例患者发生了创伤性关节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患者的骨折累及到跖楔关节面,加上外固定架牵引不完全,进而引发关节面平整性差。因为在使用此法在治疗足部骨折时外固定针规格较细,虽说联合克氏针固定,但依旧未能达到患者早期完全负重的程度。对于此,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术后处理以及护理力度,以免发生此类并发症。随着患者的骨折逐渐愈合,外固定针纵向张力有所降低,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固定针松动。对于此,应当利用有效方式提升病患的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定期接受检查,积极调整外固定架,其能够降低此类并发症发生概率。

该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相较于干预前,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以及对线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足部损伤患者来讲,利用微型外固定架法进行治疗,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对于此,建议各大医院致力发展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技术,并努力将这种方法运用于临床,以造福更多的患者。另外也要积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猜你喜欢
固定架螺纹病患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无天于上2035(一)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螺纹铣刀
螺纹升角
KD407:悬挂器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连接管自动脱螺纹注塑模具设计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