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山东东营 257335)
在剖宫产手术完成后,大多数产妇在康复期间,其血液往往均保持为高凝状态,并且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其创口部位疼痛感明显需要在病房内进行长时间修养。若产妇对自我保养状况较差,并且不进行主动的产后运动,就很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很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出现障碍,严重还会出现一系列后遗症。而在进行治疗时,临床研究发现应用气压治疗仪能够有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部分临床研究中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满意度[2]。该次研究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实验,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且取得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中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挑选出50例进行该次实验,并采用拈纸团方式对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奇数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实验组年龄范围在56~76岁之间,平均年龄(62.1±4.6)岁,对照组年龄范围在54~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9±4.5)岁。所有产妇均未初产妇。
该次实验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有权因非个人因素随时退出该次试验,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诊断未见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个体化资料不对,该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含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病房的通风等。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治疗。
在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常规监护,并用气压治疗仪对其进行首次干预干预,完成后常规配合输液进行处理。同时在手术完成后d左右,可根据产妇的状况与患者在院休养期间的上午,以及下午各进行一次气压治疗仪干预,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在应用气压治疗仪对产妇的状况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当观察产妇的下肢状况,将关注要点集中于产妇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肿胀感和疼痛感,等若在护理期间发现产妇的下肢存在异常状况,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而在使用气压治疗仪对其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当常规进行护理巡视,若在治疗期间产妇出现针刺或麻木感,则应当告知主治医师,并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处理。若在治疗期间发生下肢麻木或出血,则应当采用一次性腿套进行保护,并且在护理时做好腿套筒的清理,避免出现污物而导致感染事件的发生。
采用该院自主制定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该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χ2检验,该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应用()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更优,同时实验组无1例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剖宫产是目前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分娩手术,但剖宫产手术很容易导致产妇在治疗期间出现血管壁损伤,进而导致产妇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抑制产妇的纤溶系统活性,对产妇的血液循环有极大的不利影响[3]。除此之外,若剖宫产手术在开展前,产妇进行了饮水或进食,可能会导致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流速进一步降低,提高了产妇血栓事件的发生[4]。
而气压治疗仪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医疗辅助产品。这种治疗仪通过气囊间歇性充气的方式,使产妇的下肢受压力挤压,这样能够减少血液淤滞,加快了血液流动,使产妇的静脉回流增加[5]。这种治疗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下肢按摩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下肢血栓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在对剖宫产手术后,产妇应用气压治疗仪进行护理时,能有效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