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防止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评价

2019-06-20 08:45李三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肢体下肢血栓

李三燕

(重庆市云阳县中医院,重庆 404500)

重症患者病情危急,长期卧床导致机体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是指血液凝结至下肢深静脉血液中受到阻碍造成血管堵塞,静脉流速缓慢导致血栓形成,对机体静脉瓣膜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患者表现出肢体肿胀或疼痛等症状,若不及时采用对症治疗则导致病情加重,导致下肢出现坏死或缺血情况,甚至引发肺栓塞或肾衰竭等并发症,威胁生命健康,因此患者病情康复期间切实采用护理干预是重要的,提高主动配合度且促进病情康复[1]。为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防止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该文以2017年2月—2019年1月为研究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收治的重症患者64例,研究组(n=32):男 19例,女 13例,年龄 48~82岁,平均年龄(62.29±7.41)岁;病程 1~5 个月,平均病程(1.36±0.64)个月;疾病类型:脑挫伤有11例,硬膜外血肿有15例,脑干损伤有6例;对照组(n=32):男20例,女12例,年龄49~84 岁,平均年龄(62.38±7.29)岁;病程 1~6 个月,平均病程(1.41±0.59)个月;疾病类型:脑挫伤有 13例,硬膜外血肿有14例,脑干损伤有5例。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等护理措施,观察神志与意识情况,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早期护理干预,(1)病情评估:入院后系统化评估患者卧床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营养状况等基本病情,详细观察疼痛程度、下肢肿胀颜色与粗细等,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物,推动护理流程顺利开展[2]。(2)心理指导与健康宣教:若患者意识清醒则给予心理指导与健康宣教,告知其与家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对于情绪不稳定者则采用心理疏导措施,鼓励阐述内心想法,指导患者适当活动肢体活动促进血液回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负面情绪对病情康复产生影响,主动与家属沟通给予患者安慰,重建疾病信心达到治愈目的[3]。(3)体位与活动护理:实时监测各生命体征,待病情稳定适当抬高下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定期按摩患者肢体受压部位,避免发生关节变形或肌肉萎缩等情况,早期指导其在床上活动股四头肌,跖屈或背伸踝关节,每次持续时间达30 min,每日锻炼2次即可,鼓励患者早期开展自主活动,开展直腿抬高或足蹬运动确保足背能屈曲,将膝关节用力绷紧确保有节律挤压腓肠肌,每日实施3次,每次持续时间达5~10 min,后期根据病情恢复程度加大运动量,便于达到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目的[4]。(4)气压治疗与输液护理:给予患者输液期间需定期观察输液药物与器具,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若自诉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采用对症处理,给予安抚措施,确保输液流程能顺利开展,同时给予患者气压治疗需维持100~200 mmHg的压力范围,3次/d,每次持续30 min,加压处理脚、踝与腿部等部位,确保机体静脉处于良好回流状态,改善静脉循环[5]。

1.3 观察指标

凝血指标: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静脉血3 mL,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与D-二聚体的凝血指标。

参考SF-36生活质量量表[6]评估情绪状态、生理机能、生命活力与精神状态。

护理疗效:显效:不适症状消失且体征恢复;好转:不适症状好转且体征基本恢复;无效:与上述情况不符合且病情加重,有效率越高则说明干预措施越好[7]。

统计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肢体疼痛与肿胀的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凝血指标与生活质量)(),t检验。 计数资料(护理疗效与并发症)[n/(%)],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

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高,纤维蛋白与D-二聚体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凝血指标()

表1 凝血指标()

组别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 D二聚体研究组(n=32)对照组(n=32)t值P值13.52±0.84 10.01±0.96 15.565 4 0.000 0 18.16±1.35 14.02±1.29 12.542 2 0.000 0 2.28±0.27 3.59±0.14 24.365 5 0.000 0 0.51±0.14 0.34±0.17 4.366 6 0.000 0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生活质量[(),分]

表 2 生活质量[(),分]

组别 情绪状态 生理机能 生命活力 精神状态研究组(n=32)对照组(n=32)t值P值32.95±6.06 21.38±3.12 9.602 3 0.000 0 35.28±5.04 23.15±4.21 10.448 8 0.000 0 31.18±5.09 21.24±4.13 8.578 3 0.000 0 35.52±6.14 20.21±5.36 10.626 0 0.000 0

2.3 护理疗效

研究组护理疗效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护理疗效

2.4 并发症

研究组(n=3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例,肢体疼痛有1例,肿胀有1例,发生率是9.37%;对照组(n=3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6例,肢体疼痛有2例,肿胀有 2 例, 发生率是 31.25%,χ2=4.7300,P=0.0296,研究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 论

重症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导致肢体发生肿胀、损伤或缺氧等,病情严重者可能形成血栓,其脱落至肺动脉主干位置可能引发患者猝死,重症疾病具有病种多或危险性大等特点[8],患者长期卧床导致下肢活动能力较差,同时病情康复期间易发生意识障碍或焦虑等情绪,影响病情康复,因此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切实采用对症护理手段是重要的。

有研究报道[9],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重症患者治疗效果,其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系统化评估病情后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定期观察患者神志与意识状态,发生异常及时处理,给予心理指导与健康宣教,告知其与家属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原因与早期预防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改善负面情绪,将病房以往典型的病例告知,通过观看视频或听音频等形式切实掌握治疗流程,重建疾病康复信心,将各项科室规章制度与护理措施落实至实处,同时定期观察下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与颜色等情况,早期指导患者开展肢体活动,将踝部固定实施踝关节屈伸,定期屈伸膝关节达到治愈目的,根据其自身疼痛耐受度定期对腿部肌肉实施按摩,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并且输液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落实输液药物与器具,给予气压治疗措施且维持压力范围,改善静脉血液循环,因此给予该病症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预后,提高疗效与生活质量,确保机体静脉达到良好的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具较高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与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高,纤维蛋白与D-二聚体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研究组 (93.75%)较对照组(75.00%)护理疗效高,研究组并发症率(9.37%)低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该研究与董海平等[10]文献报道具相似性,促进凝血指标恢复,改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对重症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凝血指标,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肢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肢体语言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