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2019-06-20 08:45张迎庆刘选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肝素直肠癌下肢

张迎庆,刘选文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临床针对直肠癌疾病常开展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子脱落后会由血液流至下肢静脉,以产生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还极易诱发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临床针对此种疾病常选择华法林、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预防治疗,但是治疗效果欠佳。而随着临床医药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即低分子量肝素钙[2]。进而该次以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为研究时段,针对直肠癌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开展了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在该院进行直肠癌手术的72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平均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入组标准:患者和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患者和家属全部同意、知情该次是实验,且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该次实验;排除标准:机体脏器功能严重异常患者,合并肠道血管畸形、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大出血倾向患者。实验组中20例男患,16例女患,年龄 21~72 岁,年龄均值为(45.7±3.8)岁;对照组中22例男患,14例女患,年龄23~72岁,年龄均值为(47.1±4.1)岁。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全部开展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之后对照组通过抗血栓弹力袜开展物理治疗。基于此实验组术后第二天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077)治疗,皮下注射0.4 mL,根据体重选择使用剂量,在51~70 kg之间使用0.3 mL,低于 51 kg则使用0.2 mL,体重超出70 kg使用0.4 mL,持续使用3 d后增加0.1 mL。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将患者治疗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一星期后的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等凝血功能指标记录。

1.4 统计方法

此次实验数据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选择[n(%)]代表计数资料,检验值为χ2;选择均数±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72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在D-D和FIB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 TT、PT、APTT、PLT 水平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72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表1 对比72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

组别D-D(μg/L)TT(s)FIB(g/L)PT(s)APTT(s) PLT(×109/L)实验组(n=36)对照组(n=36)t值 P值340.55±30.07 428.24±39.97 10.519 0.000 14.58±3.89 15.77±4.25 1.239 0.219 3.35±0.69 4.88±0.57 10.257 0.000 12.15±0.33 12.36±0.31 1.666 0.100 29.51±4.07 30.22±4.21 0.745 0.459 232.78±59.85 230.14±60.04 0.187 0.852

2.2 对比7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上,实验组为8.33%,对照组为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72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3 讨论

出现深静脉血栓后,会引起患者下肢溃疡、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同时还会产生多种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还极易并发肺栓塞症状,加重患者痛苦,以延长患者康复速度,不仅会影响其情绪和生活质量,同时还极易加重患者家庭经济负担。诱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有高凝状态、静脉淤滞以及静脉内膜损伤。直肠癌发病后需开展手术治疗,而现阶段常用的术式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此种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但是在围手术期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其中术前因素包括:患者发病后,凝血系统会受到自身肿瘤细胞的影响,以出现高凝状况;而肿瘤血管破裂、静脉血流淤滞以及肿瘤压迫均会促进血小板集聚;肿瘤细胞还能够对血小板产生直接影响,并对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刺激,进而生成凝血酶原,以加速产生血凝块;肿瘤还会引起输库存血或贫血,加重损伤血管壁,最终产生血栓。术中因素包括:手术过程中患者长时间坚持一个体位或未规范摆放截石体位、下肢外展过度和悬吊时间过长等,均会阻碍静脉回流并出现淤积;血管壁受损、手术刺激、过力牵拉术野;手术操作产生的创伤会产生血液高凝状况,以上因素均极有可能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术后因素:开展直肠癌手术后,需患者坚持长时间卧床休养,同时还要减少肢体活动量,以预防多种并发症,如盆腔腹壁疝、吻合口瘘等,但均会引起血液淤阻并减慢血流;术后创口恢复过程中会提升凝血功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术后选择止血药不合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更改血液凝血机制,增加血栓形成率。这就需要对直肠癌手术患者开展抗凝治疗,以及时有效减少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针对静脉血栓疾病来说,临床常选择多种机械方式预防,如足底静脉泵、弹力袜等,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受阻,而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药物包括低分子右旋糖酐、司匹林、华法林等。同时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开展肢体运动、尽早下床活动以及正确使用止血药物,均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予以患者阿司匹林未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而药物还会抑制血小板和凝血酶原,以明显提升出血量;而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肝素具有一定限制性,此外低分子右旋糖酐还极有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出血、过敏反应、心衰、容量负荷过大等。现阶段临床针对此种疾病首选抗凝血酶药物之一低分子肝素,此类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大致为98%,且存有显著的量效关系,而药物也不会严重影响活化部分的APTT,因此无须药物监测。此外该药物半衰期较长,经皮下注射用药吸收率较高,临床治疗疗效显著高于普通肝素。裂解肝素钠所得到的硫酸氨基葡萄糖钙盐就是低分子量肝素钙,且分子量在8 000 D以下,可有效抑制xa因子活性,相关研究显示此种药物均会阻止动静脉、体内外血栓的产生,同时还会减少对纤维和凝血系统的影响[5]。

在此次实验结果中,实验组在D-D和FIB水平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T、PT、APTT、PLT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可对凝血因子Xa以及凝血酶产生抑制作用,并和抗凝血酶Ⅲ结合,起到活化功效。因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严重,会增加血小板凝聚能力,而通过低分子量肝素钙能够减弱血小板凝聚能力,可起到预防血栓形成作用。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素直肠癌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